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7647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2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耳机,包括外壳、收容在外壳内的喇叭单体;在外壳上设置有与喇叭单体导通的出音管,在出音管上套设有第一耳套;在外壳远离出音管的一侧设置有限位结构,在限位结构上套设有第二耳套。利用上述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根据用户对耳套的佩戴需求,随时更换耳套,以满足用户多样性的佩戴需求。

Headse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headset,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a horn body within the housing; in the housing is provided with a single speaker sound tube conduction, in a sound tube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shell in ear muffs; away from the sound tube side is provided with a limit structure in the limiting structure a set of second earmuffs. By using the utility model, according to the user needs to wear earmuffs earmuffs, replaced at any time to meet the diversity of user needs to we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耳机
本技术涉及声学
,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储备耳套的耳机。
技术介绍
随着高品质智能手机、Pad等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人们对可与其配合应用的耳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要求其体形小巧的同时,还要求其具备能够逼真再现各种音效的高保真音质性能。此外,无论上述何种电子产品,为了让使用者在不干扰旁人的状况下聆听电子产品所提供的声音信号,耳机已经成为各电子产品的必要配件,此外耳机也提供了聆听者较佳的声音传输,使聆听者能清楚的听到及了解声音内容。目前,一副耳机只能佩戴一副耳套,待用户需要更换耳套时,不方便寻找;此外,耳套尺寸较小,不易收藏和随身携带,不能满足用户在不同场合需要佩戴不同结构、材质或者颜色的耳套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耳机,以解决目前耳机只能佩戴一个耳套,且耳套体积较小、不易随身携带,导致用户体验差等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耳机,包括外壳、收容在外壳内的喇叭单体;在外壳上设置有与喇叭单体导通的出音管,在出音管上套设有第一耳套;在外壳远离出音管的一侧设置有限位结构,在限位结构上套设有第二耳套。此外,优选的结构是,限位结构包括与外壳固定连接的连接柱以及设置在连接柱端部的止挡台;第二耳套套设在止挡台上,并扣在连接柱外侧。此外,优选的结构是,限位结构包括至少三个端部带限位钩的限位柱,第二耳套卡在限位柱内。此外,优选的结构是,限位结构与出音管的结构相同。此外,优选的结构是,第一耳套和/或第二耳套为硅胶件或者海绵件。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在出音管上设置有调节喇叭单体的声学性能的调音件;其中,调音件为网布、海绵或者无纺布。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外壳包括适配连接的前壳和后壳;其中,出音管设置在前壳上,限位结构设置在后壳上。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出音管与前壳一体注塑形成,限位结构与后壳一体注塑形成。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喇叭单体包括单体外壳以及收容在单体外壳内部的振动组件和磁路组件。从上面的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耳机,在耳机的外壳上设置额外的限位结构,通过限位结构储备一待用的耳塞(即第二耳塞),在用户需要更换耳塞时,可以将第一耳塞和第二耳塞的位置进行调整,不仅能够解决耳塞体积较小不易携带和存放的问题,还能够满足用户对耳塞多样性的佩戴需求,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附图说明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并且随着对本技术的更全面理解,本技术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在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耳机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耳机剖面结构图。其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第一耳套1、第二耳套2、外壳3、前壳31、后壳32、出音管4、连接柱51、止挡台52。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似或相应的特征或功能。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耳机结构,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图1和图2分别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耳机的整体结构以及剖面结构。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耳机,包括外壳3、收容在外壳3内的喇叭单体;在外壳3上设置有与喇叭单体导通的出音管4,在出音管4上套设有第一耳套1,在外壳3远离出音管4的一侧设置有限位结构,在限位结构上套设有第二耳套2,在用户使用耳机过程中,第一耳套1为当前使用耳套,第二耳套2为储备耳套,在用户想更换当前使用的第一耳套1时,可以将第二耳套2套设在出音管4上,第一耳套1套设在限位结构上,从而方便耳套存放,提高用户多样想的耳套佩戴体验。具体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限位结构存在多种变形结构,例如,如图2所示的限位结构,包括与外壳3固定连接的连接柱51以及设置在连接柱51远离外壳3一端的止挡台52,第二耳套2套设在止挡台52上,并在自身结构的弹性作用下,扣合在连接柱51外侧,通过限位结构满足用户随时随地更换耳套的需求。此外,限位结构也可以设置为包括至少三个端部带限位钩的限位柱,各限位柱的端部的限位钩相向设置,从而形成包裹第二耳套的空间,第二耳套可以卡在限位柱内,并通过限位钩进行限位,由于耳套(包括第一耳套1和第二耳套2)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将耳套压缩在各限位柱内,在使用过程中,从限位柱内扯出即可,简单方便,操作灵活。进一步地,在本技术实施例的耳机中,限位结构也可以设置为与出音管相同的结构,能够简化限位结构的制作工艺,并方便第一耳套和第二耳套的相互换用。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外壳3包括适配连接的前壳31和后壳32;其中,出音管4设置在前壳31上并与喇叭单体导通,喇叭单体发出的声音信号通过出音管4传出;限位结构设置在后壳32上,在产品使用过程中,限位结构及其所固定的第二耳套2不会对用户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其中,为确保出音管4和限位结构与外壳3之间的连接牢固程度,并方便耳机的组装,可以将出音管4与前壳31设置为一体结构,将限位结构和后壳32也设置为一体结构,即出音管4与前壳31一体注塑形成,限位结构与后壳32一体注塑形成,耳机的组装过程与现有组装工艺一样,不存在额外多余的组装作业。在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耳套1和/或第二耳套2为硅胶件、海绵件或者其他具有弹性材质的结构件等,第一耳套1和第二耳套2的结构可以设置为相同结构,也可以设置为不同结构,例如,第一耳套1和第二耳套2的尺寸、材质、形状或者颜色等均可进行多样化的设置,并不局限于二者具有完全相同的结构。本技术实施例的耳机,喇叭单体进一步包括单体外壳以及收容在单体外壳内部的振动组件和磁路组件,振动组件与磁路组件配合实现喇叭单体的发声。其中,喇叭单体将耳机外壳3形成的腔体分隔为与外界导通的前声腔以及密封设置的后声腔,前声腔与出音管4导通,为调节耳机出音性能,还可以在出音管4上设置调节喇叭的声学性能的调音件,调音件为网布、海绵或者无纺布等。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耳机,在现有耳机外壳的基础上设置存储备耳套(即第二耳套)的限位结构,第一耳套用于常规听音,第二耳套则用于更换使用,限位结构及第二耳套的设置,不仅能够解决耳套较小、不易存储、容易丢失等问题,还能够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所方便更换耳套的需求,产品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用户体验好。如上参照附图以示例的方式描述了根据本技术提出的耳机。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于上述本技术所提出的耳机,还可以在不脱离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基础上做出各种改进。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内容确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耳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耳机,包括外壳、收容在所述外壳内的喇叭单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上设置有与所述喇叭单体导通的出音管,在所述出音管上套设有第一耳套;在所述外壳远离所述出音管的一侧设置有限位结构,在所述限位结构上套设有第二耳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机,包括外壳、收容在所述外壳内的喇叭单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上设置有与所述喇叭单体导通的出音管,在所述出音管上套设有第一耳套;在所述外壳远离所述出音管的一侧设置有限位结构,在所述限位结构上套设有第二耳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的连接柱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柱端部的止挡台;所述第二耳套套设在止挡台上,并扣在所述连接柱外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至少三个端部带限位钩的限位柱,所述第二耳套卡在所述限位柱内。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出音管的结构相同。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丽洋李敏李正东徐江涛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