头戴式显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8380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2 0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耳机部及显示部,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相连接以形成包围空间,耳机部设于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的连接处,显示部固定于第二支架。头戴式显示设备还包括第一垫壁、第一气囊及第一气泵,第一垫壁连接于第一支架,第一垫壁用于抵持用户,第一气囊设于第一垫壁内侧,第一气泵收容于第一支架内,第一气泵用于调节第一气囊的体积,以调整耳机部的位置。该头戴式显示设备能够提高用户体验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头戴式显示设备
本技术涉及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头戴显示设备用于满足用户佩戴舒适度的调节方式主要为推拉调节。采用推拉调节方式的头戴显示设备采用可伸缩或可折叠设计,用户通过手动推拉或折叠来满足自身舒适度需求。然而,推拉调节方式增加了用户使用步骤,提高了使用门槛,增加了学习成本,使得用户体验感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用户体验感的头戴式显示设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耳机部及显示部,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相连接以形成包围空间,所述耳机部设于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的连接处,所述显示部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架;所述头戴式显示设备还包括第一垫壁、第一气囊及第一气泵,所述第一垫壁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一垫壁用于抵持用户,所述第一气囊收容于所述第一垫壁所限定的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一气泵收容于所述第一支架内,所述第一气泵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气囊的体积,以调整所述耳机部的位置。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当用户佩戴所述头戴式显示设备时,所述第一垫壁抵持用户,所述第一气泵调节所述第一气囊的体积,使得所述第一垫壁与所述第一支架之间的间距发生变化,所述第一支架与用户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发生变化。当所述第一支架与用户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发生变化时,设于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的连接处的所述耳机部的位置也随之调整,从而能够调整所述耳机部与用户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使得所述耳机部更好地正对和贴合用户耳朵,使得用户更好地获得声音信息,体验感更佳。同时,由于可通过第一气泵主动调节所述第一气囊的体积以调整所述耳机部的位置,第一气泵调控动作速度、简单且稳定,因此用户调整所述耳机部的位置的调节时间短、调节方式温和、使用步骤少、使用门槛低且学习成本低,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体验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如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头戴式显示设备的正视图;图3是图1所示头戴式显示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图4是图1所示头戴式显示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图5是图1所示头戴式显示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三;图6是图1所示头戴式显示设备的显示部与第二气囊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100。所述头戴式显示设备100可用于向眼睛发送光学信号,以实现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等不同效果。所述头戴式显示设备100包括第一支架1、第二支架2、耳机部3及显示部4。所述第一支架1与所述第二支架2相连接以形成包围空间10。所述耳机部3设于所述第一支架1与所述第二支架2的连接处,所述显示部4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架2。用户佩戴所述头戴式显示设备100时,用户头部位于所述包围空间10。所述耳机部3正对用户耳朵以提供声音信息,所述显示部4用于正对用户眼部以提供图像信息。所述头戴式显示设备100还包括第一垫壁5、第一气囊6及第一气泵7。所述第一垫壁5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1,所述第一垫壁5用于抵持用户。所述第一气囊6收容于所述第一垫壁5所限定的安装空间51内。具体的,该第一气囊6与所述第一垫壁5相抵接。所述第一气泵7收容于所述第一支架1内,所述第一气泵7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气囊6的体积,使得用户佩戴所述头戴式显示设备100时所述耳机部3能更好地调整到与用户的耳朵相适配的位置。所述第一气泵7往所述第一气囊6内充气时,所述第一气囊6的体积增大,所述第一垫壁5与所述第一支架1之间的间距变大。所述第一气泵7将所述第一气囊6内的气体往外抽时,所述第一气囊6的体积减小,所述第一垫壁5与所述第一支架1之间的间距变小。简言之,通过所述第一气泵7调节所述第一气囊6的体积,以调节所述耳机部3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当用户佩戴所述头戴式显示设备100时,所述第一垫壁5抵持用户头顶或用户耳朵,所述第一气泵7调节所述第一气囊6的体积,使得所述第一垫壁5与所述第一支架1之间的间距发生变化,所述第一支架1与用户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发生变化。