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株多士罗专利>正文

便携式人工呼吸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6751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16:27
提供一种简单地制造而未形成有阀门(valve)等开闭装置,便于携带,从而,在发生紧急状况时可通过人体的口腔和器官从内部加压肺·胸廓的便携式人工呼吸机。所述便携式人工呼吸机,具有只在下部形成有开口的空气通道的桶状腔室,其为柔韧性空气腔室,在周缘部形成有多个褶皱,通过向下部作用的压力而被折叠压缩,所述折叠部分通过解除所述压力复原而向上部膨胀,在所述空气通道连接构成有柔韧性硅胶板材料的面罩,该面罩具有可膨胀的外周缘结构物,密闭内部或内腔的后面,形成有与所述空气通道连通的呼吸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便携式人工呼吸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为了维持停止呼吸的紧急患者或重患者的换气,投入适合一次换气量(Tidalcolume)的空气而使用的手动式人工呼吸机(AMBU:airmaskbagunit),更详细地涉及一种便携式人工呼吸机,其简单地制造而未形成有阀门(valve)等开闭装置,便于携带,在发生紧急状态时,可通过人体的口腔和器官,从内部加压肺·胸廓。
技术介绍
作为在停止呼吸时人工地向肺囊吹入氧气的装置,广泛使用的便携式装置为急救袋即加压给氧气囊(AMBU-bag:airmaskbagunit-bag)。如众所周知,上述的加压给氧气囊由气囊(气袋)、阀门、面罩构成。气囊自动地被填充空气,将要注入的空气通过阀门和面罩向患者的口腔供应。阀门阻止患者呼出的空气,只使得气囊的空气通过的单方向阀门。上述的加压给氧气囊是主要使用于输送紧急患者的救护车、急诊室、重患者室、手术室、康复室等,并且,在普通病室里心肺功能降低或心跳停止状态时,加压患者的肺·胸廓而向人体的内部换气时使用的紧急医疗装置中的一个。在实际使用加压给氧气囊时,对治疗患者有效的用法是用一只手持续地压缩气囊,用另一只手进行对患者的处置必要的操作,用眼监视患者的其他生命体征,而感知危险状况。根据美国及欧洲心脏协会在2005年发表的心肺复苏术指导路线(guideline),该准侧劝导一次提供500~600cc的换气量,但,通常的加压给氧气囊为800~2000cc,因此,难以持续地供给既定量的换气量。其根据换气提供者的熟练度、个人资质有较大的偏差,并已在各种实验资料和论文中被证明。随着加压给氧气囊的持续的发展,可在向患者提供空气的适配器(adapter)部分附加设置表示空气流动量的流量计,但,在应急状况下持续地观察流量计是有限的,为此,需安装特别的装置或复杂的设备。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的以往的加压给氧气囊结构,在国际公开号WO2012043911A1(2012年4月5日公开)中公开。在上述的专利文献中公开的加压给氧气囊在气囊中设置既定的加压部,以便向患者供给既定空气(氧气)换气量-500~600cc,其构成能够使得用户的手指环绕所述气囊,而在所述手指端部加压所述加压部时,能够向患者供应既定的空气。但,上述的以往的加压给氧气囊中的气囊形成为圆形或椭圆形状,因此,用户需要用手把持并用手指持续反复地加压既定的加压部,从而,握力不佳的用户难以长时间地向患者供应空气。并且,气囊始终形成为既定的体积,因此,不便携带,在气囊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阀门,在制造时也存在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人工呼吸机,其能够容易地制造,便于携带并通过简单的方法向患者供应既定的空气(氧气)。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便携式人工呼吸机,其在上部未形成有用于控制空气流动的阀门,借助于向下部作用的手掌的压力,通过面罩用内部的空气加压患者的肺·胸廓。解决问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便携式人工呼吸机,具有只在下部形成有开口的空气通道的桶状腔室,其为柔韧性空气腔室(flexibleairchamber),在周缘部形成有多个褶皱,通过向下部作用的压力而被折叠压缩,所述折叠部分通过解除所述压力复原而向上部膨胀,在所述空气通道连接构成有柔韧性硅胶板材料的面罩,该面罩具有可膨胀的外周缘结构物,密闭内部或内腔的后面,形成有与所述空气通道连通的呼吸孔。在所述柔韧性空气腔室的周缘部由截面的上下方向形成有以之字形连续形成凸部和凹部的折叠部。在所述柔韧性空气腔室的上面由垂直方向形成有用于插入手指的把持杆,使得使用者的手指与手指之间插入所述把持杆,使得手掌按压所述上面时能够压缩所述柔韧性空气腔室。在所述把持杆的上部形成有直径大于所述把持杆的直径的把持头部。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便携式人工呼吸机未形成有开闭空气流动的阀门,只借助于按压或拉拽柔韧性空气腔室的上面的动作,即可通过面罩将在其内部腔室填充的空气(氧气)向患者的鼻部和口腔供应,并且,在不使用时能够压缩所述柔韧性空气腔室而将体积最小化,使得便于携带。