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丁冬亮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蒜薹自动采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63052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7 16:25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蒜薹自动采收装置,包括底座、支撑杆、手持杆、控制系统和电源模块,支撑杆上部设有提取部,支撑杆下部设有切割部,切割部包括刀片、拨片、缸体和腔体、电磁阀I和电磁阀II,其中刀片处于拨片的中心位置,刀片为片状且具有尖端,缸体内具有旋转轴,刀片和拨片均为伸缩式,电磁阀I控制刀片和拨片在缸体横向方向的自由伸缩,电磁阀II控制所述拨片在腔体内纵向方向的张紧,旋转轴带动刀片旋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蒜薹自动采收装置代替人工劳动,由单片机控制该装置对蒜薹的采收自动化操作且速度较快,提高了蒜薹的采收效率。

An automatic recovery device based on MCU bolt

An automatic recovery device based on MCU bolt, which comprises a base, a supporting rod, a hand rod, a control system and a power supply module, the support rod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part of the supporting rod is arranged on the lower part of the extraction, cutting, cutting part comprises a blade, paddles, and cylinder cavity, solenoid valve solenoid valve I and II, wherein the blade is in the center position paddles, the blade is flaky and has a tip, the cylinder has a rotating shaft, the blade and the paddles are telescopic, solenoid valve I control blade and paddles in the cylinder transverse direction free expansion of solenoid valve II to control the paddles in the cavity longitudinal direction tension, rotating shaft rotating blades.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automatic garlic harvesting device to replace manual labor, by the MCU control of the device of garlic harvesting automatic operation and faster speed, improve the recovery efficiency of garli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蒜薹自动采收装置
本技术涉及农业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蒜薹自动采收装置。
技术介绍
蒜薹营养丰富,功能作用突出,深受消费者喜爱。蒜薹是大蒜的幼嫩花茎,茎外有层层外皮包裹,因此给采收带来了许多不便。一般蒜薹采收时间是每年四五月份,蒜茎长到20厘米以上,大蒜植株上部呈“剪子股”样时,在炎热的中午气温较高时,此时蒜薹柔软较易取出。目前蒜薹的抽取工作主要采用人工方式,右手拿一端钉有小钉的木棍,在离地面大约5-7厘米处刺破假茎的外皮,向上滑动,撕开包裹的外皮,再用左手将蒜薹基部掐断,即可把蒜薹抽出。这种方式劳动强度大,在划破外皮时较费力,速度较慢,影响蒜薹采收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的蒜薹自动采收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蒜薹自动采收装置,包括底座、支撑杆、手持杆、控制系统和电源模块,支撑杆上部设有提取部,所述提取部一端连接支撑杆,另一端设有抓手,通过直流电机的正反转来控制抓手的松紧动作;支撑杆下部设有切割部,所述切割部包括刀片、拨片、缸体和腔体、电磁阀I和电磁阀II,其中刀片处于拨片的中心位置,刀片为片状且具有尖端,缸体内具有旋转轴,刀片和拨片均为伸缩式,电磁阀I控制刀片和拨片在缸体横向方向的自由伸缩,电磁阀II控制所述拨片在腔体内纵向方向的张紧,旋转轴带动刀片旋转;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红外探头、信号调理电路、AD转换电路、单片机、DA转换电路,该控制系统还包括光电耦合器和达林顿管。进一步地,所述腔体为喇叭状或圆锥状。进一步地,所述拨片的数量至少为2片。