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式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1303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4 04: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活动式框架,包含一上框及一下框。该上框包含一上外框及一上内框,该上内框卡榫于该上外框,该上框具有一第一耦合部,其包含一第一连续凹槽、一第二连续凹槽及一第一磁吸组件。该下框包含一下外框及一下内框,该下内框卡榫于下外框,该下框具有一第二耦合部,其包含一第二磁吸组件。其中该第一连续凹槽与第二连续凹槽间具有复数个磁性组件。

Active framework

The present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ctive frame, which includes an upper frame and a frame. The upper frame comprises an upper outer frame and an upper inner frame, wherein the upper inner frame is stuck to the upper outer frame, and the upper frame has a first coupling part,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continuous groove, a second continuous groove and a first magnetic attraction component. The lower frame contains the outer frame and the inner frame. The lower inner frame is tenon to the lower frame. The lower frame has a second coupling part, which contains a second magnetic absorption component. The first continuous groove and the second continuous groove have a plurality of magnetic compon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活动式框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框架,特别是关于一种用于可携式电子产品的活动式框架。
技术介绍
网络科技及媒体信息蓬勃发展,诸多携带式电子装置(如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平板计算机、智能型手机或影音播放器等产品)已成为人类生活与工作不可或缺之重要工具。为提升携带式电子装置之便利性,相关之保护装置或辅助工具琳琅满目,如可立式支撑装置,有助于调整携带式电子装置的高度。美国专利号5607054揭示「一种对开式之笔记本电脑手提箱」,其包含前平板和后平板,用以覆盖笔记本电脑的相对侧,当手提箱打开时,后平板之一部分可反折凸出,以将笔记本电脑抬高远离水平面,调整笔记本电脑的高度。然而,此技术体积笨重,于携带时,增加携带重量。台湾专利号M511781揭示「一种可立式之电子产品保护袋」,其包含袋本体和盖本体,袋本体用以容纳一电子装置,盖本体得弯折以隆起形成支撑架,将电子装置抬高远离水平面。然而,此技术仅有可立式之功能,缺少握把,不利于使用者随时提于手上。于现有技术中,电子产品之保护装置多为一体成形的壳体、盖体或袋体,其中更是以掀盖式占居多,而掀盖式之保护装置未具备提把或背袋等构件,无法提于手中,仍须置入于背包内,增添使用者之负担。于另一现有技术中,为使电子产品之保护装置兼具多重功效,因而增加诸多机械组件,生产成本提高,可能导致装卸及操作繁杂、体积或重量增加,甚至可能维修不易。为解决上述之问题,亟需一种多功能之框架,因应于不同场合而有不同功效。于行走时,框架一部分得作为握持部,便于提于手中携带,同时握持部亦得作为悬挂部,以悬挂于墙面上;于平放桌面时,框架之一部分得作为支撑部,调整笔记本电脑之高度和倾斜角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动式框架。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活动式框架,包含一上框及一下框。该上框包含一上外框及一上内框,该上内框卡榫于该上外框,该上框具有一第一耦合部,其包含一第一连续凹槽、一第二连续凹槽及一第一磁吸组件。该下框包含一下外框及一下内框,该下内框卡榫于该下外框,该下框具有一第二耦合部,其包含一第二磁吸组件。其中该第一连续凹槽与该第二连续凹槽间具有复数个磁性组件。上述第一目的进一步地,该上外框内侧具有一榫槽,该上内框外侧具有一榫头,其与该榫槽相匹配。该上内框与该上外框间具有一第一容积,该下内框与该下外框间具有一第二容积,其中该第一容积与该第二容积为相互对应。该下外框外侧具有一可滑动防尘部件。本专利技术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动式框架。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活动式框架,包含一框体,其包含一上框及一下框。该上框包含一上外框及一上内框,该上外框内侧具有一榫槽。该上内框外侧具有一榫头,卡榫于该上外框之榫槽内。该下框包含一下外框及一下内框,该下内框卡榫于下外框内。其中该上内框与上外框间具有一第一容积,该下内框与下外框间具有一第二容积。上述第二目的进一步地,依据该上内框与该上外框间之相对移动,该第一容积具有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第一状态:该第一容积与第二容积重迭相呼应,共同形成一握持部。第二状态:该第一容积与第二容积分别位于相对侧,该第一容积形成一支撑部。本专利技术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动式框架。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活动式框架,由一上框与一下框组成,该上框与下框具有复数个卡合部,每一卡合部包含一凹槽及其相对应的卡销,该凹槽位于上框及下框,该卡销卡合于凹槽内,该卡销具有一头端面及一尾端面,该头端面垂直于尾端面,该头端面平行于上框与下框的上表面,该卡销之一部分厚度小于上框与下框的厚度。