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挖坑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9296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1 07: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挖坑机,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用于挖坑的挖坑装置,还包括用于支撑固定所述挖坑装置可调节的机架,所述机架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挖坑装置的支撑机构以及用于固定所述挖坑装置于所述机架上且与支撑机构固定连接的连杆,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其上端与所述连杆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下方且与所述第一支撑杆连接的调平组件以及位于所述调平组件下方且与所述调平组件连接的第二支撑杆。其优点是无需人工扶持挖坑机,即可进行挖坑工作,节省人力,劳动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挖坑机
本技术涉及园林施工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挖坑机。
技术介绍
苗木种植或畜牧围栏埋桩时,需要先在地面上挖坑。原始的做法是采用人工进行挖坑,采用人工挖坑的缺点是劳动强度大,劳动效率低。授权公告号为CN20290743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带液压臂支架的小型植树挖坑机,该挖坑机的主要创新在于刀头易于拆换,且带支撑架减少支抬挖坑机的麻烦,女性也可以方便实用。支撑架上固定有一级和二级液压升降臂,可以上下调节挖坑机的挖掘深度,支撑架下端设计为圆锥形方便插入土中便于固定。但是该挖坑机仍需人工扶持挖坑机进行挖坑,劳动强度大,劳动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挖坑机,其优点是无需人工扶持挖坑机,即可进行挖坑工作,节省人力,劳动效率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挖坑机,包括用于挖坑的挖坑装置,还包括用于支撑固定所述挖坑装置可调节的机架,所述机架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挖坑装置的支撑机构以及用于固定所述挖坑装置于所述机架上且与支撑机构固定连接的连杆,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其上端与所述连杆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下方且与所述第一支撑杆连接的调平组件以及位于所述调平组件下方且与所述调平组件连接的第二支撑杆。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机架能够将挖坑装置固定,无需人工扶持挖坑机进行挖坑工作,可节省人力提高劳动效率。调平组件能够调节支撑机构的长度,使固定在机架上的挖坑机适用更多复杂的地面,从而使得挖坑机构能够竖直进行挖坑。连杆能够使支撑机构稳定地支撑挖坑装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平组件选用套筒来调节机架的升降。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套筒可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进行固定连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筒内壁上部设置有第一内螺纹、下部设置有与第一内螺纹反向的第二内螺纹,且套筒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螺纹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套筒内部上下两端分别设置反向的第一内螺纹和第二内螺纹,可以使套筒相对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转动时,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相对远离或相对靠近,即实现支撑机构调节挖坑装置工作方向的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挖坑装置包括用于挖坑的挖坑机构、与所述挖坑机构固定连接且使所述挖坑机构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以及将所述升降机构固定在所述支撑机构几何中心的卡持机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挖坑机构可实现对地面挖坑的功能,升降机构可控制挖坑机构上升与下降,卡持机构可将挖坑装置固定在机架上,保证挖坑装置相对机架上下移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与所述卡持机构连接的机壳、贯穿所述机壳上下表面并其一端与所述挖坑机构固定连接的丝杠、在所述机壳内部并套设所述丝杠且与所述丝杠螺纹连接的蜗轮以及与所述蜗轮啮合且其一端贯穿所述机壳并另一端与所述机壳转动连接的蜗杆。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蜗杆,能够使蜗轮相对机壳转动。止推轴承即可将蜗轮夹持在机壳内,又不干涉蜗轮的转动。蜗轮的转动可使丝杠相对机壳上下移动,丝杠的上下移动即可实现挖坑机构的升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持机构包括与所述机壳固定连接并架设在所述连杆上表面的若干个连接杆、与每个所述连接杆一端铰接并卡接在所述连杆上的卡扣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杆朝向所述升降机构一侧下部的卡块。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杆可使挖坑装置与机架进行连接,即使机架能够对挖坑装置进行调节,且省去了人工扶持挖坑装置过程。卡扣与卡块的设置简化了挖坑装置安装和拆卸的流程,节省人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扣与所述卡块的挤压面设置成圆弧面。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圆弧面的设计能够减小卡扣与卡块的弹性形变,进而减小卡扣与卡块的损坏。