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7150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1 1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前置过滤器,包括呈中空的外筒体,外筒体上端连接有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端盖,外筒体下端连接排污组件,在外筒体内设有呈筒状且与外筒体同心的过滤筒体,且过滤筒体周向外侧和外筒体周向内侧形成呈环形且与进水口相连通的原水腔,过滤筒体下端封闭且所述的过滤筒体周向内侧形成与出水口相连通的净水腔,端盖内具有与出水口连通的引流筒体,在过滤筒体上端具有与引流筒体下端接触的密封部,过滤筒体下端和外筒体之间设有弹性顶压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密封性能好等优点。

Pre-filt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re filter, including a hollow cylinder body, the upper end of the outer cylinder body is connected with a water inlet and a water outlet end cover, the outer cylind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end of the sewage component is a cylindrical filter cylinder and the outer cylinder body and concentric arranged in the outer cylinder, and the periphery of the cylinder body filter to the outside and the outer periphery of the cylinder body to form a water ring inside and communicated with the water inlet filter, filtering cylinder periphery of the cylinder body and the lower end is sealed to the inside of the formation of net water chamber and communicated with the water outlet of the drainage tube, the end cov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water outlet, the upper barrel with filter the sealing portion is in contact with the drainage tube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elastic structur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top pressure, filtering cylinder body and the lower end of the outer cylinder body.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good sealing performance and the lik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置过滤器
本技术属于过滤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前置过滤器。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开始对日常生活中的用水及饮食健康有了更高的要求。现在常用一种前置过滤器对进水进行一次净化,前置过滤器,通常安装在进水管道水表后,以确保管网中产生的大量沉淀杂质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并且对暗敷管道、水龙头、电器等起到积极的保护作用。前置过滤器是二次污染的克星,是一种可靠的杂质过滤装置,但是前置过滤器对过滤网和骨架之间的封闭措施有较高的要求,要求过滤网和骨架支架必须紧密贴合,否则,若骨架和过滤网之间存在缝隙,就存在水从缝隙通过直接进入骨架内,未经过滤网过滤直接流出的隐患。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例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滤芯[申请号:CN201420800089.5],它用于设置在进水管上的前置过滤器中,滤芯包括筒形的滤网骨架和过滤网筒,所述过滤网筒套装于所述滤网骨架的外周;所述过滤网筒的两端的外周均设置有将其端部的内壁与所述滤网骨架的外周贴合一体的密封圈。上述方案虽然改进了滤芯,提高了密封效果,但是其仅仅采用密封圈加强了密封效果而已,且密封效果仍然不够理想,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密封问题,密封性能还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前置过滤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前置过滤器,包括呈中空的外筒体,所述的外筒体上端连接有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端盖,所述的外筒体下端连接排污组件,在外筒体内设有呈筒状且与外筒体同心的过滤筒体,且所述的过滤筒体周向外侧和外筒体周向内侧形成呈环形且与进水口相连通的原水腔,所述的过滤筒体下端封闭且所述的过滤筒体周向内侧形成与出水口相连通的净水腔,所述的端盖内具有与出水口连通的引流筒体,在过滤筒体上端具有与引流筒体下端接触的密封部,所述的过滤筒体下端和外筒体之间设有弹性顶压结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弹性顶压结构能够给过滤筒体一个向上的顶压力使过滤筒体上端的密封部紧紧地抵靠于引流筒体从而使密封效果达到最高。在上述的前置过滤器中,所述的弹性顶压结构包括设置在过滤筒体和外筒体之间的顶压弹簧,且所述的顶压弹簧一端抵靠在过滤筒体下端面,另一端作用于设置在外筒体下端内部的顶压圆台上。在上述的前置过滤器中,所述的外筒体下端具有直径逐渐变小的收缩部,且所述的顶压圆台形成于收缩部下端内侧。在上述的前置过滤器中,所述的密封部包括设置在过滤筒体上端且插接于引流筒体周向内侧的筒状延伸部,且所述的筒状延伸部和过滤筒体内部相连通,所述的筒状延伸部下端周向外侧具有形成于过滤筒体上端的环形密封部,且所述的环形密封部和引流筒体下端端面相抵靠。在上述的前置过滤器中,所述的筒状延伸部周向外侧具有和引流筒体周向内侧相接触的环形接触面,所述的环形密封部上具有和引流筒体下端端面相抵靠的环形密封面,且所述的环形接触面和环形密封面之间形成环形台阶。在上述的前置过滤器中,所述的过滤筒体包括均呈筒状且同轴套接的第一过滤筒体和第二过滤筒体,且所述的第一过滤筒体位于第二过滤筒体周向外侧,在第一过滤筒体下端套设有能将第一过滤筒体和第二过滤筒体封闭的底盖,在第一过滤筒体上端套设有环形盖体,且所述的筒状延伸部和环形密封部均一体式形成于环形盖体上。