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阻隔共挤膜电晕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67509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1 15: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阻隔共挤膜电晕处理装置,包括机架和电晕机,电晕机设置于该机架上,还包括驱动放电电极移动的驱动组;机架上设置有第一滑槽,驱动组包括第一滑块和第一液压杆,第一滑块一侧板面卡入第一滑槽内并与放电电极的端头固定连接,第一液压杆的液压推杆与第一滑块固定连接,第一液压杆的液压缸设置于机架上。第一滑块上设置有细缝槽,机架上设置有滑杆,该滑杆上设置滑套,滑套上设置有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与控制第一液压杆的控制装置连接。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高阻隔共挤膜电晕处理装置,可以精准的控制电晕器的电极与高阻膜之间的间距,使高阻膜电晕处理后的附着能力能达到较高水平。

A corona treatment device with high barrier coextrusion fil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阻隔共挤膜电晕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高阻隔性薄膜生产设备,具体的讲是一种高阻隔共挤膜电晕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高阻隔性薄膜(同下称的高阻膜)是由具有阻隔气体性能很强的材料与热缝合性、水分阻隔性很强的聚烯烃同时进行挤出而成的,是一种多层结构的薄膜。这种薄膜它可以有效的防止氧气等气体的渗入,从而引起微生物的繁殖;防止被包裹的物品氧化;防止商品的香味、溶剂等的流出。目前在生产该高阻膜时电晕处理工序是重要的一步,电晕处理是利用高频率高电压在被处理的塑料表面电晕放电而产生低温等离子体,使塑料表面产生游离基反应而使聚合物发生交联.表面变粗糙并增加其对极性溶剂的润湿性-这些离子体由电击和渗透进入被印体的表面破坏其分子结构,进而将被处理的表面分子氧化和极化,离子电击侵蚀表面,以致增加承印物表面的附着能力。在高阻隔共挤膜生产中,添加的膜层、厚度都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不同的膜的厚度需要的电极与膜之间的间隙不同,该间隙会影响膜的附着能力,特别是在共挤膜中,对间隙需要精确的要求,但现在对电极与膜之间的间隙的调节依然并不够精准。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目前在高阻隔共挤膜电晕处理中,对电极与膜之间的间隙的调节依然并不够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高阻隔共挤膜电晕处理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阻隔共挤膜电晕处理装置,包括机架和设置有放电电极(1)和处理辊(16)的电晕机,所述电晕机设置于该机架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放电电极(1)移动的驱动组;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竖向的第一滑槽(2),所述驱动组包括第一滑块(3)和第一液压杆(4),所述第一滑块(3)一侧板面卡入所述第一滑槽(2)内并与放电电极(1)的端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液压杆(4)的液压推杆与所述第一滑块(3)固定连接,第一液压杆(4)的液压缸设置于机架上;所述第一滑块(3)上设置有细缝槽(5),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滑杆(6),该滑杆(6)上设置滑套(7),所述滑套(7)上设置有光电传感器(8),所述光电传感器(8)与控制第一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阻隔共挤膜电晕处理装置,包括机架和设置有放电电极(1)和处理辊(16)的电晕机,所述电晕机设置于该机架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放电电极(1)移动的驱动组;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竖向的第一滑槽(2),所述驱动组包括第一滑块(3)和第一液压杆(4),所述第一滑块(3)一侧板面卡入所述第一滑槽(2)内并与放电电极(1)的端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液压杆(4)的液压推杆与所述第一滑块(3)固定连接,第一液压杆(4)的液压缸设置于机架上;所述第一滑块(3)上设置有细缝槽(5),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滑杆(6),该滑杆(6)上设置滑套(7),所述滑套(7)上设置有光电传感器(8),所述光电传感器(8)与控制第一液压杆(4)的控制装置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阻隔共挤膜电晕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压杆分别设置在机架两侧,设置在机架两侧的第一液压杆为联动同步液压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阻隔共挤膜电晕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与第一滑槽(2)延伸方向同向的导向杆(10),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上下两块凸板(11),所述导向杆(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康爨康翔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金裕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