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丁世忠专利>正文

一种改进的运动鞋鞋底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677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改进的运动鞋鞋底结构,为鞋跟内嵌设有吸震球,还在吸震球下方嵌设有能量吸收锁,所述能量吸收锁为一中空环状体,由环边缘间隔分布有数个向内伸出的条状肋,肋的末端托起吸震球的下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为运动过程中的脚部提供较好的避震效果,同时增强运动时的稳定性。(*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鞋底,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运动鞋的鞋底的结构的改进。
技术介绍
人的脚是由26块骨骼组成,人的行走过程是一个很复杂而且科学的骨骼/肌肉协调运动的过程,脚从触地到抬脚离地受到一个向上的冲力和向前的摩擦力,在脚触地的瞬间受到一个很大的冲力,在抬脚离地前需要对地面施加一作用力以得到向前的摩擦力。一个人在跑步时,脚触地瞬间受到地面的冲击力将达到人体重量的三倍,这么大的冲击力并且在这一过程中,80%以上的人的脚是以脚后跟外侧先着地。因此可以知道后跟和脚外侧部分是需要重点避震的部位。现有运动鞋鞋底采用的避震措施为在鞋跟部位设置与鞋底其他部位不同的具有避震作用的块状弹性材料块,以达到避震作用。此种避震结构的缺点为脚跟部位设置的块状弹性材料块产生的弹性变形量不足,因此仅能承受较小的冲击力,并且块状弹性材料块多次承受变形和冲击力后容易疲劳,影响鞋底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改进的运动鞋鞋底结构,其能 为运动过程中的脚部提供较好的避震效果,同时增强运动时的稳定性。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的运动鞋鞋底结构,为鞋跟内嵌设有吸震球,还在吸震球下方嵌设有能量吸收锁,所述能量吸收锁为一中空环状体,由环边缘间隔分布有数个向内伸出的条状肋,肋的末端托起吸震球的下表面。鞋跟部位还可以设有柱状支撑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吸震球和能量吸收锁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吸震球和能量吸收锁受力情况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剖视示意图;图4为图3D-D方向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3、图4所示的本技术实施例,鞋底3的鞋跟部位内嵌设有弹性材料制成的吸震球2,还在吸震球2下方嵌设有高硬度TPU材料制成的能量吸收锁1,如图1所示,所述能量吸收锁1为一中空环状体,由环边缘均匀间隔分布有8个向内伸出的条状肋11,肋11的末端托起吸震球2的下表面。鞋跟部位还设有四个柱状支撑体4。如图2所示,运动时,如图2A,脚跟向下的压力先使吸震球2弹性变形,从而吸收一部分能量,如图2B,该压力由吸震球2通过高强度的TPU材料制成的能量吸收锁1上设置的、与吸震球2下表面接触的条形肋11传递到能量吸收锁1的环状体上,再由环状体分配给整个鞋底,如图3C,地面产生的弹力会通过相反传递路径传导,在这个过程中被分布到整个鞋底,从而起到避震作用。在本实施例中鞋跟部位设置的四个柱状支撑体也可以起到分散冲击力而避震的作用。高硬度TPU材料制成的能量吸收锁1与弹性材料制成的吸震球2利用自身的韧性和弹性,可以提供给足部稳定的支撑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运动鞋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鞋跟内嵌设有吸震球,还在吸震球下方嵌设有能量吸收锁,所述能量吸收锁为一中空环状体,由环边缘向内伸出一个以上的条状肋,肋的末端托起吸震球的下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的运动鞋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鞋跟内嵌设有吸震球,还在吸震球下方嵌设有能量吸收锁,所述能量吸收锁为一中空环状体,由环边缘向内伸出一个以上的条状肋,肋的末端托起吸震球的下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世忠
申请(专利权)人:丁世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