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功率水下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5261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8 06: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照明领域,特别是一种大功率水下灯,包括照明组件、配重盘和支撑组件,所述照明组件包括散热板、固定于散热板底部的若干组LED光源模块和水下灯线缆,所述水下灯线缆与LED光源模块电连接,所述散热板的上方平行设置有配重盘,所述配重盘与照明组件之间固定设置有若干支撑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灯光罩网捕鱼等特殊捕鱼场合,稳定地向下投射大功率光源可有效诱导鱼群集中到布网区域,提高捕鱼效率;其配重盘与散热板分开设置的结构使得水流从散热板与配重盘之间流过,及时带走散热板上的热量,配重盘选用的高密度合金成本低廉、密度高,散热板采用金属基高导热复合材料散热效果好,有利于延长水下LED灯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功率水下灯
本技术涉及半导体照明领域,特别是一种大功率水下灯。
技术介绍
灯光罩网渔船是一种主要捕捉趋光性鱼类的渔具渔法。灯光罩网渔船于上世纪90年代初在我国广西和广东南部海域出现,现在已经广泛分布于南海北部渔港。灯光罩网渔船使用集鱼灯和诱鱼灯将趋光性鱼类引诱到船边或者船下,当船下的鱼群达到一定数量时,从船舷侧放下渔网,从上而下扣罩鱼群。针对此种捕鱼方式,如果诱鱼灯诱导的鱼群能尽量集中于竖直区域内将更加方便从上而下的扣罩鱼群,可以大大提高捕鱼效率,这就需要诱鱼灯提供的光源竖直向下。但目前,大多数的水下LED灯具采用侧面发光的结构形式,诱导鱼群位置较为分散,不能配合从上而下的扣罩捕鱼方式,不利于提高灯光罩网的捕鱼效率。此外,一般水下诱鱼灯或集鱼灯要求发光功率大、体积小巧、重量大,这样在水流作用下,能保持稳定的位置和姿态以方便稳定的诱导鱼群。对于大功率的水下LED灯,做到体积小巧,就需要其具有较高的LED光源功率密度,高LED光源功率密度则需要对应较强的散热能力和散热速度,目前业界一般采用铝合金等高导热金属做LED光源散热器,但是铝合金的密度不够大,单纯用铝合金制作小巧的大功率LED水下灯因重量轻,很容易因水流作用而导致其位置和姿态不稳定,并不利于稳定受诱鱼群。但如果仅采用铜或者不锈钢等高密度的金属材料制作大功率LED水下灯,则不仅成本高昂而且导热性能不好。综上所述,目前对于灯光罩网渔船等水下诱鱼场合,迫切需要一种功率大、重量大、体积小、散热能力强、成本低且向下投射光源的水下灯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一种体积小、功率大、水中姿态稳定、散热能力强且向下投射光源的大功率水下灯。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照明组件、配重盘和支撑组件,所述照明组件包括散热板、固定于散热板底部的若干组LED光源模块和水下灯线缆,所述水下灯线缆与LED光源模块电连接,所述散热板的上方平行设置有配重盘,所述配重盘与照明组件之间固定设置有若干支撑组件。其中,优选方式为:所述照明组件还包括中央镂空设置的密封压板和透光玻璃,所述透光玻璃设置于LED光源模块下方,所述透光玻璃密封设置于密封压板中央的镂空区域,所述密封压板的顶部周围与所述散热板底部周围密封配合。所述散热板上设置有防水接口,所述水下灯线缆贯穿防水接口与LED光源模块电连接。密封压板与防水接口有效保证了LED光源模块与水隔绝,防止漏电意外发生。所述配重盘板面上开设有通孔A,所述水下灯线缆从通孔A的上端穿出并通过线卡固定于通孔A附近的配重盘上端面。所述线卡将水下灯线缆靠近配重盘位置的一部分固定于配重盘上,防止水下灯线缆与LED光源模块之间的连接因拉拽遭到破坏。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螺杆和螺杆套筒,所述配重盘和照明组件四周相对位置开设有若干对上下贯通的通孔B,所述螺杆依次贯穿上述配重盘与照明组件相对位置的通孔B后与螺母相配合,所述螺杆位于配重盘与照明组件之间的部分套置有螺杆套筒。螺杆套筒保证了配重盘与照明组件之间具有固定的间隔距离,水流可以从此间隔空间内通过以带走散热板上的热量。所述配重盘与照明组件为相同的中心对称形状,优选为方形。所述配重盘顶部中央固定设置有挂环。水下灯的中心对称形状以及设置于中央的挂环,保证了放置于水中时灯体板面处于或趋近于水平状态,灯光可以向下照射,有利诱导鱼群聚集于竖直区域内,方便从上而下的扣罩捕鱼。所述LED光源模块数量为48组。所述配重盘的重量为水下灯其他部分重量的2~3倍。所述散热板为金属基高导热复合材料制作,所述配重盘为高密度合金制作。金属基高导热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可迅速将散热板底部的LED光源模块的热量传导到散热板顶部,再迅速被水流带走。