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方法及发送设备、接收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17564823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14: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发送设备、接收设备,在无线充电的基础上,由供电设备或者是被充电设备中的任意一个作为发送设备,将待发送的通信信息调制到用于为被充电设备充电的充电电磁感应信号上,通过充电电磁感应信号将通信信息传输给信息的接收设备,接收设备在获取到电磁感应信号之后,根据对应的解调方式从充电电磁感应信号中获取到发送设备发送的通信信息。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案让充电电磁感应信号作为通信信号的载体,从而实现在充电的同时进行数据传输的效果,增加了数据传输与充电过程的灵活性。而且由于充电时可以在终端关机甚至死机状态下进行的,因此,在这些情况下也同样可以进行数据传输,提高了用户体验。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s and transmission equipment and receiving equipment

The embodiment of the inventio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transmission equipment, provide receiving equipment based on wireless charging, the power supply equipment or by charging any devices as a transmitting device, communication signal will be sent to the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signal is used for charging charging equipment, charging, charging through the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signal receiving device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is transmitted to the receiving device to obtain information, after the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signal, the demodulation according to the corresponding charging from the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signal to get the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sending device. 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cheme provided in the embodiment of the invention makes the charging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signal as the carrier of the communication signal, thereby achieving the effect of data transmission at the same time of charging, and increasing the flexibility of data transmission and charging process. And because charging can be done at the time of shutdown or even crash, so in these cases, data transmission can also be done to improve user experie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线通信方法及发送设备、接收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无线通信方法及发送设备、接收设备。
技术介绍
一般来讲,数据传输的方式分为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两种方式,在有线传输中,终端的数据传输主要通过将数据输出到其USB接口后依靠和该USB接口连接的数据线将数据传输给接收终端,接收终端所在的位置不仅受到数据线长短的限制,还会受到发送终端位置的限定。对于这种有线传输的方式,在接收终端与发送终端上设置数据接口是不可避免的,即使不设置标准的USB接口,也必须设置一些外露的触点。但目前终端的发展趋势是轻便与小体积,因此,设置数据传输接口将会受到终端体积的限制。另一方面,外露的数据接口会影响到终端“三防”(防霉菌、防潮湿、防盐雾)的性能。针对终端有线传输所存在的缺点,现有终端基本都可以实现无线方式的数据传输,相对有线传输来说无线传输更自由,具有明显的优势。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无线通信技术包括红外传输、蓝牙传输、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保真)传输等。甚至在部分终端中还设置了线圈,终端利用该线圈与外部设备上的线圈之间的电磁感应,能够基于电磁感应信号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例如在无线充电基座上设置两个线圈,一个用于无线充电,另一个用于无线通信。但是这种方案有比较明显地缺陷,即数据传输与充电两个过程必须分离不同同时进行,因为如果同时进行则会导致充电产生纹波影响,如果数据传输使用的信号幅值过大,则会在充电时对终端系统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如果数据传输使用的信号幅值较小,则数据传输会受到充电的影响,从而产生错误数据,增加了数据传输的误码率。如果将充电与数据传输两个过程分开进行,则严重限制了充电与数据传输的自由与灵活性,因为用户极有可能需要在终端充电的时候进行数据传输。同样地,数据传输过程中出现终端电量过低的情况的可能性也是极大的。从另一方面来说,目前无论是无线红外传输、蓝牙传输、WIFI传输,还是通过电磁感应信号承载信息进行传输,都必须需要专门设置供电电源来支持发送终端与接收终端之间的通信,一旦终端电量不足,或者终端处于关机或者死机状态下,则无线通信也无法进行,这一点极大地降低了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及发送设备、接收设备,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线通信方案,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无线传输方式在终端电量不足关机或者终端死机的状态下无法进行数据传输,以及利用电磁感应信号进行无线传输时不能与无线充电同时进行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发送设备获取到待发送的通信信息;所述发送设备将所述通信信息调制到充电电磁感应信号上传输给接收设备,所述发送设备和所述接收设备中的一个为被充电设备,所述电磁感应信号用于对所述被充电设备充电。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接收设备获取用于为被充电设备充电的充电电磁感应信号;所述接收设备将获取到的所述充电电磁感应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所述接收设备对所述电压信号进行解析以获取发送设备承载在所述充电电磁感应信号上的通信信息,所述接收设备与所述发送设备中的一个为被充电设备。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发送设备,包括:第一控制器、调制电路、第一充电线圈;所述第一控制器获取第一通信信息,控制所述调制电路将所述第一通信信息调制到充电电磁感应信号上,并通过所述第一充电线圈将所述调制后的充电电磁感应信号传输给接收设备的第二充电线圈;所述发送设备和所述接收设备中的一个为被充电设备,所述充电电磁感应信号用于为所述被充电设备充电。