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城镇化下平原区分布式产流计算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计算机
,尤其涉及一种城镇化下平原区分布式产流计算方法。
技术介绍
产流是指降水量扣除损失(植物截留、下渗、填洼和蒸发等)形成的净雨。产流计算是水文计算中重要内容,产水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区域洪水情势;其也是水文模型中重要的一部分,为汇流模块提供输入。对于产流计算的方法,常见的有初损常数法、SCS曲线法和SMA法(SoilMoistureAccuting)。对于平原区产流而言,一般根据不同下垫面类型进行分别计算,比如余晓珍(1990)将下垫面分为水面、水田、旱地、非耕地等四种模式(余晓珍.太湖流域产流计算初步研究.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6):41-47.)。对于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区域,由于下垫面变化剧烈,高俊峰和闻余华(2002)提出了基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产流计算方法,分析了太湖流域整体以及水利分区的产流(高俊峰,闻余华.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产水量的影响.地理学报,2002,57(2):194-200.)。现有技术方法多是通过统计资料从整体上来进行产流计算,没有很好地结合区域遥感、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城镇化下平原区分布式产流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步骤如下:S1:采用ArcGIS软件划分子产水单元;S2:采用ArcGIS软件统计每个子产水单元中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S3:采用MATLAB软件计算每个子产水单元中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产流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镇化下平原区分布式产流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步骤如下:S1:采用ArcGIS软件划分子产水单元;S2:采用ArcGIS软件统计每个子产水单元中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S3:采用MATLAB软件计算每个子产水单元中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产流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镇化下平原区分布式产流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通过ArcGIS将降雨站点和区域边界进行叠加。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城镇化下平原区分布式产流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降雨站点通过泰森多边形确认区域的划分,所述区域边界为子流域边界或行政区边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镇化下平原区分布式产流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土地利用类型包括水面、水田、旱地与非耕地、及城镇建设用地。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镇化下平原区分布式产流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MATLAB的计算所需数据包括降雨量数据、土地利用类型数据、系数。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城镇化下平原区分布式产流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数包括水面蒸发系数、陆地蒸发系数、水稻需水系数、蒸发量、月降雨日数。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镇化下平原区分布式产流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MATLAB的计算结果包括各子产水单元月产水量,各区域、各类土地利用类型年产水量。8.根据权利要求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强,许有鹏,高斌,项捷,袁甲,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