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改进现有旅游鞋、皮鞋、胶鞋、布鞋等各类鞋的活动跟鞋底,由鞋底与鞋跟联接构成,其特征是:鞋跟为弹性*形鞋跟,鞋跟与底鞋可以粘接联接、或通过至少2个间隔的螺钉联接、或内端通过螺钉联接而弯曲端通过挂钩联接等。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鞋跟位置及弹性大小均可调节,穿着者行走在上、下坡或平路上其脚部均基本保持在一个平面上,舒适、轻松、省力、无震动。(*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鞋的部件,涉及鞋根和鞋底的结构,特别涉及一种活动根鞋底,特别适用于改进现有旅游鞋、皮鞋、胶鞋、布鞋等鞋类。现有鞋子,就鞋根而言,一般可分为平跟和有跟两类。穿着平跟鞋行走,在上、下坡时,为保持平衡,人体脚、下肢、腰部须相应弯曲或拉伸,易感不适、疲劳,体能消耗较大;有跟鞋多为固定根,上坡较容易,下坡则十分不便,下稍陡的坡,则人体重心不稳,行走十分不安全、不方便;穿着高根鞋使脚处于一个斜面,腿部肌肉长时间紧张,不仅易疲劳,而且对足部关节和身体健康也有一定影响。中国专利ZL96234192.4提供了一种“弹簧鞋跟弹性鞋”,系将鞋底上的鞋跟设置成具有定跟、动跟的弹性装置,在动、定跟间还设有弹簧,在人行走时,动跟可自行调节着地的位置,保持与地面有良好的接触;这种“弹性鞋”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人体的疲劳和步行时路面对人体的不良震动,但由于弹性装置仪能在竖直方向上运动,而且其鞋跟仍有相当的高度,因此,当上下坡时,仍然十分不便,而且更不安全。本技术之目的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通过采用一种根据使用者需要、可以上下运动、也可以前后移动的弹性 形鞋跟,从而提供一种使用安全、方便、利于人体健康的活动根鞋底。本技术的内容是一种活动根鞋底,由鞋底和鞋根联接构成,其特征之处是所述的鞋根为弹性 形鞋根(2)(可以采用金属或塑料材料),该鞋根(2)与所述鞋底(1)粘接联接、或通过2个间隔的螺钉(栓)(3)和(4)联接、或鞋根(2)的长端与鞋底(1)通过螺钉(栓)(3)联接而另一弯曲端设置有孔(5)并与设置于鞋底(1)边沿上的挂钩(6)联接。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中所述螺钉(栓)(3)与螺钉(栓)(4)之间的鞋根(2)上有条形穿孔(7)(螺钉(栓)(3)和螺钉(栓)(4)可以在条形穿孔(7)中移动,以螺钉(栓)(3)为中心、与螺钉(栓)(4)相对称的另一端鞋底(1)上有孔并置有螺钉(栓)(8)或另一端鞋底(1)边沿上设置有挂钩(9)。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中所述鞋根(2)接触地面的一面有防滑齿槽(11),使鞋根(2)与地面接触稳定。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中所述鞋底(1)内设置有金属夹片(10),所述挂钩(6)和(9)分别设置于该金属夹片(10)的两端。以增加鞋底(1)的强度,便于挂钩(6)和(9)的设置。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中所述鞋根(2)接触地面的一段内侧上设置有1-2个支承柱(13),与该支承柱(13)位置对应的上方鞋根(2)内设置有对应的1-2个螺母(12),并在螺母(12)内置有调节螺杆(14),并可上下旋转移动,用以调节鞋根(2)接触地面一段的上下移动距离。上下连通,锁住弹性,或通或连,前面可能的绊物能被挡住,步行方向、左右可能的绊物被分向两侧,近似于一个“封闭”的根。给一个弹性方向、“恒变” 弹性,延长使用寿命;锁住,是当增加一定重量、或活动跟居鞋中使用,增加安全系数。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中所述鞋根(2)接触地面的一段可以呈爪形(15),以特别适用于常在雨泥路面上行走的鞋。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中所述鞋根(2)的长端头可以有1-2个孔(16),以适用于鞋根(2)置于鞋底(1)中段时,与挂钩(6)联接,鞋底(1)全部离地作“平底”高跟鞋,用以走较硬平的泥、水路。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中所述鞋根(2)接触地面的一段可以粘接有外套。以适用于当鞋根(2)采用金属材料时,避免行走时产生响声和对某些地面的损伤或因不慎对人体的擦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下列特点(1)采用 形鞋根2,结构简单,选用有一定弹性和强度的金属或塑料等非金属材料制作,一次成形,生产容易,用作各类鞋的鞋根,其弹性可有效减小行走时路面对人体的不良震动,穿着舒适,轻松、省力。同时,还可增加鞋的强度和韧性,有效延长鞋的使用寿命。(2)鞋根2可根据需要在鞋底面固定、旋转或移动,方便灵活;当鞋根2位置不需改变时,鞋根2与鞋底1可固定联接,用作在平路或上坡路面上行走;当鞋跟2位置需要改变时,或松开螺钉(栓)3和4、或取下挂钩6。