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通风换气系统的履具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5475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通风换气系统的履具,包括一上底、一中底与一下底;上底为弹性发泡材料制成,表面设有透气孔,中底位于上底下方,以透气材料制成,表面与上底透气孔的相对位置上形成透气网体;下底设于中底的下方,设有形成网路状态的导气道,导气道并开口于下底侧缘,导气道的开口处设有具透气防水功能的阀片,藉此使空气可进入鞋底,并且于各层鞋底间利用透气孔、透气网体、导气道等而流动,提供人体脚部穿著舒适柔软通风的环境,达成透气功效。(*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履具(鞋),尤指一种具有通风换气系统的履具。常见的履具,其底大致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是由数层鞋垫A、B以及一鞋底T所组成,为了防水,鞋底形成不透气,鞋垫则略具弹性,但该履具经过人脚部长期穿著之后,由于脚部出汗与该鞋底组无法经过透气的循环系统将水汽排出,因此在使用时,有以下缺点;1)鞋底经脚部穿著,容易因脚部出汗而聚集水汽,又鞋底为鞋面所包覆,不易见到阳光,因此使得鞋底容易吸收水汽而潮湿。2)鞋底的鞋垫为吸水材质所制,且无换气通风等设计,使得水汽无法因空气流动而带走,因此,水汽聚集后,不易排除。3)该鞋垫组经吸收水汽,又不易排除的情形下,使得病菌等有害物容易沾附与寄生,危害脚部穿著健康,并使得鞋垫的使用寿命减短。虽然近年来有所谓AIR(空气)鞋具的问世,但是,这种鞋具是于鞋底中设空气袋,对于脚部穿著常见鞋具受潮的情形,并未改善。有鉴于常见的履具鞋底有上述的缺点,本创作人乃针对这些缺点,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与改进,终有本技术的产生。因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即旨在提供一种具有通风换气系统的履具,这种履具可以造成履具内部空气的流通,对于人们穿著时脚部的健康有极大的助益,同时具有穿著舒适的优点。本技术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通风换气系统的履具,其可使得鞋底不易聚集水汽,脚部即不会有受潮的情形。为实现上述的目的,一种具有通风换气系统的履具,其特征在于履具的一层鞋底上形成与外界可相通的导气道与导气凹槽。其中鞋底可由上底、中底与下底构成,上底以发泡物质所制,并于该层的平面部份,设有具适当间距的多个透气孔。中底于相对上底透气孔的位置上,设有透气网体。所述导气道是为设于下底的表面靠近跟部之处的数个导气道,所述导气凹槽是为设于下底的相对上底透气孔与中底透气网体位置上的纵横交错的导气凹槽。鞋底的导气道开口处,设有一阀片,阀片上设有一透气防水片。从以上技术方案中可以看出,本技术的这种具有通风换气系统的履具,其鞋底具有一上底、一中底与一下底;其中,上底为弹性发泡材料所制成,其表面设有透气孔,以提供人脚部柔软的穿著环境与缓冲,并达成透气功效;中底位于上底下方,以透气材料所制成,其表面与上底透气孔的相对位置上,形成透气网状体,以增加空气的流通;下底设于中底的下方,该层设有形成网路状态的导气道,导气道并开口于下底侧缘,以供进气、排气与导流,导气道的开口处并设有具透气防水功能的阀片,藉此使空气可进入该鞋底,并且于其中流动而提供人体脚部穿著的舒适通风的环境。本技术中,利用导气道开口处阀片的设计,可使外界空气得以经阀片进入鞋底,并于鞋底中流动,进而将履具中的水汽带出。本技术中空气可经由分布于下底的导气道与导气凹槽,在鞋底中循环流通与自由贯穿鞋垫组各层,并均衡将空气送达鞋底每一部位,达到鞋底的空气的循环与流动,如此乃可增进履具穿著的舒适性。至于本技术的详细构造、作用与功效,则参照下列依附图所作的说明即可得到完全的了解。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是为常见的履具鞋底的立体透视图。图2是为本技术履具的鞋底的分层立体示意图。