上述第三目的进一步地,该上框更包含一上内框及一上外框,该下框更包含一下内框及一下外框,该凹槽形成于上内框与下内框,该卡销呈I字型。附图说明如下所述的对本专利技术的详细描述与实施例的示意图,应使本专利技术更被充分的理解;然而,应可理解此仅限于作为理解本专利技术应用的参考,而非限制本专利技术于一特定实施例的中。图1A显示活动式框架的正面视图;图1B显示活动式框架的立体图;图1C显示活动式框架的分解图;图2A显示活动式框架的示意图;图2B显示活动式框架的另一示意图;图2C显示活动式框架的另一示意图;图3A显示内框与外框的截面图;图3B显示内框与外框的示意图;图4A显示上框与下框的耦合侧视图;图4B显示上框与下框相对移动的侧视图;图4C显示上框与下框相对转动的侧视图;图5A显示第四A图的剖面侧视图;图5B显示第四B图的剖面侧视图;图5C显示第四C图的剖面侧视图;图6A显示另一实施例上框与下框相对转动的侧视图;图6B显示另一实施例上框与下框相对转动的侧视图;图6C显示另一实施例上框与下框相对转动的侧视图;图7显示上内框与上外框的卡合示意图;图8A显示适配器销的立体图;图8B显示适配器销的正面图;图8C显示适配器销的剖面图;图9A显示适配器合部的示意图;图9B图9A的剖面图;图10A显示适配器合部的另一示意图;图10B图10A的剖面图;图11显示活动式框架的应用示意图;图12显示活动式框架的应用示意图;图13显示第一、二耦合部的另一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0框架102上框104下框1022上内框1024上外框1042下内框1044下外框1026第一耦合部1046第二耦合部1026a第一连续凹槽1026b第二连续凹槽1026c第一磁吸元件1046c第二磁吸元件103第一容积105第二容积108卡合部1082凹槽1084卡销1022a榫头1024a榫槽30电子装置32上盖34底座1025磁性元件110防尘部件1084a止挡面1084b末端面1084c穿孔1084d定位元件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对本专利技术不同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下列描述提供本专利技术特定的施行细节,使阅者彻底了解这些实施例的实行方式。然该领域之熟习技艺者须了解本专利技术亦可在不具备这些细节之条件下实行。此外,文中不会对一些已熟知之结构或功能或是作细节描述,以避免各种实施例间不必要相关描述之混淆,以下描述中使用之术语将以最广义的合理方式解释,即使其与本专利技术某特定实施例之细节描述一起使用。参照图1A、图1B及图1C,图1A系本专利技术活动式框架的正面视图,图1B系本专利技术活动式框架的立体图,图1C系本专利技术活动式框架的分解图。活动式框架100(以下简称框架100)为一框体,其包含一上框102及一下框104,上框102于下框104上作一相对移动及转动。上框102及下框104间可包含一枢接单元(未显示于图中),而于最佳实施例中,上框102与下框104间不具有枢接单元,乃通过特殊构件以达成多重功效,下文将详述之。于一实施例中,框架100用以框住可携式电子计算装置30的外侧边缘,如图2A至图2C所示,三图显示本专利技术框架100的实际应用示意图,于此实施例中,可携式电子装置30可为笔记本电脑,惟,本专利技术不局限于此实施态样,在此先行叙明。上框102及下框104分别框设可携式电子装置30的外侧边缘,下文主要以框架100应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30上的操作以描述之,助于阅读者更加理解本专利技术精神所在。进一步地,同时参阅图1A-1C、图2A-2C,上框102包含上内框1022及上外框1024,下框104包含下内框1042及下外框1044,其中上内框1022尺寸略小于上外框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活动式框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活动式框架,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框体,其包含:一上框,包含一上外框及一上内框,该上内框卡榫于上外框,该上框具有一第一耦合部,其包含:一第一连续凹槽,位于该上内框;一第二连续凹槽,位于该上外框;以及一第一磁吸组件;以及一下框,包含一下外框及一下内框,该下框具有一第二耦合部,其包含一第二磁吸组件;其中该第一连续凹槽与第二连续凹槽间具有一磁性组件,该第二磁吸组件与磁性组件间的磁吸力大于第一磁吸组件与磁性组件间的磁吸力。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9.22 TW 105130673;2016.09.22 TW 1051306741.一种活动式框架,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框体,其包含:一上框,包含一上外框及一上内框,该上内框卡榫于上外框,该上框具有一第一耦合部,其包含:一第一连续凹槽,位于该上内框;一第二连续凹槽,位于该上外框;以及一第一磁吸组件;以及一下框,包含一下外框及一下内框,该下框具有一第二耦合部,其包含一第二磁吸组件;其中该第一连续凹槽与第二连续凹槽间具有一磁性组件,该第二磁吸组件与磁性组件间的磁吸力大于第一磁吸组件与磁性组件间的磁吸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活动式框架,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上外框内侧具有一榫槽,该上内框外侧具有一榫头,其与榫槽相匹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活动式框架,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上内框与上外框间具有一第一容积,该下内框与下外框间具有一第二容积,其中该第一容积与第二容积为相互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活动式框架,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下外框外侧具有一可滑动防尘部件,该上内框内部与下内框内部各自卡合一保护盖。5.一种活动式框架,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框体,其包含:一上框,包含:一上外框,其内侧具有一榫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岳颖
申请(专利权)人:禅与徕特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