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连接器和关联的通信链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59620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8 11:23
本公开涉及智能连接器和关联的通信链路。公开了具有嵌入式处理器、测量电路和控制电路的智能连接器,用于在具有主机系统的两个电子设备之间建立无接触射频电磁极高频通信链路。连接器能够监视、控制并指引链路操作以动态地适应于状况,以及监视并更改经过连接器的数据,并且选择适合于通信会话的协议。连接器能够识别正被传送的内容的类型,提供认证和安全性服务,并且基于连接的类型或者内容的类型使能对于主机系统的应用支持。连接器可独立于主机系统操作,并且可执行感测附近物体的接近、检测附近物体的形状和检测振动中的至少一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连接器和关联的通信链路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380047942.9、申请日为2013年8月17日、专利技术名称为“智能连接器和关联的通信链路”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公开概括而言涉及将电子设备彼此连接并操作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并且还涉及包含所述技术的系统。
技术介绍
将电子设备“连接”在一起,从而在电子设备之间建立通信链路,诸如用于在设备之间传送数据、或者就只是在两个设备之间通信,这经常是很重要的。在设备之间传送的示例性数据可包括媒体文件(诸如图像文件、音频文件、视频文件)、DRM(digitalrightsmanagement,数字权利管理)保护内容、OS(operatingsystem,操作系统)更新、特定于客户的代码、特定于OEM(originalequipmentmanufacturer,原始设备制造商)的代码、特定于零售的代码、用于目的地设备的固件镜像、用户数据、加密/解密密钥(代码)、电子资金转账(electronicfundstransfer,EFT)数据、静态数据等等。在本文记载的描述中,参与通信链路的设备之一可被称为“源”(或者发送)设备,并且另一设备可被称为“目的地”(或者接收)设备。然而,应当理解,可在两个设备之间的任一方向或者两个方向上传送数据。可受益于本文公开的技术的电子设备的一些示例可包括蜂窝电话(或者手机,或者智能电话)、计算机、膝上型电脑、平板电脑或者相当的电子设备,等等。通常,两个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包括线缆连接或无线连接。诸如USB(UniversalSerialBus,通用串行总线)之类的线缆连接通常是点到点的,并且要求每个设备处的机械连接器和设备(这些设备之一可以是与若干个其它使能了USB的设备点到点连接的“中枢(hub)”)之间的线缆。诸如WiFi或蓝牙之类的无线连接在更像是“广播”的模式中操作,其中一个设备可通过通常在700MHz–5.8GHz的范围中的RF(radiofrequency,射频)链路同时与若干个其它设备通信。下文中大体上将论述用于两个电子设备之间的数据传送的点到点的面向连接的技术。用于在电子设备之间传送数据的点到点的面向连接的通信链路的说明性示例是近场通信(NearFieldCommunication,NFC)。NFC实现一组标准,供智能电话和类似的设备通过将它们接触(“碰撞”)在一起或者使它们彼此极为接近来与彼此建立射频(RF)通信。当前的机械连接器是“被动”的,因此不提供关于连接的状态的额外特征和能力。一般地,连接或者在工作或者没有在工作。连接器后面的主机系统在设置通信链路时可执行一些初始分析(包括对连接的设备的检测和枚举),这可以是耗时的过程,并且一般来说,在建立链路之后,不再执行测试,链路就只是操作,直到其失效为止。在链路失效之后,主机系统可被编程为尝试重建立连接,这可以是繁重的过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总的目的是提供用于在电子设备之间通信的改进技术,这些技术可包括用于建立、发起、设置、监视、维护、适应性地调整和动态地更改通信链路的技术,并且可包括用于减轻主机系统上的开销的改进技术。这些和其它目的一般可通过消除机械连接器和线缆、改为使用“无接触”(电磁的而不是电的)连接器和电磁(electromagnetic,EM)通信链路(接口)来实现。无接触连接器可构成与设备的主机系统相关联的通信子系统,并且可包括用于在电信号(用于主机系统)和电磁(EM)信号(用于无接触通信链路)之间转换的收发器(和关联的换能器或天线)。电子设备之间的数据传送可在“无接触”射频(RF)电磁(EM)极高频(ExtremelyHighFrequency,EHF)通信链路(接口)上实现,该通信链路基本上完全是由数据传送中涉及的设备的无接触连接器来处理的。(电子设备在下文中可被简称为“设备”。无接触RFEHF通信链路在下文中可被简称为“无接触通信链路”或“无接触链路”,或者“无接触连接”或者简称为“连接”。设备之间通过连接的通信可被称为“通信会话”。)下文中大体上将论述具有无接触连接器的设备之间的“无接触”射频(RF)电磁(EM)通信链路。然而,应当理解,本文公开的技术中的一些可应用到一些使用机械连接器的线缆连接,以及一些使用RF(不是EHF)的无线连接——其通常在长程广播模式中,而不是短程的紧密耦合的点到点的通信模式中。根据本专利技术,一般地,电子设备(或者简称为“设备”)可包括主机系统和用于设置和管理无接触数据链路的“智能”无接触连接器。当在本文中使用时,与设备相关联的“智能”无接触连接器可包括:用于与设备的主机系统相接口的电气接口,处理器和关联的存储器,用于更改经过连接器的数据的控制电路,监视连接的健康状况和正被发送的数据的测量电路,一个或多个收发器,用于向与另一(对方)设备相关联的另一“智能”无接触连接器的(一个或多个)收发器发送信号并从其接收信号。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或示例,操作与和电子设备(102)相关联的无接触连接器(106)的无接触通信链路(150)的方法的特征可在于:连接器中的至少一者能够执行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者:(i)控制通信链路的操作;(ii)监视经过连接器的数据;(iii)监视通信链路的操作;以及(iv)向电子设备的主机系统(104)提供应用支持。