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接收设备,包括:第二控制器、解调电路、第二充电线圈;所述第二充电线圈用于获取为被充电设备充电的充电电磁感应信号并将所述充电电磁感应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解调电路对所述电压信号进行解析以获取发送设备承载在所述充电电磁感应信号上的第一通信信息;所述接收设备与所述发送设备中的一个为被充电设备。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前述的任一项的无线通信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及发送设备、接收设备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在无线充电的基础上,由供电设备或者是被充电设备中的任意一个作为发送设备,将待发送的通信信息调制到用于为被充电设备充电的充电电磁感应信号上,通过充电电磁感应信号将通信信息传输给信息的接收设备,接收设备在获取到电磁感应信号之后,根据对应的解调方式从充电电磁感应信号中获取到发送设备发送的通信信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案让充电电磁感应信号作为通信信号的载体,从而实现在充电的同时进行数据传输的效果,增加了数据传输与充电过程的灵活性。而且由于充电时可以在终端关机甚至死机状态下进行的,因此,在这些情况下也同样可以进行数据传输,提高了用户体验。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的一种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中调制电路的一种硬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中信息调制过程的一种流程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的一种流程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中解调电路的一种硬件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中信息解调过程的一种流程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解调各阶段的波形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提供的一种数据帧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发送设备的一种硬件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发送设备的另一种硬件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提供的接收设备的一种硬件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提供的接收设备的另一种硬件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提供的无线充电基座的一种硬件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提供的智能手机的一种硬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目前绝大多数终端的充电依旧是通过有线的方式,有线充电与有线数据传输一样,也需要在终端上设置专门的充电接口,充电接口不但会受制于终端的构造,反过来,充电接口本身也会限制终端体积。另一方面,充电接口的设置会导致终端导电接点外露,影响电子产品的“三防”性能。为了解决有线充电方式所存在的问题,本实施例中采用无线充电方式。无线充电技术(Wirelesschargingtechnology),源于无线电力输送技术。无线充电,又称作感应充电、非接触式感应充电,是利用近场感应,也就是电感耦合,由供电设备(例如无线充电基座)将能量传送至用电的被充电设备,被充电设备使用接收到的能量对电池充电。由于无线充电基座与被充电设备之间以电感耦合传送能量,两者之间不用电线连接,因此被充电设备可以做到无导电接点外露。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无线通信只能在具有足够的电量支持的情况下进行,甚至部分无线传输方式不能与充电过程同时进行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通信方法,该无线通信方法中,信息发送设备接和接收设备之间基于无线充电中传输电能的电磁感应信号进行通信,本实施例中的无线通信方法适用于信息的发送设备。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了解本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的优点和细节,下面结合附图做进一步说明,请参见图1:S102、发送设备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无线通信方法及发送设备、接收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发送设备获取到待发送的通信信息;所述发送设备将所述通信信息调制到充电电磁感应信号上传输给接收设备,所述发送设备和所述接收设备中的一个为被充电设备,所述电磁感应信号用于对所述被充电设备充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发送设备获取到待发送的通信信息;所述发送设备将所述通信信息调制到充电电磁感应信号上传输给接收设备,所述发送设备和所述接收设备中的一个为被充电设备,所述电磁感应信号用于对所述被充电设备充电。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设备将所述通信信息调制到电磁感应信号上传输给所述接收设备之前还包括:将当前获取到的充电电磁感应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对所述电压信号进行解调;通过确定所述充电电磁感应信号上当前没有承载所述接收设备发送的信息以判定所述充电电磁感应信号空闲。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通信信息调制到充电电磁感应信号上包括:确定对充电电磁感应信号的在先调制控制方式,所述在先调制控制方式为当前时钟周期之前的第N个时钟周期中对所述充电电磁感应信号进行调制所使用的控制方式,所述N大于等于1;从所述通信信息中获取当前待调制信息;结合所述在先调制控制方式和所述当前待调制信息,根据预设调制策略确定针对所述当前待调制信息的调制控制方式;根据确定出的调制控制方式对所述充电电磁感应信息进行调制。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等于1,所述预设调制策略包括:若所述当前待调制信息为“1”,则针对所述当前待调制信息的调制控制方式与所述在先调制控制方式相同;若所述当前待调制信息为“0”,则针对所述当前待调制信息的调制控制方式与所述在先调制控制方式不同。5.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接收设备获取用于为被充电设备充电的充电电磁感应信号;所述接收设备将获取到的所述充电电磁感应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所述接收设备对所述电压信号进行解析以获取发送设备承载在所述充电电磁感应信号上的通信信息,所述接收设备与所述发送设备中的一个为被充电设备。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电压信号进行解析包括:获取当前电压信号和在先电压信号,所述当前电压信号为当前时钟周期对应的电压信号,所述在先电压信号为当前时钟周期之前的第N个时钟周期对应的电压信号,所述N大于等于1;结合所述在先电压信号和所述当前电压信号,根据预设解调策略确定所述当前电压信号所表征的通信信息。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等于1,所述预设解调策略包括:若所述电压信号与所述在先电压信号相同,则所述当前电压信号所表征的通信信息为“1”;若所述当前电压信号与所述在先电压信号不同,则所述当前电压信号所表征的通信信息为“0”。8.一种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控制器、调制电路、第一充电线圈;所述第一控制器获取第一通信信息,控制所述调制电路将所述第一通信信息调制到充电电磁感应信号上,并通过所述第一充电线圈将所述调制后的充电电磁感应信号传输给接收设备的第二充电线圈;所述发送设备和所述接收设备中的一个为被充电设备,所述充电电磁感应信号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涛刘世伟梁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