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线型过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598103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1 1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流线型过梁装置,包括两个过梁器、扁平套筒和两个弯头,所述两个过梁器分别与扁平套筒的两端连通,所述两个弯头分别与所述两个过梁器连通,所述过梁器包括依序连通相接的弯管段、收缩段和水平段;所述弯管段为弯曲的管状;所述水平段为直管;所述收缩段的横截面积从与弯管段连接的一端逐渐向与水平段连接的一端缩小;所述弯管段、收缩段和水平段依序圆弧过渡;所述弯管段的末端与所述弯头对接,所述水平段的末端与所述扁平套筒对接。该结构的过梁装置内部对气流产生的阻力小,噪声低,适用于众多的新风系统顶送过梁或管道交错的场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流线型过梁装置
本技术涉及新风系统配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流线型过梁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中央新风系统广泛应用于国内外暖通空调行业,大多数新风管道系统存在能耗大、噪声高的问题。因此,对其进行节能降噪具有重要意义。过梁装置是新风系统中常用的管道配件,主要应用在顶送风过梁和管道交错的场合,其能够避免对房梁进行打孔,合理的转换管道布置方式。过梁装置主要由过梁器、扁平套筒和45°圆形弯头三部分组成,中间的扁平套筒过梁长度可自行调节。过梁器是过梁装置的重要组成部件,一款设计良好的过梁器对于过梁装置的局部阻力和噪声的降低具有重要作用,现有过梁器流道下表面为一平面,圆形进口端直接冲击过梁器下表面,造成较大的局部损失和噪声,上表面曲面造型约束条件少,曲面过渡不够光滑,对气流的控制和约束流畅性较差,并且过梁器两侧存在明显棱角,流道不均匀,存在风量能耗大,噪声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力小、噪声低的流线型过梁装置。一种流线型过梁装置,包括两个过梁器、扁平套筒和两个弯头,所述两个过梁器分别与扁平套筒的两端连通,所述两个弯头分别与所述两个过梁器连通,所述过梁器包括依序连通相接的弯管段、收缩段和水平段;所述弯管段为弯曲的管状;所述水平段为直管;所述收缩段的横截面积从与弯管段连接的一端逐渐向与水平段连接的一端缩小;所述弯管段、收缩段和水平段依序光滑过渡;所述弯管段的末端与所述弯头对接,所述水平段的末端与所述扁平套筒对接。该结构的过梁装置中的过梁器内部流道为光滑的流向形曲面,其内部对气流产生的阻力小,噪声低,适用于众多的新风系统顶送过梁或管道交错的场合。进一步地,所述弯管段的曲率半径的取值大于或等于开口直径而小于或等于两倍开口直径。曲率半径R越大,弯管内的涡流和螺旋线运动的激烈程度会越小,阻力损失也会减少,曲率半径4和开口直径D的关系中,当在R>2D时,弯管阻力不再显著降低,而占有的空间则过大,使系统管道、部件及设备不易布置,因此采用D≥R≥2D较为合适。进一步地,所述弯管段截面的外圆弧和内圆弧同心,其圆弧度数均为45°。弯管的转角圆弧和相对曲率半径R,弯管转角越大,管内的涡流越剧烈,阻力越大,而采用45°保证了气体平稳顺畅流入过梁装置,减小过梁器进口处气流脱流壁面形成的漩涡,消除气流对过梁装置底面的直接冲击。进一步地,所述收缩段表面体呈流体曲面。该设置的收缩段可减少气流的阻力,减少风量的消耗,增加气流的流畅性。进一步地,所述水平段横截面为圆角矩形。该设置对气流的阻力小。进一步地,所述水平段与所述扁平套筒对接的一端设置有承插接口,其截面面积小于扁平套筒截面面积。该设置便于过梁器和扁平套筒的安装和保证过梁器与扁平套筒密封。进一步地,包括有多个承接插口及多个扁平套筒,承接插口的数量等于扁平套筒,所述承接插口沿水平段开口横向排列,所述扁平套筒与承接插口一一对接。该设置便于扁平套筒的加工制造。进一步地,所述各承接插口上均开设有定位滑槽,所述扁平套筒设置有与定位滑槽配合的滑轨。该设置便于扁平套筒和过梁器的配对安装,节省安装时间,提高安装效率。进一步地,所述扁平套筒的横截面为圆角矩形,其截面面积与水平段的截面面积相等。进一步地,所述弯头和过梁器之间还设置有波纹软管。该设置使该过梁装置的使用场景更加灵活多变。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流线型过梁装置,其包括流线型过梁器、扁平套筒和45°弯头,过梁器内部流道为光滑的流向形曲面,使流道型线符合流速渐变的原则,避免流道大幅度拐弯,消除过梁装置流道中漩涡和气流的冲击,从而减小压损和噪声,与45°圆形弯头配合使用,适用于众多的新风系统顶送过梁或管道交错的场合。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流线型过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过梁器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过梁器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弯管段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收缩段的机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所述水平段的俯视图;图7为本技术所述水平段的侧视图;图8为本技术所述水平段的主视图;图9为本技术所述扁平套筒的主视图;图10为本技术所述扁平套筒的俯视图;图11为本技术所述弯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所述流线型过梁装置的使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参看后文中的附图,更完整地描述本技术,在图中,显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然而,本技术可体现为多种不同的形式,并且不应理解为限于本文中所提出的特定实施例。