当所述第一支架1与用户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发生变化时,设于所述第一支架1与所述第二支架2的连接处的所述耳机部3的位置也随之调整,从而能够调整所述耳机部3与用户耳朵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使得所述耳机部3更好地正对和贴合用户耳朵,使得用户更好地获得声音信息,体验感更佳。同时,由于可通过第一气泵7主动调节所述第一气囊6的体积以调整所述耳机部3的位置,第一气泵7调控动作速度、简单且稳定,因此用户调整所述耳机部3的位置的调节时间短、调节方式温和、使用步骤少、使用门槛低且学习成本低,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体验感。请参阅图1,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架1与所述第二支架2之间形成夹角,所述第一支架1跨设在用户头顶。此时,所述第一支架1与用户头顶相接触。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架1与所述第二支架2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60°且小于等于120°。如图1中所示,所述第一支架1与所述第二支架2之间的夹角为90°,即所述第一支架1垂直于所述第二支架2。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架1包括连接所述第二支架2的两个端部11及连接在两个所述端部11之间的连接部12。所述两个端部11为所述第一支架1与所述第二支架2的连接处。所述第一垫壁5位于所述端部11的朝向所述包围空间10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一垫壁5位于所述连接部12的朝向所述包围空间10的一侧。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垫壁5位于所述连接部12的朝向所述包围空间10的一侧,且抵持用户头顶。通过调节所述第一气囊6的体积,使得所述第一垫壁5与所述第一壳体71之间的间距发生变化,所述第一垫壁5抵持用户头顶的松紧度发生变化,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支架1相对用户发生竖直方向的移动,进而调整所述耳机部3相对用户耳朵的位置,也即可将所述耳机部3调高或调低,使得用户获得更佳的体验感。如图1、图2以及图4所示,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垫壁5位于所述端部11的朝向所述包围空间10的一侧,所述第一垫壁5用于抵持用户耳朵或耳朵周边位置。通过调节所述第一气囊6的体积,使得所述第一垫壁5与所述第一壳体71之间的间距发生变化,所述第一垫壁5抵持用户耳朵的松紧度发生变化,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支架1相对用户发生水平方向的移动,进而调整所述耳机部3相对用户耳朵的位置,也可将所述耳机部3调得更贴紧用户耳朵使所述耳机部3对耳朵的包裹力强一些或稍稍松一些使所述耳机部3对耳朵的包裹力弱一些,从而让用户获得更佳的体验感。所述第一气囊6呈环形且所述第一气囊6的中心正对所述耳机部3。所述第一气囊6支撑所述第一垫壁5形成环形结构,环形结构中心正对所述耳机部3,使得所述耳机部3所发出的声音能够很好地被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头戴式显示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耳机部及显示部,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相连接以形成包围空间,所述耳机部设于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的连接处,所述显示部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架;所述头戴式显示设备还包括第一垫壁、第一气囊及第一气泵,所述第一垫壁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一垫壁用于抵持用户,所述第一气囊收容于所述第一垫壁所限定的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一气泵收容于所述第一支架内,所述第一气泵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气囊的体积,以调整所述耳机部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耳机部及显示部,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相连接以形成包围空间,所述耳机部设于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的连接处,所述显示部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架;所述头戴式显示设备还包括第一垫壁、第一气囊及第一气泵,所述第一垫壁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一垫壁用于抵持用户,所述第一气囊收容于所述第一垫壁所限定的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一气泵收容于所述第一支架内,所述第一气泵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气囊的体积,以调整所述耳机部的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形成夹角,所述第一支架跨设用户头顶。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包括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两个端部及连接在两个所述端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第一垫壁位于所述端部的朝向所述包围空间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一垫壁位于所述连接部的朝向所述包围空间的一侧。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呈环形且所述第一气囊的中心正对所述耳机部。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壁、所述第一气囊及所述第一气泵的数量相同。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泵包括壳体、电机、导杆及活塞,所述壳体内形成收容空间,所述导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机,所述导杆的另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豪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