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蔬菜大苗培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7734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0 2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蔬菜大苗培育器,包括长条形的培育容器,育苗容器内具有条形凹槽和位于条形凹槽上部的种植板,种植板上开设有至少两排种植孔,每个种植孔上嵌设有育苗盘,育苗盘相对于种植板可转动;育苗盘包括圆形本体结构,开设于本体结构上的第一培育孔,以及固定于本体结构表面的推杆,第一培育孔在本体结构上偏心开设,推杆设于本体结构的边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蔬菜大苗培育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由于育苗盘上开设有偏心结构的第一培育孔,通过推杆转动育苗盘,可根据蔬菜大苗的生长情况,随时调整相邻蔬菜培育苗之间的距离,改善蔬菜培育苗的生长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蔬菜大苗培育器
本技术属于蔬菜种植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蔬菜大苗培育器。
技术介绍
目前,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已经大面积推广,蔬菜工厂化育苗已为生产提供了大量优质蔬菜壮苗,此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将有力地促进了蔬菜生产的健康快速发展;但是,蔬菜工厂化育苗过程中也存在许多技术问题,制约其发展,如目前育苗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在专用育苗床上放置育苗板,育苗板上开设有多个育苗孔,由于多个育苗孔之间为固定间距,对于蔬菜培育苗培育来说,相邻蔬菜培育苗之间的距离难以调节,而由于大苗的生长情况不同,往往会出现相邻蔬菜培育苗间距小,生长空间拥挤的现象,影响蔬菜培育苗的健康生长。特别是换另一种蔬菜培育苗进行重复使用时,往往难以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的蔬菜大苗培育装置存在的突出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蔬菜大苗培育器,能够随时调整相邻蔬菜培育苗之间的距离,改善蔬菜培育苗的生长空间。具体的,本技术提供的蔬菜大苗培育器,包括长条形的育苗容器,所述育苗容器内具有条形凹槽和位于所述条形凹槽上部的种植板,所述种植板上开设有至少两排种植孔,每个所述种植孔上嵌设有育苗盘,所述育苗盘相对于所述种植板可转动;所述育苗盘包括圆形本体结构,开设于所述本体结构上的第一培育孔,以及固定于所述本体结构表面的推杆,所述第一培育孔在所述本体结构上偏心开设,所述推杆设于所述本体结构的边缘。优选地,所述本体结构为塑料材质,所述本体结构上侧圆周面开设有环形卡槽,所述育苗盘通过环形卡槽与种植孔边缘的卡合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种植板上。更优选地,所述环形卡槽的上方和下方分别形成环形限位台阶,上方限位台阶的宽度大于下方限位台阶的宽度,且下方限位台阶的宽度为3~6mm。优选地,所述本体结构上还开设有第二培育孔,所述第二培育孔和所述第一培育孔之间的本体结构上通过枢轴可转动连接有用于将所述第二培育孔盖合的孔盖,所述孔盖180°翻转时,可将所述第一培育孔盖合。优选地,所述本体结构上还开设有第二培育孔,所述第二培育孔的边缘通过枢轴可转动连接有用于将所述第二培育孔盖合的孔盖,所述孔盖底表面上垂直固定有圆环,所述圆环靠近所述枢轴设置,且所述圆环的直径小于所述圆环距离所述孔盖最远端之间的相对距离,所述圆环的直径还小于所述种植孔的内经。更优选地,所述第二培育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培育孔的孔径。优选地,所述种植板上还可拆卸的设有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柱和定位环,所述定位柱和所述定位环均为硬塑料材质,所述定位柱的底部设有一段螺纹,所述定位柱上沿轴上间隔设有限位槽;所述定位环穿设于所述定位柱上,且所述定位环内壁上设有与所述限位槽配合限位的倒齿,所述倒齿和所述限位槽的配合限位使所述定位环由定位柱底部往上单向移动;所述定位环上固定有至少两根定位条,每个所述定位条的末端具有“v”型钩齿。更优选地,所述定位条呈“倒抛物线”结构。本技术提供的蔬菜大苗培育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该培育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由于育苗盘上开设有偏心结构的第一培育孔,通过推杆转动育苗盘,可根据蔬菜大苗的生长情况,随时调整相邻蔬菜培育苗之间的距离,改善蔬菜培育苗的生长空间;(2)在该育苗盘上还开设有第二培育孔,且第一培育孔和第二培育孔共用一个孔盖,由于第一培育孔的孔径大于第二培育孔的孔径,因此,可根据蔬菜种类的不同,选择不同孔径的培育孔,培育蔬菜大苗;(3)该培育器上还可拆卸设置有定位装置,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柱和定位环,定位环上设置至少两条“倒抛物线”结构的定位条,定位条由硬质塑料制成,且末端具有“v”型钩齿,该“v”型钩齿能够卡于蔬菜大苗的茎部分叉处,起到支撑蔬菜大苗的作用,此外,对于株高较高的蔬菜植株,如辣椒、西红柿等来说,起到固定植株直立的效果,定位环相对于定位柱单向滑动,可以很轻易的调整定位条的高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蔬菜大苗培育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蔬菜大苗培育器的育苗盘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图4为图2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蔬菜大苗培育器的育苗盘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俯视图;图7为图5的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蔬菜大苗培育器的育苗盘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蔬菜大苗培育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中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能予以实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一种蔬菜大苗培育器,具体如图1-4所示,包括长条形的育苗容器1,育苗容器1内具有条形凹槽和位于条形凹槽上部的种植板,种植板上开设有至少两排种植孔,每个种植孔上嵌设有育苗盘2,育苗盘2相对于种植板可转动;育苗盘包括圆形本体结构201,开设于本体结构201上的第一培育孔202,以及固定于本体结构201表面的推杆203,第一培育孔202在本体结构201上偏心开设,推杆203设于本体结构201的边缘。