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内支撑的泥浆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7672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1 17: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内支撑的泥浆箱,包括底板和设于底板上方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及第四侧面,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及第四侧面围绕在底板的周围且依次固定连接,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及第四侧面均与底板垂直且分别与底板固定连接,第一侧面和第三侧面之间的上方设有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及第四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及第四支撑杆同时与第一侧面和第三侧面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带有内支撑的泥浆箱,结构简单,方便施工且能实现高效施工,同时可以进行二次使用和回收利用,从而节约了成本,提倡了文明施工。

A mud box with internal suppor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ud box with inner support, including the first side plate and the bottom plate at the top of the second side and the third side and the four side, the first side and the second side, third side and four side around the floor around and are fixedly connected, the first side and the second side, and third side the four sides are perpendicular to the bottom plate are respectively and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base, the top between the first side and a third sid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supporting rod, second supporting rods, third supporting rods and four support rods, first supporting rod, second supporting rods, third supporting rods and four supporting rod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and third sides. The mud box with inner support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is simple in structure, convenient for construction and efficient in construction. Meanwhile, it can be used for two times and recycled, thereby saving cost and promoting civilized constr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内支撑的泥浆箱
本技术涉及一种带有内支撑的泥浆箱。
技术介绍
在现场施工中,例如在灌注桩施工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渣需要及时处理,在现有技术中处理废水和废渣的方式是在地上挖泥浆池,竣工后泥浆池还需要回填,挖泥浆池和回填泥浆池箱需要大量的人工费和机械费,且不能进行二次使用,也不能进行回收利用,不符合文明施工。以上不足,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带有内支撑的泥浆箱。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所述:一种带有内支撑的泥浆箱,包括底板和设于所述底板上方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及第四侧面,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面、所述第三侧面及所述第四侧面围绕在所述底板的周围且依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面、所述第三侧面及所述第四侧面均与所述底板垂直且分别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之间的上方设有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及第四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三支撑杆及所述第四支撑杆同时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底板呈矩形,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面、所述第三侧面及所述第四侧面均呈矩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设于所述底板的长边的上方,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三侧面平行,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设于所述底板的短边的上方,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垂直,所述第四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垂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平行,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一侧面垂直,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三侧面垂直,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设有所述第三支撑杆和所述第四支撑杆,所述第三支撑杆与所述第四支撑杆相交。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三支撑杆连接处设有第一吊耳,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第四支撑杆连接处设有第二吊耳,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第三支撑杆连接处设有第三吊耳,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四支撑杆连接处设有第四吊耳。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面设有多条第一背肋,多条所述第一背肋相互平行或相交,且分别与所述第一侧面的各边构成多个三角形,所述第三侧面设有多条第三背肋,多条所述第三背肋相互平行或相交,且分别与所述第三侧面的各边构成多个三角形。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侧面设有多条第二背肋,多条所述第二背肋相互平行或相交,且分别与所述第二侧面的各边构成多个三角形,所述第四侧面设有多条第四背肋,多条所述第四背肋相互平行或相交,且分别与所述第四侧面的各边构成多个三角形。进一步地,所述底板设有多条第五背肋,多条所述第五背肋相互平行或相交,且分别与所述底板的各边构成多个三角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相交于第一侧边,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三侧面相交于第二侧边,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第四侧面相交于第三侧边,所述第四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相交于第四侧边,所述第一侧边、所述第二侧边、所述第三侧边及所述第四侧边均设有第一角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底板相交于第一底边,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底板相交于第二底边,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底板相交于第三底边,所述第四侧面与所述底板相交于第四底边,所述第一底边、所述第二底边、所述第三底边及所述第四底边均设有第二角钢。