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协同的磁针拔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67104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1 1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向协同的磁针拔罐装置,包括连接板、一对滑杆、一对磁针拔罐,连接板的两端各设置一根滑杆,滑杆的端部具有一个磁针拔罐;连接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滑座,滑杆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滑座上,另一端与磁针拔罐铰接设置,磁针拔罐包括外部的罐体和内部的磁针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双向协同的磁针拔罐装置,可以在身体穴位的正面和背面进行双面同步协同治疗,最大程度的对穴位进行刺激和治疗,相比以往单面治疗效果更佳,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A needle cupping device for bidirectional coordina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agnetic needle cupping device for bidirectional coordination, comprising a connecting plate, a sliding rod, a connecting plate at both ends of needle cupping, each provided with a slide bar, the end of the sliding rod with a needle cupping; both ends of the connecting plate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sliding seat, one end of the slide the rod is fixed on the slide seat, and the other end of which is hinged with the needle cupping, needle cupping comprises a tank body and inside the body of the external needle.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needle cupping device for bidirectional coordination, can be in the front and back of the body acupuncture point of double sided synchronous collaborative treatment, the greatest degree of stimulation and acupoint therapy on the treatment effect is better, compared to the previous single, have a multiplier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向协同的磁针拔罐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磁针拔罐装置,特别是一种双向协同的磁针拔罐装置,属于治疗保健用具领域。
技术介绍
目拔火罐是中医传统的治疗肌肉劳损和四肢酸痛的一种方法,此方法简单易行,功效显著,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家庭医疗保健中,现有技术的拔罐一般只具有单独的负压治疗,没有很好的将磁疗结构融入其中,疗效相对较低,而且以往患者使用磁疗或拔罐治疗时,都是单面对穴位或血管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过程周期较长,就算想从穴位或血管的正反面双向进行治疗,也是利用两个拔罐器在人体部位前部和后部分别处理,可能会出现前后拔罐位置错开,依然达不到双向治疗的效果,甚至不能找准穴位或血管的位置,不能满足多数人群。如申请号为201610556305.X的一种磁疗拔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内设置有正多边形结构的磁疗体,所述罐体的罐口边缘部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罐体的顶部设置有气管,所述气管设置有开关阀,所述气管与所述罐体内部相通。本专利技术通过磁疗体能够均匀的对人体进行磁疗保健,通过气管可排出罐体内的气体,从而使得整个罐体能够形成负压吸合在人体的皮肤上,打开开关阀便可将外部的空气引入罐体内,这样就便于取下罐体,不会有强烈的疼痛感,这种拔罐器只能对人体进行单面治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双向协同的磁针拔罐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向协同的磁针拔罐装置,包括连接板、一对滑杆以及一对磁针拔罐,连接板的两端各设置一根滑杆,滑杆垂直于连接板的方向设置,滑杆的端部具有一个磁针拔罐;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滑座,滑杆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滑座上,另一端与磁针拔罐铰接设置,所述磁针拔罐包括外部的罐体和内部的磁针体。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滑杆连接磁针拔罐的一端具有球槽,所述磁针拔罐连接滑杆的一端具有转球,所述转球限制在球槽内滚动活动,转球与磁针拔罐转动连接。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滑杆为中空结构,中空结构内设置有推力杆和弹簧,推力杆一端接触转球,另一端连接弹簧,穿过滑杆设置有用于推动推力杆的推片。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推力杆接触转球的端部具有球托。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板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弧形缺口。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一种双向协同的磁针拔罐装置,可以在身体穴位的正面和背面进行双面同步协同磁疗和拔罐治疗,最大程度的对穴位进行刺激和治疗,可以更加准确的找到穴位,也可一定程度上避免前后拔罐时没能完全对准位置,发生相互错开的情况,导致不能达到双向拔罐的治疗效果,相比以往单面治疗效果更佳,双向治疗技术对穴位和局部经脉的治疗针对性较强,可以在短期内达到治疗和保健目的,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节省时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连接板,2-滑杆,3-磁针拔罐,4-滑座,5-球槽,6-转球,7-推力杆,8-弹簧,9-推片,10-弧形缺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双向协同的磁针拔罐装置,包括连接板1、一对滑杆2以及一对磁针拔罐3,连接板1的两端各设置一根滑杆2,滑杆2垂直于连接板1的方向设置,滑杆2的端部具有一个磁针拔罐3;所述连接板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滑座4,滑座4可沿着连接板1的长度方向滑动,滑座4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在连接板1上的自锁机构,滑杆2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滑座4上,随着滑座4而移动,另一端与磁针拔罐3铰接设置,所述磁针拔罐3包括外部的罐体和内部的磁针体。所述滑杆2连接磁针拔罐3的一端具有球槽5,所述磁针拔罐3连接滑杆2的一端具有转球6,所述转球6限制在球槽5内滚动活动,转球6与磁针拔罐3铰接设置,球槽5包裹大部分的转球6,使转球6只能在球槽5内转动,而不会掉落。所述滑杆2为中空结构,连通球槽5的,中空结构内设置有推力杆7和弹簧8,推力杆7一端接触转球6,另一端连接弹簧8,穿过滑杆2设置有用于推动推力杆7的推片9,推力杆7在弹簧8的推动力下始终抵住转球6,限制其自转,而需要转动转球6时,则可以向弹簧8推动力反方向拨动推片9,使推力杆7不再抵住转球6。所述推力杆7接触转球6的端部具有球托,可增加与转球6的摩擦力,可以更好的限制转球6自转。所述连接板1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弧形缺口10,使磁针拔罐装置可以更贴合人体外形,通过两个磁针拔罐3可以更好的对臂膀,腿部或胸腹部位形成前后两面包夹定位,人体部位位于弧形缺口10内。本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双向协同的磁针拔罐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向协同的磁针拔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板(1)、一对滑杆(2)以及一对磁针拔罐(3),连接板(1)的两端各设置一根滑杆(2),滑杆(2)垂直于连接板(1)的方向设置,滑杆(2)的端部具有一个磁针拔罐(3);所述连接板(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滑座(4),滑杆(2)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滑座(4)上,另一端与磁针拔罐(3)铰接设置,所述磁针拔罐(3)包括外部的罐体和内部的磁针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协同的磁针拔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板(1)、一对滑杆(2)以及一对磁针拔罐(3),连接板(1)的两端各设置一根滑杆(2),滑杆(2)垂直于连接板(1)的方向设置,滑杆(2)的端部具有一个磁针拔罐(3);所述连接板(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滑座(4),滑杆(2)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滑座(4)上,另一端与磁针拔罐(3)铰接设置,所述磁针拔罐(3)包括外部的罐体和内部的磁针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双向协同的磁针拔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2)连接磁针拔罐(3)的一端具有球槽(5),所述磁针拔罐(3)连接滑杆(2)的一端具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隽松孙璟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