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39323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7 2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平凿,包括凿身以及凿头,凿头具有两个倾斜的斜面,两斜面在凿头的顶部相交形成凿尖;凿身具有一个假想中心平面A,其中,凿尖偏离假想中心平面A;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使得凿身与工作平面之间的夹角变得更小。

A kind of flat chisel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hisel, including chisel and chisel, chisel head with two inclined surface, two slope at the top of the chisel intersect to form chisel tip; chisel with a hypothetical center plane of A, which deviates from the imaginary chisel tip center plane of A;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the angle between the chisel and working plane becomes smal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平凿
本技术涉及一种平凿。
技术介绍
平凿的用途非常广泛,例如在墙体上开槽。现有平凿包括凿身以及凿尖,凿尖位于凿身顶端,凿尖与凿身通过一体成形或者通过合金刀头焊接在凿身上形成凿尖。现有的这种平凿,凿尖的假想中心线位于凿身的假想中心面上,简单的来说凿尖位于凿身的假想中心面上。如附图1所示,图1为现有技术的平凿在墙体上工作的侧视图,此视图中凿尖2位于凿身1的假想中心面A上,假想中心面A是凿身1的中心平面。由于平凿在工作过程中,凿尖2必须与工作平面B之间呈45°的夹角(即凿身与工作平面的夹角之间也呈45°),才能够保证平凿受力稳定在工作平面上开槽,角度太大平凿移动起来较为艰难开槽起来较为麻烦,角度太小凿尖容易与工作平面发生打滑。在宽敞的环境下,现有技术中的平凿毫无疑问可以进行正常开槽。当在凿身角度受限时(如在高于工作人员的墙角或一些夹角较小的地方开凿,凿身被限制导致凿身与工作平面的角度小于45°),此种平凿开槽则较为困难。因此,设计一种减小凿身与工作平面之间夹角的平凿成为了本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小角度凿击同时工作方便的平凿。本技术所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平凿,包括凿身以及凿头,凿头具有两个倾斜的斜面,两斜面在凿头的顶部相交形成凿尖;凿身具有一个假想中心平面A,其中,凿尖偏离假想中心平面A。凿子在工作时,只要保证凿尖与工作平面之间的角度在45°即可,而由于采用上述结构使得凿尖偏离假想中心平面A的设置,可以在保持凿尖与工作平面之间的角度为45°的情况下,使得凿身与工作平面的夹角变小。此种结构可以有效的减小凿身与工作平面之间的夹角,可以在凿身受限的情况下进行工作。并且凿尖偏离假想中心平面A的距离越大,则凿身与工作平面之间的夹角可以选择的更小。其中,凿身的顶端设有凹槽,凿头为合金刀头,合金刀头部分伸入凹槽中焊接固定。凿头采用合金刀头,使得此种凿子的凿击强度更高。其中,所述凹槽的长度方向为沿凿身左侧表面至右侧表面;合金刀头为横向设置,合金刀头包括底面以及上、下侧表面,其中一斜面与上侧表面相连,另一斜面与下侧表面相连;底面与凹槽的底面焊接,上侧表面与凹槽的上槽壁焊接,下侧表面与凹槽的下槽壁焊接。采用此种结构,使得合金刀头与凿身之间焊接的更加稳定。其中,上槽壁至少超过上侧表面的二分之一,下槽壁至少超过下侧表面的二分之一。采用此种结构,进一步增加凿身与合金刀头之间的连接强度。其中,凹槽的槽底为凹弧状,合金刀头的底部为与槽底形状适配的凸弧状。凿子在凿击过程中,合金刀头对凹槽产生冲击力,凹槽的槽底与合金刀头的底部采用弧形,可以有效的减小冲击力的作用,减小合金刀头对凹槽的冲击力。一种平凿,包括凿身,凿身的顶端开设有具有至少两个凹槽,凹槽的长度方向为沿凿身的前侧表面至后侧表面;合金刀头的数量与凹槽数量相同,合金刀头为纵向设置;合金刀头与凹槽焊接,合金刀头部分伸出凿身的顶端形成凿尖;凿身具有一个假想中心平面A,其中,凿尖偏离假想中心平面A,且所有凿尖偏离方向一致。凿子在工作时,只要保证凿尖与工作平面之间的角度在45°即可,而由于采用上述结构使得凿尖偏离假想中心平面A的设置,可以在保持凿尖与工作平面之间的角度为45°的情况下,使得凿身与工作平面的夹角变小。此种结构可以有效的减小凿身与工作平面之间的夹角,可以在凿身受限的情况下进行工作。并且凿尖偏离假想中心平面A的距离越大,则凿身与工作平面之间的夹角可以选择的更小。其中,合金刀头包括由两组倾斜的切屑刃组形成的顶面,两切屑刃组相交形成凿尖。采用此种结构使得合金刀头的切削能力更强。其中,合金刀头包括底面以及合金刀头左、右侧表面,合金刀头的顶面设有两组切削刃组,两组切削刃组为倾斜设置在合金刀头的顶面上形成凿尖;底面与凹槽的底面焊接,合金刀头左侧表面与凹槽的左槽壁焊接,合金刀头右侧表面与凹槽的右槽壁焊接。采用此种结构,使得合金刀头与凹槽之间焊接的更加紧密,提高连接强度。其中,左槽壁至少超过合金刀头左侧表面的二分之一,右槽壁至少超过合金刀头右侧表面的二分之一。