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被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0717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4 0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被子,包括矩形的被套和矩形的被芯,被芯套设在被套内,被套包括上部的被头部分和下部的被脚部分,被头部分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一个作为易拉口的开口,开口内的被头部分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上被角带;被芯上对应上被角带的位置处设置有上被角扣,上被角扣与上被角带相连接;被脚部分的下端设置有敞口,敞口下面的被脚部分的长度大于敞口上面的被脚部分,敞口下面的被脚部分向上折叠覆盖在敞口上面的被脚部分之上,敞口下面的被脚部分与敞口上面的被脚部分通过连接件相连接;其套上或拆下被套均方便快捷,省时省力,且被芯不容易在被套中窜动或滚动,提高使用舒适性。

A kind of quil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quilt, comprising a rectangular quilt and rectangular was the core, was the core set in the quilt, the quilt head part comprises the upper and the lower part is part of the foot, on both sides of the head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pull as the opening, the opening of the first part of the inner wall is set there is angle was the core zone; corresponding position angle is arranged on the belt by angle buckle, buckle and the angle is to be connected by angle; the lower end of the foot part is provided with an open, open the following is part of the foot length is greater than the open top foot part. The following is part of the foot open up fold covered in an open by the foot section above, below the foot was open and open part of the above is the foot part through a connecting piece; the sleeve or remove the quilt are convenient and time-saving, and is the core It is not easy to move or roll in the quilt, so as to improve the use of comf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被子
本技术涉及家具用品
,具体涉及一种被子。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家居用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被子多采用单一的被体的结构,或有的采用单一的被芯外套设被罩的结构,其多存在套上或拆下被罩时比较繁琐,费时费力,且被芯容易在被套中窜动或滚动,影响使用的舒适性的问题。公告号为“202060420U”、名称为“方便被套”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方便被套,包括被套本体,在被套本体下侧横向设置有一条长开口,在被套本体上端左右两侧还设置有两个灌被开口,灌被开口长度为10-15cm,其虽然可以方便套上或拆下被套,但是其仍然存在被芯容易在被套中窜动或滚动,影响使用的舒适性的问题。公告号为“201426583”,名称为“被角上有开口的被套”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被角上有开口的被套,该被套在被套体的角上开有能让手伸进被套内的小口,被套体角上的开口为隐蔽性开口,通过遮挡小布或拉链可将该隐蔽性开口遮住;被套体角上的开口为方形或者是三角形;同样地,其虽然可以方便套上或拆下被套,但是其仍然存在被芯容易在被套中窜动或滚动,影响使用的舒适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被子,用以解决现有被子所存在的套上或拆下被罩时比较繁琐,费时费力,且被芯容易在被套中窜动或滚动,影响使用的舒适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被子。具体地,该被子包括如下结构:一种被子,包括矩形的被套和矩形的被芯,被芯套设在被套内,被套包括上部的被头部分和下部的被脚部分,被头部分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一个开口,开口内的被头部分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上被角带;被芯上对应上被角带的位置处设置有上被角扣,上被角扣与上被角带相连接;被脚部分的下端设置有敞口,敞口下面的被脚部分的长度大于敞口上面的被脚部分,敞口下面的被脚部分向上折叠覆盖在敞口上面的被脚部分之上,敞口下面的被脚部分与敞口上面的被脚部分通过连接件相连接。可选地,被脚部分的两端的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下被角带,被芯上对应下被角带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下被角扣,下被角带和下被角扣相连接。可选地,被套中间的内侧壁的两端处分别设置有中被角带,被芯上对应中被角带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中被角扣,中被角带和中被角扣相连接。可选地,敞口的宽度与被脚部分的宽度相同。可选地,敞口下面的被脚部分上设置有扣眼,敞口上面的被脚部分的外侧壁上对应扣眼处设置有纽扣,纽扣与扣眼相匹配连接。可选地,扣眼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均匀对称分布在敞口下面的被脚部分上。可选地,上被角带、中被角带和下被角带设置为环形带。可选地,上被角扣、中被角扣和下被脚扣均设置为条形扣,上被角扣、中被角扣和下被脚扣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被芯上。可选地,被芯的角位置处设置的上被角扣和下被角扣均为倾斜结构。可选地,敞口下面的被脚部分设置为圆弧形。