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温电化学测试用电解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56305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8 09: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可控温电化学测试用电解池,主体为一体式电解池容器,且为双层耐酸碱玻璃结构,外壁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电解池容器顶部设多个通孔,分别放置三电极、温度酸度值复合检测端口以及进气口和出气口为一体的玻璃装置。其中放置工作电极和辅助阳极的通孔外壁有螺纹,与密封式电极用连接组件配合,可实现通孔处的密封性以及电极的灵活拆卸。其他三个通孔内壁设有磨砂,可与盐桥、温度酸度值复合检测端口和通气装置实现良好密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是通过外接循环水对电解质控温,避免直接用电加热产生涡流电流干扰电化学信号;电解池为一体式双层玻璃结构,不存在拆装问题,且密封性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控温电化学测试用电解池
本技术涉及电解池,特别涉及一种更具密封性的电化学测试用电解池。
技术介绍
现在电化学测试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表征材料腐蚀敏感性和速率的重要手段,金属板材或金属表面涂层的电化学腐蚀测试实验通常都要使用电解池。一般电化学测试用电解池主要由电解池容器、工作电极、辅助阳极、盐桥和参比电极等几个部件组成。从结构上电解池可分为一体式电解池和可分离电解池。其中一体式电解池一般为单层结构,若要对电解池进行控温,则需将其放入恒温水浴槽中直接加热,然而这样会产生涡流电流干扰电化学信号;可分离电解池中的腔体通常由电解池容器、上盖板和下盖板组合而成,且各连接处均用有机玻璃胶粘接,实际上有机玻璃胶的粘接性较难保证,且每次更换待测试片进行电化学测试时,都需拆装电解池,故操作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可控温电化学测试用电解池,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缺陷,这种一体式双层耐酸碱玻璃电解池容器可实现对电解质的控温,且不引起电化学信号干扰;在更换待测试片进行电化学测试时,无需拆装电解池,且密封性良好;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控温电化学测试用电解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可控温电化学测试用电解池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控温电化学测试用电解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温电化学测试用电解池包括主体为一体式电解池容器(1),所述一体式电解池容器(1)由双层结构主体(1‑1)和顶部(1‑2),所述双层结构主体(1‑1)两侧的外侧壁上分别设有进水口(2)和出水口(3),所述顶部(1‑2)依次设有第一通孔(4)、第二通孔(5)、第三通孔(6)、第四通孔(7)和第五通孔(8),温度酸度值复合检测端口(9)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4)上,通气玻璃装置(14)设置所述第五通孔(8)上,密封式电极用连接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5)和第四通孔(7)上,通气玻璃装置(14)设置在所述第五通孔(8)上,所述通气玻璃装置(14)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温电化学测试用电解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温电化学测试用电解池包括主体为一体式电解池容器(1),所述一体式电解池容器(1)由双层结构主体(1-1)和顶部(1-2),所述双层结构主体(1-1)两侧的外侧壁上分别设有进水口(2)和出水口(3),所述顶部(1-2)依次设有第一通孔(4)、第二通孔(5)、第三通孔(6)、第四通孔(7)和第五通孔(8),温度酸度值复合检测端口(9)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4)上,通气玻璃装置(14)设置所述第五通孔(8)上,密封式电极用连接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5)和第四通孔(7)上,通气玻璃装置(14)设置在所述第五通孔(8)上,所述通气玻璃装置(14)一端通过所述第五通孔(8)插入所述双层结构主体(1-1)内部,另一端位于所述双层结构主体(1-1)外部,且端部设有进气口(15)和出气口(16),辅助阳极(10)和工作电极(13)设置在所述双层结构主体(1-1)内部分别与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5)和第四通孔(7)上的密封式电极用连接组件(17)连接,盐桥(11)通过所述第三通孔(6)插入到所述双层结构主体(1-1)的内部,参比电极(12)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雷唐娴王竹张子如薛俊鹏王修云路民旭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