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装给水全循环管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679169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1 2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家装给水全循环管路系统,属于管路配置领域。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管路易残留水、所用三通连接管易残留杂物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家装给水全循环管路系统,包括供水主管、与供水主管连通的主管路,以及与主管路连通的闭合管路,所述闭合管路包括首尾相连的支管路和回水管路,所述支管路包括由多个相互连通的分支管形成的带有多个弯折部位的支管路,所述弯折部位设有三通连接管或承接件,其中一个三通连接管作为所述系统的出水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闭合管路,当出水点打开时,管路中的水均会从出水点流出,无水残留,解决了管路中有死水、发臭的问题;所用三通连接管减少了杂质残留并增加了自身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家装给水全循环管路系统
本技术属于管路配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家装给水全循环管路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家装给水管路多采用并联连接的方式进行安装,因而无法形成一密闭环状管路。而在并联连接的管路中,为使排干管路中的水,一般在管路起始端设置与进水管连接的进水点,在结尾端设置出水点,这样使得管路冗长,整体的布局受限;若在管路中间位置设置一个出水点,尤其出水点的位置较低位置时,接近进水管路端的水会被及时排出,而远离进水管的水会在重力作用下排出一部分,但由于其远离进水管,没有其他动力使得残留下来的水继续排出,因而残留下来的水会成为死水,甚至发臭,而上述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另外,出水点一般设置在管路的交叉连通部位,而交叉连通部位一般设有T型三通连接管,而T型三通连接管在拐角处为直角拐角,水会对直角拐角进行冲刷,时间一久会在拐角处有杂物残留,甚至可能造成T型三通连接管的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家装给水全循环管路系统,其通过串联的管路解决管路中残留水的问题,同时也使用一种三通连接管来解决杂物残留的问题。本技术采用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家装给水全循环管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家装给水全循环管路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家装给水全循环管路系统,包括供水主管(1)、与供水主管(1)连通的主管路(2),其特征在于,以及与主管路(2)连通的闭合管路,所述闭合管路包括首尾相连的支管路(3)和回水管路(4),所述支管路(3)包括由多个相互连通的分支管(31)形成的带有多个弯折部位的支管路,所述弯折部位设有三通连接管(32)或承接件(5),其中一个三通连接管作为家装给水全循环管路系统的出水点(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家装给水全循环管路系统,包括供水主管(1)、与供水主管(1)连通的主管路(2),其特征在于,以及与主管路(2)连通的闭合管路,所述闭合管路包括首尾相连的支管路(3)和回水管路(4),所述支管路(3)包括由多个相互连通的分支管(31)形成的带有多个弯折部位的支管路,所述弯折部位设有三通连接管(32)或承接件(5),其中一个三通连接管作为家装给水全循环管路系统的出水点(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装给水全循环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连接管(32)包括端部带有两个承接口(321)和一个出水口(322)的连接管主体(323),两个承接口(321)与一个出水口(322)通过连接管主体(323)圆滑过渡连接,其中,两个承接口(321)的开口方向相同,出水口(322)的开口方向与两个承接口(321)的开口方向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家装给水全循环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位包括向上和向下弯折的弯折部位,所述出水点(6)位于向上弯折的弯折部位,所述承接件(5)位于向下弯折的弯折部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家装给水全循环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主体(323)为塑料件,所述出水口(322)处设有带内螺纹的金属连接件(3221),所述金属连接件(3221)与连接管主体(323)通过注塑方式连为一体。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家装给水全循环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3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求洪明贾立强李静猷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财管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