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0333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1 16:03
本公开涉及一种充电支架,包括:X型的支架主体和磁感应交互线圈,其中,所述支架主体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托板和靠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托板和靠板相交于一条直线上,形成X型结构;且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托板和靠板两两之间均设置有夹角;所述靠板的长度大于所述托板的长度;所述磁感应交互线圈设置在所述靠板上或所述靠板内部。该充电支架在进行充电时,移动终端可以稳定地放在充电支架上,并且移动终端的屏幕可以保持一定的倾角,方便用户在充电时进行操作。

Charging bracket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charging cradle, including: X type bracket body and the magnetic induction coil interaction, among them, the bracket body comprises a first support plate and second supporting plate and a supporting plate and back plate, wherein the first support plate and second supporting plate and a supporting plate and a backup plate intersect in a straight line, forming X type structure; and the first support plate and second support plates, and by supporting plates 22 are arranged between the back plate angle; the length is greater than the length of the supporting plate; the magnetic induction coil is arranged on the interaction by the board or by the board. When charging the charging bracket, the mobile terminal can be stably placed on the charging bracket, and the screen of the mobile terminal can maintain a certain dip angle,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users to operate when charg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支架
本公开涉及充电
,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支架。
技术介绍
无线充电技术(WirelessChargingTechnology或WirelessChargeTechnology),源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小功率无线充电通常采用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器是一种利用无线方式对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移动终端进行充电的设备,由于充电器与便携式移动终端之间采用磁场传送能力,所以两者之间不用导线连接,因此,充电器及便携式移动终端可以做到无导电接点外漏,提高了充电安全性。但申请人发现,目前现有的无线充电通常采用单一薄板型无线充电器,用户通常将便携式移动终端水平搁置在无线充电器上进行充电,使用场景单一,对于一些特殊场景,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充电器使用不方便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支架,包括:X型的支架主体和磁感应交互线圈,其中,所述支架主体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托板和靠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托板和靠板相交于一条直线上,形成X型结构;且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托板和靠板两两之间均设置有夹角;所述靠板的长度大于所述托板的长度;所述磁感应交互线圈设置在所述靠板上或所述靠板内部。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托板位于同一平面;和/或,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靠板位于同一平面。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沿和第二支撑板的下沿位于同一平面上。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沿和第二支撑板的下沿均设置有接触面;且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的接触面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接触面位于同一平面。可选地,所述靠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沿和第二支撑板的下沿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在30°~80°;和/或,所述托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沿和第二支撑板的下沿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在30°~80°;和/或,所述靠板与所述托板之间的夹角在60°~100°。可选地,所述靠板上与所述托板靠近的一侧侧面上设置有减震垫;和/或,所述托板上与所述靠板靠近的一侧侧面上设置有减震垫。可选地,所述靠板上与所述托板靠近的一侧侧面上设置有防滑垫;和/或,所述托板上与所述靠板靠近的一侧侧面上设置有防滑垫。可选地,所述磁感应交互线圈的充电接口位于所述靠板上与所述托板相对的侧面上。可选地,当所述磁感应交互线圈设置在所述靠板上时,所述充电支架还包括:安装壳;所述安装壳固定在所述靠板上与所述托板相对的侧面上;所述磁感应交互线圈固定在所述安装壳的内部,所述磁感应交互线圈的充电接口位于所述安装壳上。可选地,所述靠板上设置有指示通电或断电的电源指示器。(三)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该充电支架,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可以对移动终端无线充电时起到支撑作用,并且靠板和托板形成的夹角可以对移动终端起到固定作用,这样当移动终端搁置在充电支架上进行充电时,移动终端可以稳定地放在在充电支架上,并且移动终端的屏幕可以保持一定的倾角,方便用户在充电时进行操作。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支架的一个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支架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支架的一个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支架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该充电支架,包括:X型的支架主体100和磁感应交互线圈(图中未示出)。支架主体100用于在充电时对移动终端起到支撑作用,磁感应交互线圈设置在支架主体100内,用于通过磁场对支架主体100上的移动终端进行充电。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该支架主体100包括:靠板1、第一支撑板2、第二支撑板3和托板4,其中,靠板1、第一支撑板2、第二支撑板3和托板4相交于一条直线上,形成X型结构。另外,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2与所述托板4可以位于同一平面;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板3与所述靠板1位于同一平面,再或者,第一支撑板2与所述托板4可以位于同一平面,且同时,第二支撑板3与所述靠板1位于同一平面。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的作用是支撑,对托板、靠板以及放置在充电支架上的移动终端进行支撑。靠板1的作用是对充电时移动终端的背面进行支撑,便于移动终端在充电时保持一定角度,便于用户观看、浏览移动终端。托板4的作用是对充电时移动终端的底部进行支撑,避免移动终端充电时滑落或跌落。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靠板1的长度大于托板4的长度,这里,长度是指在靠板1、第一支撑板2、第二支撑板3和托板4相交的直线的垂直方向上的距离。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靠板1、第一支撑板2、第二支撑板3和托板4可以为一体注塑成型,支架主体的材料可以是金属,也可以是高分子聚合物;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靠板1、第一支撑板2、第二支撑板3和托板4可以相互分离,然后四个之间通过焊接、粘接或其它固定方式固定在一起。但考虑到结构强度,通常选择一体注塑成型。在X型结构中,靠板1、第一支撑板2、第二支撑板3和托板4两两之间均设置有夹角,并且任意两个之间的夹角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选地,靠板1和托板4之间的夹角,与,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之间的夹角相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充电设备在充电时,是放置在靠板1上,所以,磁感应交互线圈设置在靠板1上或所述靠板内部,其中,当磁感应交互线圈设置在靠板1上时,可以位于靠板1的前后任意一个侧面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该充电支架,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可以对移动终端无线充电时起到支撑作用,并且靠板和托板形成的夹角可以对移动终端起到固定作用,这样当移动终端搁置在充电支架上进行充电时,移动终端可以稳定地放在在充电支架上,并且移动终端的屏幕可以保持一定的倾角,方便用户在充电时进行操作。考虑到该充电支架在充电时的稳定性、平稳性,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板2的下沿和第二支撑板3的下沿位于同一平面上,这样充电支架平放在桌面或其它表面时,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可以与桌面稳定接触。为了进一步提高充电支架的稳定性,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在第一支撑板2的下沿还可以设置有第一接触面21,在第二支撑板3的下沿还可以设置有第二接触面21,并且,第一支撑板上的第一接触面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第二接触面位于同一平面,通过设置接触面,提高了充电支架底部的底面面积,当将充电支架放置在桌面或其它表面上时,可以提高接触面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充电支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电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X型的支架主体和磁感应交互线圈,其中,所述支架主体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托板和靠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托板和靠板相交于一条直线上,形成X型结构;且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托板和靠板两两之间均设置有夹角;所述靠板的长度大于所述托板的长度;所述磁感应交互线圈设置在所述靠板上或所述靠板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X型的支架主体和磁感应交互线圈,其中,所述支架主体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托板和靠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托板和靠板相交于一条直线上,形成X型结构;且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托板和靠板两两之间均设置有夹角;所述靠板的长度大于所述托板的长度;所述磁感应交互线圈设置在所述靠板上或所述靠板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托板位于同一平面;和/或,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靠板位于同一平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沿和第二支撑板的下沿位于同一平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沿和第二支撑板的下沿均设置有接触面;且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的接触面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接触面位于同一平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靠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沿和第二支撑板的下沿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在30°~80°;和/或,所述托板,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诸葛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灿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