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61751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8 1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显示屏模组;金属箔,贴合在显示屏模组的背部,以传递显示屏模组上静电放电的电荷;面盖,面盖上设有多个第一导电泡状物,金属箔与多个第一导电泡状物相贴合;主板,设置在面盖的下方,主板具有接地端,面盖直接或间接的与接地端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金属箔和第一导电泡状物,使得显示屏模组上静电放电的电荷能够通过金属箔和第一导电泡状物有效传递到面盖上,再通过面盖与主板的接地端相连通,能够将电荷有效地接地,提高显示屏模组的抗静电性能,延长终端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终端设备
本技术属于电子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终端设备。
技术介绍
静电在电子设备中时有发生,在静电放电的过程中,会产生潜在的破坏电压、电流和电磁场。静电对电子器件产生破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电流产生的热量导致器件热失效,另一种是静电产生的高电压导致绝缘击穿,造成激发更大的电流,造成进一步的热失效,可能造成暂时或者造成永久性的损害。目前,终端设备的屏模组的防静电性能基本上受限于屏模组集成电路的抗静电性能,抗静电效果差,极易造成闪屏、花屏及重启等不良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终端设备,具有静电防护结构。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显示屏模组;金属箔,贴合在显示屏模组的背部,以传递显示屏模组上静电放电的电荷;面盖,面盖上设有多个第一导电泡状物,金属箔与多个第一导电泡状物相贴合;主板,设置在面盖的下方,主板具有接地端,面盖直接或间接的与接地端相连接。本技术通过在显示屏模组的背面贴合金属箔,由于金属箔具有导电能力,进而能够将显示屏模组上静电放电产生的电荷及时的传递至金属箔上,再在面盖上设置多个第一导电泡状物,通过金属箔覆盖全部第一导电泡状物,使得传递至金属箔上的电荷能够通过多个第一导电泡状物及时地传递至面盖上,再由面盖与主板的接地端相电连接而将电荷接地,能够将显示屏模组上静电放电产生的电荷及时传递至主板的接地端,提高了显示屏模组的防静电能力,避免因静电而造成显示屏闪屏、花屏及重启等不良反应,提高用户体验,也提高了终端设备的使用寿命。此外,多个第一导电泡状物的设置,由铜箔同时覆盖多个第一导电泡状物,不仅避免铜箔直接与面盖接触而造成磨损破坏,由泡状物的缓冲结构而给予铜箔和面盖之间的连接缓冲,也能够有效避免其中一个或几个导电泡状物失效而影响电荷的传递,提高了电荷传递的稳定性,进而提高防静电效果,保证终端设备的运行平稳性和运行效果。另外,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终端设备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主板上设有天线弹片,面盖通过天线弹片与接地端相连接。在该技术方案中,主板上设有天线弹片,天线弹片与主板的连接处形成天线馈点,面盖通过与天线弹片相连接,进而能够将电荷通过该天线弹片、天线馈点进入主板内与主板的接地端相连通,使电荷与接地端导通。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显示屏模组包括柔性电路板,金属箔与柔性电路板的露铜区相贴合。在该技术方案中,显示屏模组具有柔性电路板,通过将金属箔与柔性电路板的露铜区相贴合,来实现电荷的传递,使得显示屏模组上静电放电产生的电荷能够通过该露铜区域传递至金属箔上,提高电荷传递的稳定性,且结构紧凑,提高终端设备内部的空间利用率。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个第一导电泡状物间隔设置在面盖上,以支撑显示屏模组。在该技术方案中,多个第一导电泡状物间隔设置,能够良好地透过金属箔支撑显示屏模组,且由于泡状物自身具有缓冲功能,进而能够使得显示屏模组与面盖之间缓冲连接,避免由于振动或晃动而使得显示屏模组与面盖之间发生碰撞而导致磨损及损坏,提高了终端设备各部件连接的稳定度和安全性。优选地,多个第一导电泡状物呈方形分布或呈圆形分布,以平稳支撑显示屏模组。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导电泡状物的个数为至少四个。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导电泡状物的个数设置为四个,四个导电泡状物相对显示屏模组的位置间隔分布,四个导电泡状物可呈方形分布占据四角位置,以平稳支撑显示屏模组,此外,四个导电泡状物优先分布于面盖的中段部,并分别靠近面盖的两端,以使显示屏模组平稳的设置在面盖上。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面盖上设有多个第二导电泡状物,第二导电泡状物与显示屏模组相贴合,以将显示屏模组上静电放电的电荷传导到面盖上。在该技术方案中,面盖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二导电泡状物,该第二导电泡状物直接与显示屏模组相贴合,进而能够直接将显示屏模组上静电放电的电荷直接传递至面盖上,进而可通过第一导电泡状物和第二导电泡状物同时传递电荷,提高了电荷传递的稳定性,有效避免其中任一个或任几个导电泡状物失效而导致电荷无法传递的情况,提高防静电效果的同时,确保防静电的有效性,保证终端设备的运行平稳和运行效果。