本技术方法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的被子,能够解决现有被子所存在的套上或拆下被罩时比较繁琐,费时费力,且被芯容易在被套中窜动或滚动,影响使用的舒适性的问题,其套上或拆下被套均方便快捷,省时省力,且被芯不容易在被套中窜动或滚动,提高使用舒适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被子的被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被子的被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被套,2为被芯,3为被头部分,4为被脚部分,5为开口,6为上被角带,7为上被角扣,8为敞口,9为下被角扣,10为中被角扣,11为扣眼,12为纽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被子,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矩形的被套1和矩形的被芯2,被芯2套设在被套内1,被套1包括上部的被头部分3和下部的被脚部分4,被头部分3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一个开口5,开口5内的被头部分3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上被角带6;被芯2上对应上被角带6的位置处设置有上被角扣7,上被角扣7与上被角带6相连接;被脚部分4的下端设置有敞口8,敞口8下面的被脚部分4的长度大于敞口8上面的被脚部分4,敞口8下面的被脚部4分向上折叠覆盖在敞口8上面的被脚部分4之上,敞口8下面的被脚部分4与敞口8上面的被脚部分4通过连接件相连接。可见,本实施例的被子,其开口5设置在被头部分3的两侧,能够方便将被芯2从敞口8处套入到被套1中后,通过上端的开口5拉住被子,将其在被套中整理铺平,使得被套1的套上或拆下均方便快捷,省时省力;开口5内的被头部分3的内侧壁上的上被角带6与被芯2的上端的上被角扣7相连接,能够固定住被芯2和被套1的连接结构,避免被芯在被套1中窜动或滚动,提高使用舒适性;敞口8下面的被脚部4分向上折叠覆盖在敞口8上面的被脚部分4之上,敞口8下面的被脚部分4与敞口8上面的被脚部分4通过连接件相连接,进一步提高被芯2和被套1的组合结构,同时有利于被芯2和被套1之间的方便组合及拆装,同时提高美观效果和防尘效果。实施例2一种被子,与实施例1相似,所不同的是,被脚部分4的两端的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下被角带,被芯2上对应下被角带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下被角扣9,下被角带和下被角扣9相连接。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被芯2和被套1之间连接结构的牢固性,避免被芯2窜动。优选的,被套1中间的内侧壁的两端处分别设置有中被角带,被芯2上对应中被角带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中被角扣10,中被角带和中被角扣10相连接。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被芯2和被套1之间连接结构的牢固性,避免被芯2在被套1中移位。实施例3一种被子,与实施例2相似,所不同的是,敞口8的宽度与被脚部分4的宽度相同。这样,能够方便被芯2的套入,同时方便加工。优选的,敞口8下面的被脚部分4上设置有扣眼11,敞口8上面的被脚部分4的外侧壁上对应扣眼11处设置有纽扣12,纽扣12与扣眼11相匹配连接。这样,方便敞口8下面的被脚部分4与敞口8上面的被脚部分4之间的连接,且具有美观装饰效果。优选的,扣眼1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均匀对称分布在敞口8下面的被脚部分4上。这样,能够优化敞口8下面的被脚部分4与敞口8上面的被脚部分4之间的连接结构。实施例4一种被子,与实施例3相似,所不同的是,上被角带6、下被角带和中被角带均设置为环形带。这样,方便上被角带6、下被角带和中被角带的加工和安装。优选的,上被角扣7、中被角扣9和下被角扣10均设置为条形扣,上被角扣7、中被角扣9和下被角扣10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被芯2上。这样,方便上被角扣7、中被角扣9和下被角扣10的制作和安装,提高被芯2和被套1之间连接结构的稳定性。实施例5一种被子,与实施例4相似,所不同的是,被芯2的角位置处设置的上被角扣7和下被脚扣10均为倾斜结构。这样,即有利于上被角扣7和下被脚扣10的制作和安装,也利于上被角扣7和下被脚扣10和上被角带6及下被角带之间的连接。优选的,敞口8下面的被脚部分4设置为圆弧形。这样,既能够提高美观效果,又能够优化敞口8下面的被脚部分4与敞口8上面的被脚部分4之间的连接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被子,其作为一种带有易拉口(开口5)的新型被子,其中被角扣10可以与被芯2的左右两个侧边相平行。敞口8下面的被脚部分4上的扣眼11也可以设置为圆弧形分布。上被角带6、中被角带和下被角带分别伸入到上被角扣7、中被角扣9和下被脚扣10与被芯2之间的空间内与之分别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被子

【技术保护点】
一种被子,包括矩形的被套(1)和矩形的被芯(2),被芯(2)套设在被套内(1),被套(1)包括上部的被头部分(3)和下部的被脚部分(4),其特征在于,被头部分(3)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一个开口(5),开口(5)内的被头部分(3)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上被角带(6);被芯(2)上对应上被角带(6)的位置处设置有上被角扣(7),上被角扣(7)与上被角带(6)相连接;被脚部分(4)的下端设置有敞口(8),敞口(8)下面的被脚部分(4)的长度大于敞口(8)上面的被脚部分(4),敞口(8)下面的被脚部(4)分向上折叠覆盖在敞口(8)上面的被脚部分(4)之上,敞口(8)下面的被脚部分(4)与敞口(8)上面的被脚部分(4)通过连接件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被子,包括矩形的被套(1)和矩形的被芯(2),被芯(2)套设在被套内(1),被套(1)包括上部的被头部分(3)和下部的被脚部分(4),其特征在于,被头部分(3)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一个开口(5),开口(5)内的被头部分(3)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上被角带(6);被芯(2)上对应上被角带(6)的位置处设置有上被角扣(7),上被角扣(7)与上被角带(6)相连接;被脚部分(4)的下端设置有敞口(8),敞口(8)下面的被脚部分(4)的长度大于敞口(8)上面的被脚部分(4),敞口(8)下面的被脚部(4)分向上折叠覆盖在敞口(8)上面的被脚部分(4)之上,敞口(8)下面的被脚部分(4)与敞口(8)上面的被脚部分(4)通过连接件相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子,其特征在于,被脚部分(4)的两端的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下被角带,被芯(2)上对应下被角带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下被角扣(9),下被角带和下被角扣(9)相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被子,其特征在于,被套(1)中间的内侧壁的两端处分别设置有中被角带,被芯(2)上对应中被角带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国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矾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