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水板施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93278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1 07: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止水板施工结构,主要设计要点是,包括若干个止水板,止水板分两次浇注在墙体内,所述相邻的两个止水板连接处设置有连接扣,所述连接扣上开设有两个与止水板配合的U形口,U形口朝向相对应的止水板,所述U形口内靠近来水的侧面上贴有橡胶垫,止水板插入到U形口内可挤压橡胶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使用连接扣安装止水板,降低了施工难度,从而施工比较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止水板施工结构
本技术涉及工程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止水板施工结构。
技术介绍
止水板即在浇筑下层混凝土时,预埋300mmx3mm的钢板,其中有10-15cm的上部露在外面,在下次再浇筑混凝土时把这部分的钢板一起浇筑进去,起到阻止外面的压力水渗入的作用,一般止水板是采用冷轧板作为母材,因为冷板厚度能够均匀,热板一般厚度达不到均匀的程度,厚度一般为2毫米或者3毫米,长度一般加工成3米长或者6米长,在施工现场进行焊接,使整条止水板成为一个整体,防止漏水。但是这种止水板的厚度较小,对焊接节点要求较高,焊接过程中容易出现焊透,造成漏水,所以施工过程要求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止水板施工结构,其具有方便施工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止水板施工结构,包括若干个止水板,止水板分两次浇注在墙体内,所述相邻的两个止水板连接处设置有连接扣,所述连接扣上开设有两个与止水板配合的U形口,U形口朝向相对应的止水板,所述U形口内靠近来水的侧面上贴有橡胶垫,止水板插入到U形口内可挤压橡胶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采用连接扣内部贴上橡胶垫,并设置在靠近来水的一侧,通过止水板插入到U形口内,使止水板挤压橡胶垫,这样使止水板与连接扣之间的密封,完成止水板的连接,工作人员先后浇注两次完成施工,过程中通过简单的插接止水板,使止水板的施工比较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U形口内靠近来水的侧面为倾斜面,U形口开口的尺寸大于U形口底部的尺寸。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U形口的开口处的尺寸比较大,工作人员在安装止水板时,比较方便,在U形口底部的尺寸比较小,这样可以提高止水板与橡胶垫的连接密封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扣靠近背水侧的一侧设置有固定螺钉,固定螺钉与连接扣螺纹连接,固定螺钉的小端抵在止水板靠近背水侧的表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螺钉与连接扣螺纹连接,在固定螺钉的小端抵在止水板的表面,这样工作人员在安装时,固定螺钉可以防止止水板从U形口内脱出,从而提高连接扣与止水板连接的牢固性,同时也能够增加止水板对橡胶垫的挤压力,提高密封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扣的外表面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的方向与止水板的长度方向相同并延伸至U形口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筋的方向与止水板的方向相同,可以提高U形口的结构强度,防止在插接过程中U形口向外张开变形,降低对止水板的夹紧能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螺钉与连接扣螺纹配合在加强筋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使固定螺钉与连接扣螺纹配合的螺纹长度,从而提高固定螺钉的挤压力,避免固定螺钉脱扣。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止水板先后浇注的两侧向来水的一侧弯折,形成的折弯角度大于90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止水板向来水的一侧进行弯折,一方面提高止水板与墙体的粘合力,另一方面提高止水板对渗水的止水能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扣外表面设置有背离连接扣外表面的若干个刺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扣外表面上的若干个刺条,在浇注混凝土过程中,刺条插在混凝土的墙体内,提高对连接扣的固定、粘合。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工作人员直接用连接扣与止水板的插接,使止水板的连接比较方便,同时U形口的内侧面设置成斜面,能提高止水板的对橡胶垫的挤压力,也比较容易插接。