确切地说,这些实施例用于将本技术的范围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包括技术性和科学性术语)应理解为具有与本技术所属的领域中的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意义相同的意义。而且,要理解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应理解为具有与本说明书和相关领域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不应通过理想的或者过度正式的意义对其进行解释,除非本文中明确这样规定。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坚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如图1所示,图1为本技术所述流线型过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种流线型过梁装置,包括两个过梁器1、扁平套筒2和两个弯头3,所述两个过梁器1分别与扁平套筒2的两端连通,所述两个弯头3分别与所述两个过梁器1连通。如图2、图3所示,图2为本技术所述过梁器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过梁器的侧视图。所述过梁器1包括依序连通相接的弯管段11、收缩段12和水平段13;所述弯管段11为弯曲的管状;所述水平段13为直管,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平段13横截面为圆角矩形;所述收缩段12的横截面积从与弯管段11连接的一端逐渐向与水平段13连接的一端缩小;所述弯管段11、收缩段12和水平段13依序光滑过渡;所述弯管段11的末端与所述弯头3对接,所述水平段13的末端与所述扁平套筒2对接。该结构的过梁装置中的过梁器1内部流道为光滑的流向形曲面,其内部对气流产生的阻力小,噪声低,适用于众多的新风系统顶送过梁或管道交错的场合。具体地,如图4所示,图4为本技术所述弯管段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弯管段11的内外管壁为同心圆弧,影响弯管阻力系数和内部流线结构的几何因素主要有:弯管段11的圆弧度数θ和曲率半径R,弯管段的曲率半径R即为弯管段中心线对应的曲率半径,曲率半径R越大,弯管内的涡流和螺旋线运动的激烈程度会越小,阻力损失也会减少,当在R>2D时,弯管阻力不再显著降低,而占有的空间则过大,使系统管道、部件及设备不易布置,因此采用D≥R≥2D较为合适,而在本实施例中,选取R=D,D可以选取75mm、110mm或160mm,需要说明的是D的取值包括但不限于以上的数值。另外,本实施例中,所述弯管段11截面的外圆弧11a和内圆弧11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流线型过梁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流线型过梁装置,包括两个过梁器、扁平套筒和两个弯头,所述两个过梁器分别与扁平套筒的两端连通,所述两个弯头分别与所述两个过梁器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梁器包括依序连通相接的弯管段、收缩段和水平段;所述弯管段为弯曲的管状;所述水平段为直管;所述收缩段的横截面积从与弯管段连接的一端逐渐向与水平段连接的一端缩小;所述弯管段、收缩段和水平段依序圆弧过渡;所述弯管段的末端与所述弯头对接,所述水平段的末端与所述扁平套筒对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线型过梁装置,包括两个过梁器、扁平套筒和两个弯头,所述两个过梁器分别与扁平套筒的两端连通,所述两个弯头分别与所述两个过梁器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梁器包括依序连通相接的弯管段、收缩段和水平段;所述弯管段为弯曲的管状;所述水平段为直管;所述收缩段的横截面积从与弯管段连接的一端逐渐向与水平段连接的一端缩小;所述弯管段、收缩段和水平段依序圆弧过渡;所述弯管段的末端与所述弯头对接,所述水平段的末端与所述扁平套筒对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线型过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段的曲率半径的取值大于或等于开口直径而小于或等于两倍开口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线型过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段截面的外圆弧和内圆弧同心,其圆弧度数均为4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线型过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缩段表面体呈流体曲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军李清泉杨伟刚解博超蒋博彦骆维乐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绿岛风空气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