图3是为本技术履具的鞋底分解图。图4是为本技术履具的鞋底的作用图。图5是为空气于本技术的下底中流动的示意图。图1是常见的履具鞋底,其构成的情形以及其缺失已如前述,在此不再重复。图2是为本技术履具的鞋底分层立体示意图;由该图所示可以明显看出,本技术的履具,其鞋底构造由上而下可分为上底10,中底20,下底30与外底40;上底10是为整个鞋底的最上层,并于上底的前段平面部份设有具适当间距的多个透气孔11;中底20位于上底10和下方,于该中底上对着上底10形成透气孔11的前段的位置,设有透气网体21a;下底30上于面向着上底10与中底20的透气孔11与透气网体21a的位置,设有网路状的导气凹槽32,使得空气得以在进入下底30后,经由导气凹槽32、透气网体21a(本技术另还可于中底20的后部设有透气网体21b)、透气孔11等构件,使鞋具中的空气得以循环;此外,外底40位于鞋底的最下方,与下底30紧密结合,如此即形成一完整的通风换气鞋底。图3是为本技术的构件分解图,是表示各层鞋底的构造,多层鞋底的关系;由该图所示,可以明显看见本技术履具的鞋底由上而下,可分为上底10,中底20,下底30与外底40,下底30的周围并形成低墙,以供上底与中底置于其中。而且,下底30的鞋跟处形成一凹部33,其中嵌设一阀片50,阀片50上设有一透气防水片51;上底10是为本技术的最上层,并于该层的前端平面部份,设有具适当间距的多个透气孔11;中底20位于下底30与上底10间,在该层的与透气孔11的相对位置处,设有透气网体21a,而该层的后部可另设有透气网体21b,空气得由下底30经由该透气网体21a,21b、透气孔11,流动贯穿至上底10;中底20之下的构件为下底30,下底30的表面靠近跟部之处设有数条导气道31,导气道31乃开口于鞋跟的凹部33处,并于相对透气孔11与透气网体21a的位置,设有纵横交错的导气凹槽32;空气由导气道31导入后进入导气凹槽32,由导气凹槽32分散至鞋底各处,并经由透气网体21a,透气孔11等贯穿至上底10,形成空气的流通与循环;此外,下底30设有一凹部33,其中嵌设一阀片50,阀片50为一凸状物,可自由地配合上述的鞋跟凹部33,嵌入并固定于其间,阀片上设有一透气防水片51,其为具多细孔可透气不透水的材质,因此仅供空气进入,当脚部运动时,空气可经由透气防水片51,进入下底30的导气道31。图4是为本技术的构件作用图;由该图的箭头所示,可明显看出空气在该鞋底中的流动情形。空气由阀片50进入后,经由导气道31引至导气凹槽32,空气于导气凹槽32流动至中底20,中底20上设有透气网体21a,21b,并将空气进一步引至上底10的透气孔11,最后,空气由上底10的透气孔11散出,流动至鞋底表面,并使得人脚部得到舒适、干燥的穿著状态。图5是为空气于本技术的下底中流动的示意图,由该图可以明显看见空气于下底30中流动与分布的状态;空气由鞋跟凹部33进入导气道31,并于导气道31中行进而引至分布于配置纵横交错的导气凹槽32,在此,空气可分散于下底30的各角落。从上述可知,本技术的此种具有通风换气系统的履具,确实具有达成人体脚部通风换气、减少水汽聚集、清爽干燥、舒适宜人的功效,而这些功效确实可改进常见的履具通风不良的缺陷,其并未见诸于公开使用,于是依法提出技术专利申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通风换气系统的履具,其特征在于:履具的一层鞋底上形成与外界可相通的导气道与导气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通风换气系统的履具,其特征在于履具的一层鞋底上形成与外界可相通的导气道与导气凹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通风换气系统的履具,其特征在于鞋底由上底、中底与下底构成,上底以发泡物质所制,并于该层的平面部份,设有具适当间距的多个透气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通风换气系统的履具,其特征在于中底于相对上底透气孔的位置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文智
申请(专利权)人:钰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