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其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带有内支撑的泥浆箱,结构简单,方便施工且能实现高效施工,同时可以进行二次使用和回收利用,从而节约了成本,提倡了文明施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未示出背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二侧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第三侧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第四侧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底板结构示意图。在图中,附图标记如下:100-带有内支撑的泥浆箱;1-第一侧面;2-第二侧面;3-第三侧面;4-第四侧面;5-底板;6-第一角钢;7-第二角钢;8-第一支撑杆;9-第二支撑杆;10-第三支撑杆;11-第四支撑杆;12-第一吊耳;13-第二吊耳;14-第三吊耳;15-第四吊耳;111-第一背肋;211-第二背肋;311-第三背肋;411第四背肋;511-第五背肋;121-第一侧边;221-第二侧边;321-第三侧边;421-第四侧边;131-第一底边;231-第二底边;331-第三底边;431-第四底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描述: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带有内支撑的泥浆箱100,包括底板5和设于底板上方的第一侧面1、第二侧面2、第三侧面3及第四侧面4,第一侧面1、第二侧面2、第三侧面3及第四侧面4围绕在底板5的周围且依次固定连接,第一侧面1、第二侧面2、第三侧面3及第四侧面4均与底板5垂直且分别与底板5固定连接,第一侧面1和第三侧面3之间的上方设有第一支撑杆8、第二支撑杆9、第三支撑杆10及第四支撑杆11,第一支撑杆8、第二支撑杆9、第三支撑杆10及第四支撑杆11同时与第一侧面1和第三侧面3连接。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带有内支撑的泥浆箱,结构简单,方便施工且能实现高效施工,同时可以进行二次使用和回收利用,从而节约了成本,提倡了文明施工。进一步地,底板5呈矩形,第一侧面1、第二侧面2、第三侧面3及第四侧面4均呈矩形,第一侧面1和第三侧面3设于底板5的长边的上方,第一侧面1与第三侧面3平行,第二侧面2和第四侧面4设于底板5的短边的上方,第二侧面2与第一侧面1垂直,第四侧面4与第一侧面1垂直。在本实施例中,底板5、第一侧面1、第二侧面2、第三侧面3及第四侧面4的材质均为钢材,钢材的厚度为10mm。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杆8与第二支撑杆9平行,第一支撑杆8与第一侧面1垂直,第一支撑杆8与第三侧面3垂直,第一支撑杆8与第二支撑杆9之间设有第三支撑杆10和第四支撑杆11,第三支撑杆10与第四支撑杆11相交。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杆8、第二支撑杆9、第三支撑杆10及第四支撑杆11的材质均为钢管,钢管的直径为48mm,钢管的壁厚为3.5mm。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杆8与第三支撑杆10连接处设有第一吊耳12,第二支撑杆9与第四支撑杆11连接处设有第二吊耳13,第二支撑杆9与第三支撑杆10连接处设有第三吊耳14,第一支撑杆8与第四支撑杆11连接处设有第四吊耳1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吊耳12、第二吊耳13、第三吊耳14及第四吊耳15的材质均钢筋,钢筋的直径25mm。进一步地,第一侧面1设有多条第一背肋111,多条第一背肋111相互平行或相交,且分别与第一侧面1的各边构成多个三角形,第三侧面3设有多条第三背肋311,多条第三背肋311相互平行或相交,且分别与第三侧面3的各边构成多个三角形。进一步地,第二侧面2设有多条第二背肋211,多条第二背肋211相互平行或相交,且分别与第二侧面2的各边构成多个三角形,第四侧面4设有多条第四背肋411,多条第四背肋411相互平行或相交,且分别与第四侧面4的各边构成多个三角形。进一步地,底板5设有多条第五背肋511,多条第五背肋511相互平行或相交,且分别与底板5的各边构成多个三角形。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带有内支撑的泥浆箱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内支撑的泥浆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和设于所述底板上方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及第四侧面,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面、所述第三侧面及所述第四侧面围绕在所述底板的周围且依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面、所述第三侧面及所述第四侧面均与所述底板垂直且分别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之间的上方设有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及第四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三支撑杆及所述第四支撑杆同时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内支撑的泥浆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和设于所述底板上方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及第四侧面,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面、所述第三侧面及所述第四侧面围绕在所述底板的周围且依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面、所述第三侧面及所述第四侧面均与所述底板垂直且分别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之间的上方设有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及第四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三支撑杆及所述第四支撑杆同时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内支撑的泥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呈矩形,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面、所述第三侧面及所述第四侧面均呈矩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设于所述底板的长边的上方,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三侧面平行,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设于所述底板的短边的上方,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垂直,所述第四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内支撑的泥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平行,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一侧面垂直,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三侧面垂直,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设有所述第三支撑杆和所述第四支撑杆,所述第三支撑杆与所述第四支撑杆相交。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内支撑的泥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三支撑杆连接处设有第一吊耳,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第四支撑杆连接处设有第二吊耳,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第三支撑杆连接处设有第三吊耳,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风清梁兴朴张海山李建设段景川张红波高永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