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收集雨水节能环保的建筑屋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7945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1 2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收集雨水节能环保的建筑屋面,属于雨水再利用技术领域。屋面板、外部结构墙、室内结构墙和保温层在室内结构墙两侧分别围成屋顶储水室;底部连通管在室内结构墙上穿过,并将两侧的屋顶储水室在底部联通;室内分配与清空管穿过屋面板进入室内;防过量排水管穿过外部结构墙,并与建筑落水管联通连接;在光伏太阳能板的边缘附近为喷洗水龙头,并与清洗上水管连接,清洗上水管进入屋顶储水室与水泵连接,水泵的清洗系统控制电线伸入到室内,并与清洗系统控制开关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建筑屋面集蓄水,减轻用水和排水压力;采用光伏太阳能板进行发电,储存的雨水在屋面能够蓄能保温,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收集雨水节能环保的建筑屋面
本技术属于雨水再利用
,特别是涉及一种收集雨水节能环保的建筑屋面。
技术介绍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虽然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是人均水资源量不足2200立方米,居世界第121位,被列为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水资源短缺的状况更为明显。[1]城市人口剧增,生态环境恶化,工农业用水技术落后,浪费严重,水源污染等因素造成了我国多个城市水质性缺水或资源型缺水。现在我国已经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110个城市严重缺水。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不可避免地伴随着道路、建筑群等不透水面积的增大。大雨时径流迅速汇集造成地面积水,导致城市局部洪灾,这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也增加了城市排水压力。为解决城市缺水问题,不少城市过度开发地下水,而且目前由于地面硬化雨水难以渗入地下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收集雨水节能环保的建筑屋面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收集雨水节能环保的建筑屋面,两侧为外部结构墙(1),中间为室内结构墙(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侧外部结构墙(1)比中间室内结构墙(2)高,在室内结构墙(2)的顶部为保温层(6),保温层(6)上部为保护层(7),保护层(7)的上部为屋顶防水层(8),保温层(6)、保护层(7)和屋顶防水层(8)的两端均设置外部结构墙(1);在屋顶防水层(8)的上部设置光伏太阳能板(9);保温层(6)之下0.5‑2m为屋面板(3),外部结构墙(1)、室内结构墙(2)、屋面板(3)和保温层(6)在室内结构墙(2)两侧分别围成屋顶储水室(5);在屋顶储水室(5)的内部,下部屋面板(3)、上部保温层(6)及四周均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收集雨水节能环保的建筑屋面,两侧为外部结构墙(1),中间为室内结构墙(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侧外部结构墙(1)比中间室内结构墙(2)高,在室内结构墙(2)的顶部为保温层(6),保温层(6)上部为保护层(7),保护层(7)的上部为屋顶防水层(8),保温层(6)、保护层(7)和屋顶防水层(8)的两端均设置外部结构墙(1);在屋顶防水层(8)的上部设置光伏太阳能板(9);保温层(6)之下0.5-2m为屋面板(3),外部结构墙(1)、室内结构墙(2)、屋面板(3)和保温层(6)在室内结构墙(2)两侧分别围成屋顶储水室(5);在屋顶储水室(5)的内部,下部屋面板(3)、上部保温层(6)及四周均采用储水防水层(4)进行防水保护;相邻的屋顶储水室(5)之间的底部,底部连通管(20)在室内结构墙(2)上穿过并将两侧的屋顶储水室(5)在底部联通,底部连通管(20)两侧伸出100-200mm,在其底部设置固定防冲刷层(16),在外侧的固定防冲刷层(16)距离底部连通管(20)的端部为100-200mm,内侧至室内结构墙(2);在靠近外部结构墙(1)的位置,集水进水管(15)穿过储水防水层(4)、保温层(6)、保护层(7)和屋顶防水层(8),在储水防水层(4)、保温层(6)、保护层(7)和屋顶防水层(8)内部的集水进水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延年马振宁汪青杰郭斯文李希叶友林孙红韩毅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建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