鞋根2即可以螺钉(栓)3为中心旋转至鞋底1前端、再由螺钉8或挂钩9固定后即可用作在下坡路上行走,或沿条形穿孔7前移,以用于较陡的上坡路面,鞋根2着地面移至鞋底1中段时(开口端可朝前或朝后)、鞋底1全部离开地面,可用于较平硬路面的泥、水路;通过改变鞋根的位置,使人体的脚在各种路面均可基本保持在一个平面上,因而人体脚、下脚、腰部较少发生弯曲、拉伸,从而穿着舒适,体能消耗小,利于健康。(3)在鞋底1内设置金属夹片10,既便于挂钩6和9的设置,又起有鞋桥的作用,使鞋跟2获得较稳固的固定点,使整个鞋底获得较强的结构力,从而耐压、抗折,使用寿命长。(4)设置支承柱13及对应的螺母12和可在螺母12中上下移动的调节螺杆14,即构成一个弹性允许装置,使鞋跟2的弹性变化区间可调控在适当的范围内,以减小可能的重力变化对鞋跟2的过度挤压、获得较稳定的弹性、延长鞋跟2的使用寿命,使穿着者感觉十分舒适;此外,该弹性允许装置还使鞋跟2的开口端相对封闭,避免行走中钩挂较细的线状物,增加行走中的安全性能。(5)采用本技术,既保留了现有鞋子的优点,又克服了现有鞋子的缺陷,鞋跟的位置和弹性大小可任意调节,使用方便灵活,集平底与有跟鞋子一体,有较灵活的应变能力,适用于各种情况的路面,使用安全、舒适,利于人体健康,可广泛适用于现有各类鞋子。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4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5结构示意图;1-鞋底,2-鞋跟,3-螺钉(栓),4-螺钉(栓),5-孔,6-挂钩,7-条形穿孔,8-螺钉(栓),9-挂钩,10-金属夹片,11-防滑齿槽,12-螺母,13-支承柱,14-调节螺杆,15-爪形,16-孔,17-路面。下面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1参见附图1。一种活动根鞋底,由鞋底1和弹性(金属或塑料等非金属) 形鞋根2组成,两者通过间隔的2个螺钉(栓)3和4固定联接,鞋根2接触地面的一面有一组防滑齿槽11。可制成各种鞋子,穿着舒适,行走轻松,省力、无震动。实施例2参见附图2。一种活动根鞋底,由鞋底1和鞋根2组成,两者通过间隔的2个螺钉(栓)3和4固定联接,螺钉(栓)3和4之间的鞋根2上有条形穿孔7(并可向鞋根2的弯曲端延伸),以螺钉(栓)3为中心,与螺钉(栓)4相对称的另一端鞋底1上有孔并置有螺钉(栓)8;松开螺钉(栓)3和4并取下螺钉(栓)4,鞋根2可以沿条形穿孔7前移至鞋底1中段,或以螺钉(栓)3为中心将鞋根2旋转180°再通过螺钉(栓)8固定联接以适用于下坡的路面;其它同实施例1,略。实施例3参见附图3。一种活动根鞋底,由鞋底1和鞋根2组成,鞋根2接触地面的一段呈爪形15。其它同实施例1或2,略。实施例4参见附图4。一种活动根鞋底,由鞋底1、鞋根2、设置于鞋底1中且两端头分别有挂钩6和9的金属夹片10组成,鞋根2的弯曲端有孔5,长端头有2个孔16;鞋根2的弯曲端的孔5与挂钩6联接,长端通过螺钉(栓)3与鞋底1和金属夹片10联接。采用此结构,可以不设置螺钉(栓)4和8。鞋根2绕螺钉(栓)3旋转180°,其孔5可与挂钩9联接。其它同实施例1或2,略。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活动根鞋底,由鞋底和鞋根联接构成,其特征是:所述的鞋根为弹性*形鞋根(2),该鞋根(2)与所述鞋底(1)粘接联接、或通过2个间隔的螺钉(栓)(3)和(4)联接、或鞋根(2)的长端与鞋底(1)通过螺钉(栓)(3)联接而另一弯曲端设置有孔(5)并与设置于鞋底(1)边沿上的挂钩(6)联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动根鞋底,由鞋底和鞋根联接构成,其特征是所述的鞋根为弹性形鞋根(2),该鞋根(2)与所述鞋底(1)粘接联接、或通过2个间隔的螺钉(栓)(3)和(4)联接、或鞋根(2)的长端与鞋底(1)通过螺钉(栓)(3)联接而另一弯曲端设置有孔(5)并与设置于鞋底(1)边沿上的挂钩(6)联接。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根鞋底,其特征是所述螺钉(栓)(3)与螺钉(栓)(4)之间的鞋根(2)上有条形穿孔(7),以螺钉(栓)(3)为中心、与螺钉(栓)(4)相对称的另一端鞋底(1)上有孔并置有螺钉(栓)(8)或另一端鞋底(1)边沿上设置有挂钩(9)。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根鞋底,其特征是所述鞋根(2)接触地面的一面有防滑齿槽(11)。4.按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活动根鞋底,其特征是所述鞋底(1)内设置有金属夹片(10),所述挂钩(6)和(9)分别设置于该金属夹片(10)的两端。5.按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活动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晏似柏,
申请(专利权)人:晏似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