本技术中,由于育苗盘可相对于种植板可转动,且第一培育孔202是偏心设置在育苗盘上的,通过推杆203使育苗盘转动,可根据蔬菜大苗的生长情况,随时调整相邻蔬菜培育苗之间的距离,改善蔬菜培育苗的生长空间,结构简单,使用非常方便。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条形凹槽是用于盛放培养液的,这个现有技术是相同的,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上述本体结构为塑料材质,本体结构201上侧圆周面开设有环形卡槽204,育苗盘2通过环形卡槽204与种植孔边缘的卡合,可转动的连接于种植板上。上述环形卡槽204的上方和下方分别形成环形限位台阶,上方限位台阶的宽度大于下方限位台阶的宽度,且下方限位台阶的宽度为3~6mm。这样的设置便于育苗盘2嵌设于种植板的种植孔上,安装起来比较方便。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上述育苗盘的规格以及种植孔的尺寸并不做特别限制,根据种植的蔬菜品种的不同可制作不同的尺寸。实施例2一种蔬菜大苗培育器,具体如图5-7所示,其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上述本体结构201上还开设有第二培育孔205,第二培育孔205的边缘通过枢轴可转动连接有用于将第二培育孔205盖合的孔盖206,孔盖206底表面上垂直固定有圆环207,圆环207靠近枢轴设置,且圆环207的直径小于圆环207距离孔盖206最远端之间的相对距离,圆环207的直径还小于种植孔的内经。由于第二培育孔205上通过枢轴设置一个孔盖206,且孔盖206底表面上垂直固定有圆环207,当孔盖206打开,圆环207在孔盖206打开的过程中,由种植孔旋出,孔盖206完全打开且相对于育苗盘2表面竖直时,圆环207呈水平设置,我们不仅可以通过圆环207插入培育苗,还能在圆环207上固定网袋,进行种子发芽培育。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现有的枢轴可以实现孔盖206绕枢轴旋转90°时,垂直固定,在这里就不做具体的陈述。实施例3一种蔬菜大苗培育器,具体如图8所示,其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上述本体结构201上还开设有第二培育孔205,第二培育孔205和第一培育孔202之间的本体结构201上通过枢轴可转动连接有用于将第二培育孔205盖合的孔盖206,孔盖206翻转180°时,可将第一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蔬菜大苗培育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蔬菜大苗培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条形的育苗容器(1),所述育苗容器(1)内具有条形凹槽和位于所述条形凹槽上部的种植板,所述种植板上开设有至少两排种植孔,每个所述种植孔上嵌设有育苗盘(2),所述育苗盘(2)相对于所述种植板可转动;所述育苗盘(2)包括圆形本体结构(201),开设于所述本体结构(201)上的第一培育孔(202),以及固定于所述本体结构(201)表面的推杆(203),所述第一培育孔(202)在所述本体结构(201)上偏心开设,所述推杆(203)设于所述本体结构(201)的边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蔬菜大苗培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条形的育苗容器(1),所述育苗容器(1)内具有条形凹槽和位于所述条形凹槽上部的种植板,所述种植板上开设有至少两排种植孔,每个所述种植孔上嵌设有育苗盘(2),所述育苗盘(2)相对于所述种植板可转动;所述育苗盘(2)包括圆形本体结构(201),开设于所述本体结构(201)上的第一培育孔(202),以及固定于所述本体结构(201)表面的推杆(203),所述第一培育孔(202)在所述本体结构(201)上偏心开设,所述推杆(203)设于所述本体结构(201)的边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蔬菜大苗培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结构为塑料材质,所述本体结构(201)上侧圆周面开设有环形卡槽(204),所述育苗盘(2)通过环形卡槽(204)与种植孔边缘的卡合,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种植板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蔬菜大苗培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卡槽(204)的上方和下方分别形成环形限位台阶,上方限位台阶的宽度大于下方限位台阶的宽度,且下方限位台阶的宽度为3~6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蔬菜大苗培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结构(201)上还开设有第二培育孔(205),所述第二培育孔(205)和所述第一培育孔(202)之间的本体结构(201)上通过枢轴可转动连接有用于将所述第二培育孔(205)盖合的孔盖(206),所述孔盖(206)1800翻转时,可将所述第一培育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维银申爱民李武高周海霞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市蔬菜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