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用注射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08326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4 0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镜用注射针,包括针尖、内管、外管、导向套、针筒、活塞杆和调节组件,针尖、内管和针筒从左向右依次连接,调节组件包括齿轮和齿条,针筒外侧沿轴向设有齿条,针筒内轴向上滑动连接有活塞杆,内管外套设有外管,外管右端与导向套连接,导向套套设于针筒外侧,导向套沿轴向与针筒滑动连接,导向套内设有齿轮,齿轮与齿条配合,齿轮轴向上穿设有转轴,转轴一端穿过导向套侧壁延伸至导向套外侧,转轴与导向套侧壁转动连接,转轴设于导向套外侧的一端上套设有旋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内镜用注射针,采用齿轮与齿条的配合,控制导向套与针筒的相对位移量,从而控制针尖伸出外管的距离,满足手术的要求,方便快捷,准确率高。

Endoscope injection needl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endoscopic injection needle, comprising a needle tip, inner tube, outer tube, a guide sleeve, a needle cylinder, piston rod and the adjusting component, a needle tip, the inner tube and the needle cylinder are connected in sequence from left to right, adjusting component comprises a gear and a rack, the outside of the needle cylinder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is provided with a rack, the needle cylinder axial sliding connected with the piston rod, the inner tube is sleeved outside the tube, the outer tube is connected with the right end of the guide sleeve, the guide sleeve is arranged on the outside of the needle cylinder, the guide sleeve is connected with the needle cylinder sliding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the guide sleeve is provided with a gear, gear and rack, gear axial are arranged on the rotating shaft, one end of the rotating shaft passes through the guide sleeve the side wall extends to the outside of the guide sleeve, the shaft and the side wall of the guide sleeve is rotationally connected at one end of the shaft arranged on the guide sleeve on the outer sleeve is provided with a knob.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endoscope injection needle, which uses the gear and rack to match the relative displacement of the guide sleeve and the needle barrel, so as to control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needle tip and the outer tube, so a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operation, and is convenient, fast and accur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镜用注射针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内镜用注射针。
技术介绍
内镜是目前临床诊断治疗中常用的医疗器械,医护人员通过将设备头部及导管部伸入病患体内从而经过目镜对其进行观察。同时,内镜还配有辅助设备可在观察的同时即时进行取样、治疗或手术等。注射针是内镜治疗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用于在临床过程中向腔道组织注射药液。注射针通过内窥镜钳道到达需要注射部位后,对黏膜下层进行局部注射,但对于不同位置黏膜注射有不同,如食管黏膜等位置要求针伸出长度可以调节,否则会增加穿孔的风险。这使注射针的使用对临床医生有比较高的技术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注射针伸出长度不能灵活调节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内镜用注射针。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要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镜用注射针,包括针尖、内管、外管、导向套、针筒、活塞杆和调节组件,所述针尖、内管和针筒从左向右依次连接,所述调节组件包括齿轮和齿条,所述针筒外侧沿轴向设有所述齿条,所述针筒内轴向上滑动连接有所述活塞杆,所述内管外套设有所述外管,所述外管右端与所述导向套连接,所述导向套套设于所述针筒外侧,所述导向套沿轴向与所述针筒滑动连接,所述导向套内设有所述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配合,所述齿轮轴向上穿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一端穿过所述导向套侧壁延伸至所述导向套外侧,所述转轴与所述导向套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转轴设于所述导向套外侧的一端上套设有旋钮。