配重盘采用高密度合金,可保证体积小重量大,为水下灯提供较大的下沉重力,有利于水下灯克服水流推动力而保持稳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用于灯光罩网捕鱼等特殊捕鱼场合,稳定地向下投射大功率光源可有效诱导鱼群集中到布网区域,提高捕鱼效率;其主体采用配重盘与散热板分开设置的结构,配重盘选用的高密度合金成本低廉、密度高,使灯体同时具备小体积、重量大和水中良好稳定性的性能,散热板采用散热性能优越的金属基高导热复合材料且配合水流从散热板与配重盘之间流过,及时带走大功率LED灯产生的热量,使灯体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有利于水下LED灯延长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背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左视图;图中:1、配重盘12、防水接口13、线卡14、挂环15、通孔A21、散热板22、LED光源模块23、密封压板24、透光玻璃25、水下灯线缆31、螺杆32、螺杆套筒33、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如图1~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大功率水下灯,包括照明组件、配重盘1和支撑组件,所述照明组件包括散热板21、固定于散热板底部的若干组LED光源模块22和水下灯线缆25,所述水下灯线缆25与LED光源模块22电连接,所述散热板21的上方平行设置有配重盘1,所述配重盘1与照明组件之间固定设置有若干支撑组件。所述照明组件还包括中央镂空设置的密封压板23和透光玻璃24,所述透光玻璃24设置于LED光源模块22下方,所述透光玻璃24密封设置于密封压板23中央的镂空区域,所述密封压板23的顶部周围与所述散热板21底部周围密封配合。所述散热板1上设置有防水接口12,所述水下灯线缆25贯穿防水接口12与LED光源模块22电连接。密封压板23与防水接口12有效保证了LED光源模块22与水隔绝,防止漏电意外发生。所述配重盘1板面上开设有通孔A15,所述水下灯线缆25从通孔A15的上端穿出并通过线卡13固定于通孔A15附近的配重盘1上端面。所述线卡13将水下灯线缆25靠近配重盘1位置的一部分固定于配重盘1上,防止水下灯线缆25与LED光源模块22之间的连接因拉拽遭到破坏。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螺杆31和螺杆套筒32,所述配重盘1和照明组件四周相对位置开设有若干对上下贯通的通孔B,所述螺杆31依次贯穿上述配重盘1与照明组件相对位置的通孔B后与螺母33相配合,所述螺杆31位于配重盘1与照明组件之间的部分套置有螺杆套筒32。螺杆套筒32保证了配重盘1与照明组件之间具有固定的间隔距离,水流可以从此间隔空间内通过以带走散热板21上的热量。所述配重盘1与照明组件为方形。所述配重盘1顶部中央固定设置有挂环14。水下灯的中心对称形状以及设置于中央的挂环14,保证了放置于水中时灯体板面处于或趋近于水平状态,灯光可以向下照射,有利诱导鱼群聚集于竖直区域内,方便从上而下的扣罩捕鱼。所述LED光源模块22数量为48组。所述配重盘1的重量为水下灯其他部分重量的3倍。所述散热板为金属基高导热复合材料制作,所述配重盘为高密度合金制作。金属基高导热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可迅速将散热板21底部的LED光源模块22的热量传导到散热板21顶部,再迅速被水流带走。配重盘1采用高密度合金,可保证体积小重量大,为水下灯提供较大的下沉重力,有利于水下灯克服水流推动力而保持稳定。本技术实施例的具体使用过程是:将本技术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大功率水下灯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功率水下灯,其特征在于:包括照明组件、配重盘和支撑组件,所述照明组件包括散热板、固定于散热板底部的若干组LED光源模块和水下灯线缆,所述水下灯线缆与LED光源模块电连接,所述散热板的上方平行设置有配重盘,所述配重盘与照明组件之间固定设置有若干支撑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功率水下灯,其特征在于:包括照明组件、配重盘和支撑组件,所述照明组件包括散热板、固定于散热板底部的若干组LED光源模块和水下灯线缆,所述水下灯线缆与LED光源模块电连接,所述散热板的上方平行设置有配重盘,所述配重盘与照明组件之间固定设置有若干支撑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功率水下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组件还包括透光玻璃和中央镂空设置的密封压板,所述透光玻璃设置于LED光源模块下方,所述透光玻璃密封设置于密封压板中央的镂空区域,所述密封压板的顶部周围与所述散热板底部周围密封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功率水下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上设置有防水接口,所述水下灯线缆贯穿防水接口与LED光源模块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功率水下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盘板面上开设有通孔A,所述水下灯线缆从通孔A的上端穿出并通过线卡固定于通孔A附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良吉刘颖超张宇轩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红平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