在上述的前置过滤器中,所述的过滤筒体包括筒状架体,且所述的筒状架体周向具有若干通孔,所述的筒状架体周向套设有筒状过滤网,所述的筒状架体下端封闭,且所述的筒状延伸部和环形密封部均一体式形成于筒状架体上端。在上述的前置过滤器中,所述的端盖侧面还具有连通于过滤筒体内部的侧面接口。在上述的前置过滤器中,所述的外筒体以及端盖均由黄铜材料制成,且外筒体与端盖之间通过螺纹相连接。在上述的前置过滤器中,所述的排污组件包括一体设置于外筒体下端的排水接口,且该排水接口上设置有带有手柄的球阀。本技术前置过滤器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采用顶压弹簧作用于外筒体和过滤筒体之间,使过滤筒体的密封部能够紧密地贴合于引流筒体从而加强密封效果,具有结构简单,密封效果好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端盖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过滤筒体的爆炸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密封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二过滤筒体的爆炸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二密封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端盖1;进水口11;出水口12;侧面接口13;外筒体2;顶压圆台21;收缩部22;排污组件3;排水接口31;球阀32;过滤筒体4;第一过滤筒体41;第二过滤筒体42;底盖43;环形盖体44;筒状架体45;通孔46;过滤网47;引流筒体5;密封部6;筒状延伸部61;环形密封部62;环形接触面63;环形密封面64;弹性顶压结构7;顶压弹簧71。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前置过滤器,包括呈中空的外筒体2,外筒体2上端连接有具有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的端盖1,外筒体2下端连接排污组件3,排污组件3包括一体设置于外筒体2下端的排水接口31,且该排水接口31上设置有带有手柄的球阀32,在外筒体2内设有呈筒状且与外筒体2同心的过滤筒体4,端盖1侧面具有连通于过滤筒体4内部的侧面接口13,过滤筒体4周向外侧和外筒体2周向内侧形成呈环形且与进水口11相连通的原水腔,过滤筒体4下端封闭且过滤筒体4周向内侧形成与出水口12相连通的净水腔,端盖1内具有与出水口12连通的引流筒体5,在过滤筒体4上端具有与引流筒体5下端接触的密封部6,过滤筒体4下端和外筒体2之间设有弹性顶压结构7,其中,弹性顶压结构7包括设置在过滤筒体4和外筒体2之间的顶压弹簧71,且顶压弹簧71一端抵靠在过滤筒体4下端面,另一端作用于设置在外筒体2下端内部的顶压圆台21上。进一步地,外筒体2下端具有直径逐渐变小的收缩部22,且顶压圆台21形成于收缩部22下端内侧。进一步地,密封部6包括设置在过滤筒体4上端且插接于引流筒体5周向内侧的筒状延伸部,且筒状延伸部和过滤筒体4内部相连通,筒状延伸部下端周向外侧具有形成于过滤筒体4上端的环形密封部62,且环形密封部62和引流筒体5下端端面相抵靠,筒状延伸部周向外侧具有和引流筒体5周向内侧相接触的环形接触面63,环形密封部62上具有和引流筒体5下端端面相抵靠的环形密封面64,且环形接触面63和环形密封面64之间形成环形台阶。作为优选方案,过滤筒体4包括均呈筒状且同轴套接的第一过滤筒体41和第二过滤筒体42,且第一过滤筒体41位于第二过滤筒体42周向外侧,在第一过滤筒体41下端套设有能将第一过滤筒体41和第二过滤筒体42封闭的底盖42,在第一过滤筒体41上端套设有环形盖体44,且筒状延伸部和环形密封部62均一体式形成于环形盖体44上,这里的第一过滤筒体41和第二过滤筒体42均由金属网周向卷绕而成。这里的外筒体2以及端盖1均由黄铜材料制成,且外筒体2与端盖1之间通过螺纹相连接,而且,这里的密封面上可设置一密封环以保证密封效果的同时减小密封部6与引流筒体5之间的摩擦。在投入使用时,顶压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前置过滤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前置过滤器,包括呈中空的外筒体(2),所述的外筒体(2)上端连接有具有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的端盖(1),所述的外筒体(2)下端连接排污组件(3),在外筒体(2)内设有呈筒状且与外筒体同心的过滤筒体(4),且所述的过滤筒体(4)周向外侧和外筒体(2)周向内侧形成呈环形且与进水口(11)相连通的原水腔,所述的过滤筒体(4)下端封闭且所述的过滤筒体(4)周向内侧形成与出水口(12)相连通的净水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盖(1)内具有与出水口(12)连通的引流筒体(5),在过滤筒体(4)上端具有与引流筒体(5)下端接触的密封部(6),所述的过滤筒体(4)下端和外筒体(2)之间设有弹性顶压结构(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置过滤器,包括呈中空的外筒体(2),所述的外筒体(2)上端连接有具有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的端盖(1),所述的外筒体(2)下端连接排污组件(3),在外筒体(2)内设有呈筒状且与外筒体同心的过滤筒体(4),且所述的过滤筒体(4)周向外侧和外筒体(2)周向内侧形成呈环形且与进水口(11)相连通的原水腔,所述的过滤筒体(4)下端封闭且所述的过滤筒体(4)周向内侧形成与出水口(12)相连通的净水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盖(1)内具有与出水口(12)连通的引流筒体(5),在过滤筒体(4)上端具有与引流筒体(5)下端接触的密封部(6),所述的过滤筒体(4)下端和外筒体(2)之间设有弹性顶压结构(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置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顶压结构(7)包括设置在过滤筒体(4)和外筒体(2)之间的顶压弹簧(71),且所述的顶压弹簧(71)一端抵靠在过滤筒体(4)下端面,另一端作用于设置在外筒体(2)下端内部的顶压圆台(21)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置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筒体(2)下端具有直径逐渐变小的收缩部(22),且所述的顶压圆台(21)形成于收缩部(22)下端内侧。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前置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部(6)包括设置在过滤筒体(4)上端且插接于引流筒体(5)周向内侧的筒状延伸部(61),且所述的筒状延伸部(61)和过滤筒体(4)内部相连通,所述的筒状延伸部(61)下端周向外侧具有形成于过滤筒体(4)上端的环形密封部(62),且所述的环形密封部(62)和引流筒体(5)下端端面相抵靠。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置过滤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浩
申请(专利权)人:海宁美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