由此,在随身携带发现紧急患者时能够迅速准确地进行紧急抢救。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便携式人工呼吸机的概略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便携式人工呼吸机的截面图;图3至图5为用于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便携式人工呼吸机的使用状态的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更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但,本专利技术可以多个不同的形态体现,并非限定于说明的实施例。如下说明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是为了向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充分地传达本专利技术的思想。参照图1至图2,本专利技术的便携式人工呼吸机10大致包括:柔韧性空气腔室20,以柔韧性硅树脂制成,由纵向(上下)方向被压缩或膨胀,在内部形成腔室25;面罩30及把持部40,分别形成于所述柔韧性空气腔室20的下部及上部。此时,所述柔韧性空气腔室20为内部空的状态,成为形成有只在下部开口的空气通道21的桶状腔室25,周缘部形成有以之子形连续连接有凸部22和凹部23的多个褶皱24。此时,所述柔韧性空气腔室20可由柔韧性的橡胶材质、硅树脂等制造。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图示所述柔韧性空气腔室20的形状为圆筒,但,并非局限于实施例的形状,也可制成四角筒形状,圆锥形等各种形状。在所述空气通道21的下部,连接形成有形成其外周缘的相同硅橡胶材质的可膨胀的外周缘结构物31和密闭内部或内腔32的后面并具有呼吸孔33的柔韧性硅胶板材料的面罩30。此时,所述呼吸孔33成为从上部向下方向越来越变窄的锥形状,其结构在加压时能够使得在腔室25填充的空气强烈地排出。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呼吸孔33形成于腔室20的下部的空气通道21和在面罩30的外周缘结构物31的中央部分形成既定长度的管的内部。优选地,所述面罩30制造成能够充分覆盖紧急患者的鼻部和嘴部周围的大小。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示例了所述空气通道21和与其连通的呼吸孔33垂直地形成,但,也可对于外周缘结构物31的平面以约30°的角度倾斜地形成,以使柔韧性空气腔室20被压缩时,使得压缩空气的流动发生变化。如附图所示,所述柔韧性空气腔室20的上面26被封塞,在其上面形成有能够插入手指的由垂直方向形成的把持杆41,使得使用者的食指与中指之间能够插入所述把持杆41,以使手掌按压所述上面时,压缩所述柔韧性空气腔室20。在所述把持杆41的上部形成有直径大于所述把持杆41的直径的把持头部42,以便使用者将手指与手指之间插入所述把持杆41并向下方向压缩后向上部分提起时,能够容易地使所述柔韧性空气腔室20膨胀。相反地,使用者用手掌包裹握住把持杆41后向下方向按压时也能够进行如上的动作。从而,人工呼吸机10的柔韧性空气腔室20通过面罩30的内腔32或内部里面向腔室25开放。外周缘结构物30的末端部稍微延长而形成为如同与喉镜上端部连接的后咽的基座的三角形状,大致制造成椭圆形。如上述地构成的便携式人工呼吸机10在携带时成为压缩的状态,使用时维持膨胀的状态。通过柔韧性空气腔室20的柔韧性使得褶皱24展开而由上下部膨胀,或使用者向上拉拽把持杆41和把持头部42使得膨胀。柔韧性空气腔室20被膨胀时,通过面罩30的内部或内腔32的开口部、呼吸孔33及空气通道21向腔室25的内部存储空气(氧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便携式人工呼吸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人工呼吸机,其特征在于,具有只在下部形成有开口的空气通道的桶状腔室,其为柔韧性空气腔室,在周缘部形成有多个褶皱,通过向下部作用的压力而被折叠压缩,所述折叠部分通过解除所述压力复原而向上部膨胀,在所述空气通道连接构成有柔韧性硅胶板材料的面罩,该面罩具有可膨胀的外周缘结构物,密闭内部或内腔的后面,形成有与所述空气通道连通的呼吸孔。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5.20 KR 10-2015-00705001.一种便携式人工呼吸机,其特征在于,具有只在下部形成有开口的空气通道的桶状腔室,其为柔韧性空气腔室,在周缘部形成有多个褶皱,通过向下部作用的压力而被折叠压缩,所述折叠部分通过解除所述压力复原而向上部膨胀,在所述空气通道连接构成有柔韧性硅胶板材料的面罩,该面罩具有可膨胀的外周缘结构物,密闭内部或内腔的后面,形成有与所述空气通道连通的呼吸孔。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石铉禹熙俊
申请(专利权)人:株多士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