无接触连接器可能够执行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者:确定通信链路的质量;控制通信链路的操作;对通信链路的质量作出反应;检测通信链路上的另一无接触连接器(126);为通信链路确定连接状态;验证通信链路的适当连接;为通信链路上的通信会话提供安全性;判定连接失效是否即将发生;提供连接强度遥测;检测通信链路的发动;以及提供关于通信链路的质量的信息。该无接触连接器还可能够基于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者来确定用于与另一无接触连接器(126)的通信会话的协议:关于与另一无接触连接器相关联的设备(122)的信息;在通信链路上传送的数据的类型;关于通信链路的信息;以及与在与无接触连接器(106、126)相关联的设备(102、122)之间实现有效的通信会话可能相关的信息或要求。无接触连接器可还能够执行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者:确定经过连接器的数据的类型;对经过连接器的数据提供认证;更改经过连接器的数据;对经过连接器的数据添加数字水印;对经过连接器的数据进行签名检测和盖戳;对经过连接器的数据应用模糊算法;以及对经过连接器的数据应用速记式加密;在通信链路一端的设备处,基于通信链路上的另一设备(122)的特性修改被传送的数据;以及防止某些类型的数据经过连接器。无接触连接器可还能够执行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者:跟踪和记录经过连接器的数据;以及跟踪和记录无接触连接的特性。无接触连接器可还能够执行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者:唤醒主机系统;发起主机系统中的动作;利用飞行时间(timeofflight)或信号强度作为加密表中的散列值;基于连接的类型、链路的操作状态和经过链路的内容的类型中的至少一者来执行应用支持;存储与连接的类型或者在链路上正被发送的内容的类型相关联的信息;以及基于连接的存在或连接的特定质量向主机系统提供中断。无接触连接器可还能够执行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者:基于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者确定用于通信会话的协议:(i)关于连接的设备的信息,(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智能连接器和关联的通信链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对第一设备的主机系统提供应用支持的方法,该第一设备使用存在于第一无接触连接器和第二无接触连接器之间的无接触通信链路,其中第一无接触连接器与第一设备相关联,并且第二无接触连接器与第二设备相关联,所述方法在第一无接触连接器中实现,所述方法包括:控制所述无接触通信链路的操作,其中所述无接触通信链路在第一无接触连接器和第二无接触连接器之间活动地传达无接触信号;确定所述无接触通信链路的至少一个特性,其中所述无接触通信链路的所确定的至少一个特性包括所述无接触通信链路的性能度量;和基于包括所述无接触通信链路的性能度量的所述无接触通信链路的所确定的至少一个特性来对所述主机系统执行应用支持,其中所述应用支持包括在所述主机系统上运行的应用。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9.14 US 61/701,310;2012.10.22 US 13/657,482;1.一种用于对第一设备的主机系统提供应用支持的方法,该第一设备使用存在于第一无接触连接器和第二无接触连接器之间的无接触通信链路,其中第一无接触连接器与第一设备相关联,并且第二无接触连接器与第二设备相关联,所述方法在第一无接触连接器中实现,所述方法包括:控制所述无接触通信链路的操作,其中所述无接触通信链路在第一无接触连接器和第二无接触连接器之间活动地传达无接触信号;确定所述无接触通信链路的至少一个特性,其中所述无接触通信链路的所确定的至少一个特性包括所述无接触通信链路的性能度量;和基于包括所述无接触通信链路的性能度量的所述无接触通信链路的所确定的至少一个特性来对所述主机系统执行应用支持,其中所述应用支持包括在所述主机系统上运行的应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无接触通信链路的所确定的至少一个特性包括第一无接触连接器的寄存器设定,并且其中执行应用支持包括基于所述寄存器设定激活所述主机系统中的应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执行应用支持还包括利用所激活的应用来发起功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无接触通信链路的所确定的至少一个特性包括第一无接触连接器的寄存器设定,并且其中执行应用支持包括基于所述寄存器设定处理通过所述无接触数据通信链路接收的数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无接触通信链路的所确定的至少一个特性包括关于通过所述无接触通信链路传送的数据的类型的信息。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无接触通信链路的至少一个特性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跟踪和记录通过第一无接触连接器的数据;和跟踪和记录无接触通信链路的特性。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无接触连接器还能够执行以下中的至少一个:唤醒所述主机系统;在所述主机系统中发起动作;和基于所述无接触通信链路的质量向所述主机系统提供中断。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无接触通信链路的所确定的至少一个特性包括数据处理许可,并且其中执行应用支持包括基于所述数据处理许可来防止特定类型的数据被传送到所述主机系统。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无接触通信链路的所确定的至少一个特性包括数据类型的标识和与其相关联的安全风险,并且其中执行应用支持包括基于数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G·D·迈考尔马克I·A·凯勒斯R·D·艾塞克
申请(专利权)人:凯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