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夜间可识别的双芯光缆
本技术属于中心管式光缆
,具体涉及一种夜间可识别的双芯光缆。
技术介绍
光缆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普及,通常分为双向输出的单芯光缆和更加可靠的一发一收的双芯光缆,而为了防止双芯光缆中的光纤相互干扰,业界常常把一对单芯光缆制成左右相互独立传输但又相互连接一体的双芯光缆。目前,市场上常见有扁平型的双芯光缆,也有截面形状为“8”字形的光缆,这些光缆在施工和应用过程中均不可避免地会与地面或管道摩擦,其外护套层极易被磨损,特别是外护套上的识别标志经常会磨损得模糊不清,给以后光缆的更换维护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已有技术中,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5700099A所涉及的“一种可夜视识别的自承式光缆”,包括缆芯、外护套、增强元件、吊线护层、筋;缆芯由位于中央的中心加强件、位于中心加强件之外的至少一根填充绳及多根松套管、包覆住填充绳及松套管的保护层构成;吊线护层上对称地设有两根标识条;所述外护套上具有标识带。该公开技术的缺憾在于:首先,光纤绞合于缆芯中会相互干扰,降低电缆的传输效率;其次,吊线护层两侧的标识条和外护套上的标识带位于光缆外侧,在施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夜间可识别的双芯光缆,包括输出光缆(1)、输入光缆(2)、连接筋(3)和标识条(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出光缆(1)和输入光缆(2)均为结构相同的中心管式光缆且分别连接在连接筋(3)的左右两侧,所述的连接筋(3)沿上下方的高度要小于所述的输出光缆(1)、输入光缆(2)上、下两切面之间的高度,且在连接筋(3)的上方与输出光缆(1)和输入光缆(2)的上切面之间构成有上防护区(5),在连接筋(3)的下方与输出光缆(1)和输入光缆(2)的下切面之间构成下防护区(6),所述的标识条(4)至少有一条,该标识条(4)设置在上防护区(5)、下防护区(6)内的输出光缆(1)和/或输入光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夜间可识别的双芯光缆,包括输出光缆(1)、输入光缆(2)、连接筋(3)和标识条(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出光缆(1)和输入光缆(2)均为结构相同的中心管式光缆且分别连接在连接筋(3)的左右两侧,所述的连接筋(3)沿上下方的高度要小于所述的输出光缆(1)、输入光缆(2)上、下两切面之间的高度,且在连接筋(3)的上方与输出光缆(1)和输入光缆(2)的上切面之间构成有上防护区(5),在连接筋(3)的下方与输出光缆(1)和输入光缆(2)的下切面之间构成下防护区(6),所述的标识条(4)至少有一条,该标识条(4)设置在上防护区(5)、下防护区(6)内的输出光缆(1)和/或输入光缆(2)和/或连接筋(3)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夜间可识别的双芯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出光缆(1)包括输出单元外护套(11)、设置在输出单元外护套(11)内侧的输出单元铠装层(12)、复合在输出单元铠装层(12)内侧的输出单元保护层(13)、设置在中心位置处的输出光纤(15)以及输出光纤(15)外侧的输出单元松套管(14);所述的输入光缆(2)包括输入单元外护套(21)、设置在输入单元外护套(21)内侧的输入单元铠装层(22)、复合在输入单元铠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川,龚建良,张丽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长飞中利光纤光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