进一步地,所述电源模块包含太阳能电池板,该太阳能电池板为旋转式且位于所述支撑杆的顶端。进一步地,所述提取部为移动式,所述抓手为圆弧形。进一步地,所述单片机为STC单片机。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蒜薹自动采收装置代替人工劳动,由单片机控制该装置对蒜薹的采收,操作方便、省时省力。刀片尖端划破外皮,拨片从划破处将外皮轻轻向外撕扯,刀片旋转到水平位置快速切断假茎内蒜薹,然后提取部实现对切断后的蒜薹的提取。该装置自动化操作且速度较快,提高了蒜薹的采收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蒜薹自动采收装置,如图1所示,它包括底座1、支撑杆2、手持杆5、控制系统和电源模块。支撑杆2下部设有切割部3,切割部3距离底座1低端面距离为5-7cm,切割部3包括刀片3-1、至少两片拨片3-2、缸体3-3和腔体3-4、电磁阀I和电磁阀II,腔体3-4为喇叭状或圆锥状,其中刀片3-1处于拨片3-2的中心位置,刀片3-1为片状且具有尖端,缸体3-3内具有旋转轴,它带动刀片3-1旋转,刀片3-1和拨片3-2均为伸缩式,电磁阀I控制刀片3-1和拨片3-2在缸体3-3横向方向的自由伸缩,电磁阀II控制所述拨片3-2在腔体3-4内纵向方向的张紧,拨片3-2在腔体3-4内外自由伸缩。刀片3-1的尖端划破蒜薹外皮,拨片3-2从划破处将外皮轻轻向外撕扯,待完全撕开后,片状的刀片3-1旋转到水平位置后进入并快速切断外皮内的蒜薹。支撑杆2上部设有提取部4,提取部4为移动式,在支撑杆2上纵向移动,所述抓手为圆弧形。提取部4一端连接支撑杆2,另一端设有抓手,通过单片机控制的直流电机6的正反转来实现抓手的松紧动作,电机6正转使抓手抱紧蒜薹,开启直流电机7使抓手带动蒜薹产生向上的提取力将蒜薹提出脱离植株。如图2所示,控制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红外探头、信号调理电路、AD转换电路、STC单片机、DA转换电路,该控制系统还包括光电耦合器和达林顿管。红外探头对蒜苗植株进行探测,采集到的模拟信号比较微弱,位于毫伏量级,如果直接送到AD转换器会因为信号太弱达不到精确的检测或检测不到,因此模拟信号在送入到AD前先经过信号调理电路进行信号预处理,如信号的放大、跟随等,经过信号调理电路调理之后的模拟信号此时变得可测,再送入到AD转换器进行模数转换,完成转换之后的数字量进入STC单片机进行缓存、转发等操作,单片机向DA转换器发送要转换的数字量,DA转换器进行数模转换,输出模拟信号达到控制外设的目的。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之间难免有信号来往,这些信号需要经过光电耦合器才能达到较好的隔离效果,降低数字电路的噪声多模拟电路的影响。另外,电源模块包含太阳能电池板,该太阳能电池板为旋转式且位于支撑杆2的顶端。本技术的蒜薹自动采收装置代替人工劳动,由单片机控制该装置对蒜薹的采收,操作方便、省时省力。该装置实现自动化操作,速度较快,提高了蒜薹采收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蒜薹自动采收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蒜薹自动采收装置,包括底座(1)、支撑杆(2)、手持杆(5)、控制系统和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支撑杆(2)上部设有提取部(4),所述提取部(4)一端连接支撑杆(2),另一端设有抓手,通过直流电机(6)的正反转来控制抓手的松紧动作;支撑杆(2)下部设有切割部(3),所述切割部(3)包括刀片(3‑1)、拨片(3‑2)、缸体(3‑3)和腔体(3‑4)、电磁阀I和电磁阀II,其中刀片(3‑1)处于拨片(3‑2)的中心位置,刀片(3‑1)为片状且具有尖端,缸体(3‑3)内具有旋转轴,刀片(3‑1)和拨片(3‑2)均为伸缩式,电磁阀I控制刀片(3‑1)和拨片(3‑2)在缸体(3‑3)横向方向的自由伸缩,电磁阀II控制拨片(3‑2)在腔体(3‑4)内纵向方向的张紧;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红外探头、信号调理电路、AD转换电路、单片机、DA转换电路,该控制系统还包括光电耦合器和达林顿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蒜薹自动采收装置,包括底座(1)、支撑杆(2)、手持杆(5)、控制系统和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支撑杆(2)上部设有提取部(4),所述提取部(4)一端连接支撑杆(2),另一端设有抓手,通过直流电机(6)的正反转来控制抓手的松紧动作;支撑杆(2)下部设有切割部(3),所述切割部(3)包括刀片(3-1)、拨片(3-2)、缸体(3-3)和腔体(3-4)、电磁阀I和电磁阀II,其中刀片(3-1)处于拨片(3-2)的中心位置,刀片(3-1)为片状且具有尖端,缸体(3-3)内具有旋转轴,刀片(3-1)和拨片(3-2)均为伸缩式,电磁阀I控制刀片(3-1)和拨片(3-2)在缸体(3-3)横向方向的自由伸缩,电磁阀II控制拨片(3-2)在腔体(3-4)内纵向方向的张紧;所述控制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冬亮朱美英靳志蒙廖小红严永利刘德力
申请(专利权)人:丁冬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