针尖用于扎入腔道组织内进行药液注射,内管用于连接针尖和针筒,针筒用于与活塞杆配合将针筒内的药液通过内管注射进病患体内,外管用于探入人体腔道时在腔道内的前进,同时用于保护针尖和内管,防止针尖和内管在行进过程中发生弯折,影响手术的进行,导向套用于通过与针筒的相对位移控制内管的移动,从而控制针尖伸出或缩进外管,齿轮与齿条的配合用于控制导向套与针筒的相对位移量,从而控制针尖伸出外管的距离,得到针尖适合的伸出距离进行手术。采用调节组件控制导向套与针筒的相对位移量代替人手推拉针筒获得位移,一方面可以避免人员推动针筒的时候误触活塞杆,使针筒内的药液提前挤出,影响手术的进行,另一方面可以精确控制针尖伸出外管的距离,满足手术的要求,方便快捷,准确率高。进一步,为了控制针尖在手术过程中伸出长度不变,所述导向套侧壁上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轴线与所述针筒外侧壁相交,所述螺纹孔内设有螺栓,所述螺栓底端设有橡胶垫。通过锁紧螺栓,使螺栓抵设在针筒外侧壁上,通过摩擦力防止针筒与导向套发生相对位移,橡胶垫可以防止螺栓对针筒外侧壁造成破坏。进一步,为了便于观察针尖的伸出量,所述导向套为透明结构,所述导向套外侧壁轴向上设有刻度,所述针筒外侧壁上设有标记线。当刻度上的起始点与标记线重合时,针尖左端与外管左端在同一平面上,标记线在刻度上表示的位置表示针尖伸出外管的距离。进一步,所述外管左端设有锥形结构,所述锥形结构最小端内径略大于与所述针尖外径。此处所说锥形结构最小端内径略大于与针尖外径,是指在保证针尖可以顺利穿出外管的同时保证针尖的出针角度以及防止针尖晃动。进一步,所述针筒外侧沿轴向设有至少两个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外侧壁与所述导向套滑动连接。利用限位环保证针筒与导向套同轴,使针筒与导向套可以相对滑动,同时可以防止操作人员操作失误将针筒从导向套内拔出,影响使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内镜用注射针,采用调节组件控制导向套与针筒的相对位移量代替人手推拉针筒获得位移,一方面可以避免人员推动针筒的时候误触活塞杆,使针筒内的药液提前挤出,影响手术的进行,另一方面可以精确控制针尖伸出外管的距离,满足手术的要求,方便快捷,准确率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最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针尖,2、内管,3、外管,4、导向套,5、螺栓,6、活塞杆,7、齿条,8、齿轮,9、转轴,10、旋钮,11、螺纹孔,12、限位环,14、针筒。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内镜用注射针,包括针尖1、内管2、外管3、导向套4、针筒14、活塞杆6和调节组件,所述针尖1、内管2和针筒14从左向右依次连接,所述调节组件包括齿轮8和齿条7,所述针筒14外侧沿轴向设有所述齿条7,所述针筒14内轴向上滑动连接有所述活塞杆6,所述内管2外套设有所述外管3,所述外管3右端与所述导向套4连接,所述导向套4套设于所述针筒14外侧,所述导向套4沿轴向与所述针筒14滑动连接,所述导向套4内设有所述齿轮8,所述齿轮8与所述齿条7配合,所述齿轮8轴向上穿设有转轴9,所述转轴9一端穿过所述导向套4侧壁延伸至所述导向套4外侧,所述转轴9与所述导向套4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转轴9设于所述导向套4外侧的一端上套设有旋钮10。所述导向套4侧壁上均匀设有三个螺纹孔11,所述螺纹孔11轴线与所述针筒14外侧壁相交,所述螺纹孔11内设有螺栓5,所述螺栓5底端设有橡胶垫。所述导向套4为透明结构,所述导向套4外侧壁轴向上设有刻度,所述针筒14外侧壁上设有标记线。所述外管3左端设有锥形结构,所述锥形结构最小端内径略大于与所述针尖1外径。所述针筒14外侧沿轴向设有两个限位环12,所述限位环12外侧壁与所述导向套4滑动连接。工作原理:操作人员将针尖1缩进外管3内后,将注射针外管3探入人体腔道内,通过观察内镜,当外管3管口到达病患处时,通过旋转旋钮10使齿轮8转动,齿轮8驱动齿条7从而使针筒14与导向套4发生相对位移,从而将针尖1向外管3伸出,通过观察刻度,得到准确的针尖1伸出量,在针尖1伸出到合适长度后,拧动螺栓5,使螺栓5与针筒14外侧壁接触从而锁紧,保持针筒14与导向套4相对位置不变,随后将针尖1扎入病患处,推动活塞杆6,将针筒14内的药液通过针尖1注入到人体内,达到手术目的。以上述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的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技术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内镜用注射针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镜用注射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尖(1)、内管(2)、外管(3)、导向套(4)、针筒(14)、活塞杆(6)和调节组件,所述针尖(1)、内管(2)和针筒(14)从左向右依次连接,所述调节组件包括齿轮(8)和齿条(7),所述针筒(14)外侧沿轴向设有所述齿条(7),所述针筒(14)内轴向上滑动连接有所述活塞杆(6),所述内管(2)外套设有所述外管(3),所述外管(3)右端与所述导向套(4)连接,所述导向套(4)套设于所述针筒(14)外侧,所述导向套(4)沿轴向与所述针筒(14)滑动连接,所述导向套(4)内设有所述齿轮(8),所述齿轮(8)与所述齿条(7)配合,所述齿轮(8)轴向上穿设有转轴(9),所述转轴(9)一端穿过所述导向套(4)侧壁延伸至所述导向套(4)外侧,所述转轴(9)与所述导向套(4)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转轴(9)设于所述导向套(4)外侧的一端上套设有旋钮(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镜用注射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尖(1)、内管(2)、外管(3)、导向套(4)、针筒(14)、活塞杆(6)和调节组件,所述针尖(1)、内管(2)和针筒(14)从左向右依次连接,所述调节组件包括齿轮(8)和齿条(7),所述针筒(14)外侧沿轴向设有所述齿条(7),所述针筒(14)内轴向上滑动连接有所述活塞杆(6),所述内管(2)外套设有所述外管(3),所述外管(3)右端与所述导向套(4)连接,所述导向套(4)套设于所述针筒(14)外侧,所述导向套(4)沿轴向与所述针筒(14)滑动连接,所述导向套(4)内设有所述齿轮(8),所述齿轮(8)与所述齿条(7)配合,所述齿轮(8)轴向上穿设有转轴(9),所述转轴(9)一端穿过所述导向套(4)侧壁延伸至所述导向套(4)外侧,所述转轴(9)与所述导向套(4)侧壁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柯沈晓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唯德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