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该挖坑机无需人工扶持即可进行挖坑工作,节省人力;2.该挖坑机可在复杂地面上进行工作,适用范围广;3.该挖坑机只需手摇即可控制挖坑机构的升降,操作简单。附图说明图1是该挖坑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为了体现机架内部配合关系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为了体现升降机构内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架;11、支撑机构;111、第一支撑杆;112、第二支撑杆;113、调平组件;1131、套筒;11311、第一内螺纹;11312、第二内螺纹;12、连杆;121、支撑块;2、挖坑装置;21、升降机构;211、机壳;212、丝杠;213、止推轴承;214、蜗轮;215、蜗杆;216、手摇轮;217、手摇柄;22、挖坑机构;221、电机箱;222、电机;223、转轴;2231、螺旋刀片;23、卡持机构;231、连接杆;232、卡扣;233、卡块。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挖坑机,如图1所示。该挖坑机包括竖直向下且用于挖坑的挖坑装置2以及用于固定挖坑装置2的机架1。结合图1和图2,机架1包括可调节挖坑装置2工作方向并起支撑作用的若干个支撑机构11(本实施例以三个为例)以及固定连接每个支撑机构11并使其稳定的连杆12。每个支撑机构11均包括第一支撑杆111、位于第一支撑杆111下方且与第一支撑杆111连接的调平组件113以及位于调平组件113下方且与调平组件113连接的第二支撑杆112。其中,调平组件113选用套筒1131,且套筒1131内壁上部设置有第一内螺纹11311、下部设置有与第一内螺纹11311反向的第二内螺纹11312。套筒1131分别通过第一内螺纹11311和第二内螺纹11312与第一支撑杆111和第二支撑杆112螺纹连接。这样转动套筒1131可使第一支撑杆111和第二支撑杆112相对远离或相对靠近,即实现支撑机构11对挖坑装置2挖坑方向的调节。结合图1和图3,挖坑装置2包括用于挖坑的挖坑机构22、与挖坑机构22固定连接且使挖坑机构22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21以及将升降机构21固定在若干个支撑机构11几何中心的卡持机构23。挖坑机构22包括与升降机构21连接的电机222箱221、固定设置在电机222箱221内部的断电机222以及位于电机222下方并与电机222固定连接的转轴223。其中,转轴223周向固定设置有沿转轴223外壁螺旋上升的螺旋刀片2231。升降机构21包括与卡持机构23连接的机壳211、贯穿机壳211上下表面并其一端与电机222箱221固定连接的丝杠212、在机壳211内部并套设丝杠212且与丝杠212螺纹连接的蜗轮214、与蜗轮214啮合且其一端贯穿机壳211并另一端与机壳211转动连接的蜗杆215以及与蜗杆215一端固定连接的手摇轮216。在蜗轮214上下两端面各设置一个止推轴承213,使蜗轮214卡接在机壳211内部。这样当蜗轮214绕丝杠212转动时,丝杆会相对蜗轮214上下移动,而蜗轮214则卡接在机壳211内部,并相对机壳211转动。在蜗杆215伸出机壳211的一端穿过设置在一连杆12相应位置的支撑块121,并与支撑块121转动连接。这样支撑块121可使手摇轮216架设在机架1上。在手摇轮216背离机架1的一侧的端面固定设置有手摇柄217。这样通过手摇柄217转动手摇轮216,使手摇轮216带动蜗杆215绕丝杠212转动,由于蜗轮214的转动,使得丝杠212相对蜗轮214向下或向上移动,进而实现挖坑机构22的升降。结合图1和图3,卡持机构23包括与机壳211固定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挖坑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挖坑机,包括用于挖坑的挖坑装置(2),其特征是:还包括用于支撑固定所述挖坑装置(2)可调节的机架(1),所述机架(1)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挖坑装置(2)的支撑机构(11)以及用于固定所述挖坑装置(2)于所述机架(1)上且与支撑机构(11)固定连接的连杆(12),所述支撑机构(11)包括其上端与所述连杆(12)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杆(111)、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11)下方且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11)连接的调平组件(113)以及位于所述调平组件(113)下方且与所述调平组件(113)连接的第二支撑杆(1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挖坑机,包括用于挖坑的挖坑装置(2),其特征是:还包括用于支撑固定所述挖坑装置(2)可调节的机架(1),所述机架(1)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挖坑装置(2)的支撑机构(11)以及用于固定所述挖坑装置(2)于所述机架(1)上且与支撑机构(11)固定连接的连杆(12),所述支撑机构(11)包括其上端与所述连杆(12)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杆(111)、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11)下方且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11)连接的调平组件(113)以及位于所述调平组件(113)下方且与所述调平组件(113)连接的第二支撑杆(1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挖坑机,其特征是:所述调平组件(113)选用套筒(1131)来调节机架(1)的升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挖坑机,其特征是:所述套筒(1131)内壁上部设置有第一内螺纹(11311)、下部设置有与第一内螺纹(11311)反向的第二内螺纹(11312),且套筒(1131)与第一支撑杆(111)和第二支撑杆(112)螺纹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挖坑机,其特征是:所述挖坑装置(2)包括用于挖坑的挖坑机构(22)、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枭菲葛伟张勇冯光田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绿视点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