附图说明图1是止水板施工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止水板连接结构的主视图;图3是图2A-A方向的剖视图;图4是图3的A部放大图。图中,1、墙体;2、筋条;3、止水板;4、连接扣;41、U形口;42、倾斜面;5、橡胶垫;6、加强筋;7、固定螺钉;8、刺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一种止水板施工结构,参考图1所示,包括墙体1,墙体1的一侧是来水面,另一侧背水面,在墙体1内插有止水板3用于挡住来水面渗透到背水面。止水板3在浇注墙体1过程中浇注在墙体1内,由于浇注墙体1的不连续性,使用止水板3阻止新旧混凝土连接处渗水,图1中未浇注新墙体1,并且在墙体1内设置有筋条2,用于加固墙体1的混凝土结构。止水板3为板状有两个侧边折弯,折弯的角度小于90度,折弯边为与止水板3的长度方向平行的两条边,两个折弯边分别浇注在两次浇注的墙体1内,并且折弯方向均朝向来水面。参考图3和图4,连接扣4上开设有两个U形口41,两个U形口41分别朝向相邻的两个止水板3的长度方向使连接扣4的截面成“H”形。两个止水板3均插入到对应的U形口41内,进行连接两个止水板3,使成为一个整体。U形口41内的两个侧面靠近来水面的一侧为倾斜面42,倾斜面42使U形口41的开口处宽度大于U形口41的底部的宽度,使止水板3在插入时,先入插入到U形口41外的开口比较大,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止水板3与连接扣4的插接。在倾斜面42上贴有橡胶垫5,橡胶垫5为片状与倾斜面42大小相等,在止水板3插入时挤压橡胶垫5贴在倾斜面42上,橡胶垫5具有弹性,工作人员连接时使止水板3插入到连接扣4内的深度达到一定值,可以使橡胶垫5变形,从面橡胶垫5反向贴在止水板3的来水面的一侧,使连接扣4与止水板3的连接处的密封效果更好。在连接扣4上还设置有固定螺钉7,固定螺钉7垂直于止水板3的板面,与连接扣4螺纹连接,并且固定螺钉7的插入到连接扣4内部的一端抵在止水板3靠近背水面的表面,使止水板3固定在U形口41内,防止止水板3脱离U形口41,另一方面还能够使止水板3对橡胶垫5的挤压力增加,也能够提高连接扣4与止水板3的密封性。参考图1和图2,止水板3与止水板3连接处设置有连接扣4,连接扣4用于防止水从两个止水板3之间的缝隙内流过。连接扣4为板状,厚度大于止水板3的厚度,形状与止水板3的形状相同,在止水板3两个板表面均设置有刺条8,刺条8朝向均背离止水板3对应的板面,并且与止水板3一体设置而成,在浇注时,刺条8深入到混凝土层的墙体1内部,增加与混凝土层的墙体1的粘合,提高止水效果,刺条8还能够与筋条2绑扎在一起,可以固定止水板3,防止止水板3在浇注时滑落。在止水板3的表面还设置有加强筋6,加强筋6的方向与止水板3的长度方向相同,加强筋6延伸到连接扣4的两端,这样可以提高U形口41的结构强度,防止在插接过程中U形口41向外张开变形,降低对止水板3的固定性能。固定螺钉7设置位置在加强筋6上,这样安装的固定螺钉7可以使螺钉与连接扣4的螺纹连接长度加长,防止螺纹与连接扣4的螺纹连接长度过短造成脱扣,使连接扣4不能使用。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止水板施工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止水板施工结构,包括若干个止水板(3),止水板(3)分两次浇注在墙体(1)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的两个止水板(3)连接处设置有连接扣(4),所述连接扣(4)上开设有两个与止水板(3)配合的U形口(41),U形口(41)朝向相对应的止水板(3),所述U形口(41)内靠近来水的侧面上贴有橡胶垫(5),止水板(3)插入到U形口(41)内可挤压橡胶垫(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止水板施工结构,包括若干个止水板(3),止水板(3)分两次浇注在墙体(1)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的两个止水板(3)连接处设置有连接扣(4),所述连接扣(4)上开设有两个与止水板(3)配合的U形口(41),U形口(41)朝向相对应的止水板(3),所述U形口(41)内靠近来水的侧面上贴有橡胶垫(5),止水板(3)插入到U形口(41)内可挤压橡胶垫(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水板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口(41)内靠近来水的侧面为倾斜面(42),U形口(41)开口的尺寸大于U形口(41)底部的尺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止水板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扣(4)靠近背水侧的一侧设置有固定螺钉(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冀新李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常青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