另外,由多个第二导电泡状物和多个第一导电泡状物同时支撑显示屏模组,进一步提高了显示屏模组的安装平稳性,提高终端设备各部件连接的稳定度和安全性。优选地,第二导电泡状物远离第一导电泡状物设置,以多点平稳支撑显示屏模组。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二导电泡状物与显示屏模组的柔性电路板的露铜区相贴合。在该技术方案中,显示屏模组具有柔性电路板,通过将第二导电泡状物直接与柔性电路板的露铜区相贴合,能够直接接收显示屏模组静电放电产生的电荷,将电荷通过该露铜区域传递至第二导电泡状物上,进而传递至面盖上,提高电荷传递的稳定性,且结构紧凑,提高终端设备内部的空间利用率。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导电泡状物和/或第二导电泡状物为第二导电泡棉。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导电泡状物和/或第二导电泡状物为导电泡棉,导电泡棉内部具有海绵结构,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外表面包裹导电布,具有良好的表面导电性,能够很好的满足导电和缓冲的需求,此外,导电泡棉安装方便,利用胶粘等方式即可设置在面盖上,且材质轻,使用寿命长,具有良好的抗腐蚀和抗氧化性。优选地,导电泡棉采用铝箔布包棉或导电纤维布包棉。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面盖包括镁合金面盖部,镁合金面盖部与接地端相连接;和/或显示屏模组包括触摸屏,触摸屏包括OLED面板。在该技术方案中,面盖具有镁合金面盖部,不仅材质轻,减轻终端设备的重量,进而方便用户使用,也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通过镁合金面盖部与接地端导通,能够很好地接收第一导电泡状物和第二导电泡状物传递来的电荷,并将电荷传递至主板的接地端,确保防静电效果的实施及可靠性,此外,显示屏模组包括触摸屏,触摸屏具有OLED面板,具备自发光,对比度高、厚度薄,可为饶曲性面板,提高用户体验。当然,本技术不限于将面盖采用镁合金材质,触摸屏也不限于采用OLED面板,可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材质及面板。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金属箔为铜箔、金箔、银箔或铝箔。在该技术方案中,金属箔可为铜箔、金箔、银箔或铝箔中任一种,可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箔片,优选地,金属箔的厚度小于等于0.03mm,极大的节省了终端设备的内部空间,为减小终端设备的整体厚度提供帮助。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终端设备为手机或平板电脑或MP3。在该技术方案中,终端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MP3中任一种,也可以为其他电子设备,不限于上述三种设备。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的面盖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显示屏模组背部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和图2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12显示屏模组,122露铜区,14金属箔,16面盖,18第一导电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终端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屏模组;金属箔,贴合在所述显示屏模组的背部,以传递所述显示屏模组上静电放电的电荷;面盖,所述面盖上设有多个第一导电泡状物,所述金属箔与所述多个第一导电泡状物相贴合;主板,设置在所述面盖的下方,所述主板具有接地端,所述面盖直接或间接的与所述接地端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屏模组;金属箔,贴合在所述显示屏模组的背部,以传递所述显示屏模组上静电放电的电荷;面盖,所述面盖上设有多个第一导电泡状物,所述金属箔与所述多个第一导电泡状物相贴合;主板,设置在所述面盖的下方,所述主板具有接地端,所述面盖直接或间接的与所述接地端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上设有天线弹片,所述面盖通过所述天线弹片与所述接地端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模组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金属箔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露铜区相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导电泡状物间隔设置在所述面盖上,以支撑所述显示屏模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伍兵梁师旭黄国雄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