采用此种结构,进一步提高合金刀头与凹槽之间的焊接强度。其中,钻身的前侧表面和/或钻身的后侧表面上开设有导屑槽,导屑槽延伸至钻身的顶端附近,导屑槽位于相邻两个合金刀头之间。导屑槽的设计,有利于排屑。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平凿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右视方向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右视方向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主视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3中合金刀头的立体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右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照附图2-4所示,一种平凿,包括凿身1以及凿头。凿身1包括凿柄部11以及扁平部13。凿头位于扁平部13的顶端位置,此处凿头为合金刀头15。其与扁平部13的具体连接结构为:扁平部13的顶端开设有凹槽14,此处凹槽14为通槽。凹槽14打通扁平部13的左侧表面13a以及右侧表面13b,因此,凹槽14的长度方向为扁平部13的左侧表面13a至扁平部13的右侧表面13b。因为凹槽14为通槽,因此凹槽14具有上槽壁14a、下槽壁14b以及槽底14c,此处槽底14c的形状为凹弧状。合金刀头15包括底面15c、上侧表面15a、下侧表面15b以及顶面。底面15c为一个凸弧,因此,使得合金刀头15的底部为凸弧状,此处凸弧与凹弧状相匹配。合金刀头15的底部与槽底14c焊接,合金刀头15的上侧表面15a与上槽壁14a焊接,合金刀头15的下侧表面15b与下槽壁14b焊接,并且上槽壁14a至少超过上侧表面15a的二分之一,下槽壁14b至少超过下侧表面15b的二分之一,这样可以使得合金刀头15与凹槽14配合稳定。顶面即凿尖15d,通过两个斜面15e相交形成,此处两个斜面15e分别由上侧表面15a以及下侧表面15b延伸形成,因此两个斜面15e相交形成了凿尖15d。合金刀头15与凹槽14焊接好后,凿尖15d由扁平部13的顶端裸露出来。凿身1具有一个假想中心平面A,假想中心平面A是凿身1的纵截面,从图3来看相当于凿身1右视图的中心线。凿尖15d并不处于假想中心平面A上,而是偏离假想中心平面A,即凿尖15d与假想中心平面A之间存在距离D。此距离D越大使得平凿在工作时,凿身1与工作平面B之间的夹角C越小,此距离D越小使得平凿在工作时,凿身1与工作平面B之间的夹角C越大;但无论如何,只要凿尖15d与假想中心平面A之间存在了距离D,那必然使得平凿在工作时,凿身1与工作平面B之间的夹角C小于45°。实施例2:如图5以及图6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凿头与凿身1是一体成型的。凿身1具有一个假想中心平面A,假想中心平面A是凿身1的纵截面,从图5来看相当于凿身1右视图的中心线。凿尖15d并不处于假想中心平面A上,而是偏离假想中心平面A,即凿尖15d与假想中心平面A之间存在距离D。此距离D越大使得平凿在工作时,凿身1与工作平面B之间的夹角C越小,此距离D越小使得平凿在工作时,凿身1与工作平面B之间的夹角C越大;但无论如何,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平凿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平凿,包括凿身以及凿头,凿头具有两个倾斜的斜面,两斜面在凿头的顶部相交形成凿尖;凿身具有一个假想中心平面A,其特征在于:凿尖偏离假想中心平面A。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凿,包括凿身以及凿头,凿头具有两个倾斜的斜面,两斜面在凿头的顶部相交形成凿尖;凿身具有一个假想中心平面A,其特征在于:凿尖偏离假想中心平面A。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凿,其特征在于:凿身的顶端设有凹槽,凿头为合金刀头,合金刀头部分伸入凹槽中焊接固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平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长度方向为沿凿身左侧表面至右侧表面;合金刀头为横向设置,合金刀头包括底面以及上、下侧表面,其中一斜面与上侧表面相连,另一斜面与下侧表面相连;底面与凹槽的底面焊接,上侧表面与凹槽的上槽壁焊接,下侧表面与凹槽的下槽壁焊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平凿,其特征在于:上槽壁至少超过上侧表面的二分之一,下槽壁至少超过下侧表面的二分之一。5.如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一种平凿,其特征在于:凹槽的槽底为凹弧状,合金刀头的底部为与槽底形状适配的凸弧状。6.一种平凿,包括凿身,凿身的顶端开设有具有至少两个凹槽,凹槽的长度方向为沿凿身的前侧表面至后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再勇
申请(专利权)人:乐清大勇新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