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道给药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547202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0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耳道给药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推药管,推药管具有上下轴向贯通的管腔,推药管上端安装有涂药端头,涂药端头具有一下部开口的端头腔,一推柱从推药管后端可滑动地插入推药管中,涂药端头外表面包覆蒙皮,药膏能装入推药管的管腔内,推柱能将药膏推向涂药端头,并从出药孔流出。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能和耳内镜组合使用、涂药均匀可控、保证无法戳到鼓膜的优点。

Ear canal drug delivery device and its us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ear delivery device and method of use, including a push, push tube having a lumen under axial through the push tube upper end is provided with the applicator tip applicator tip has a lower opening end cavity, a push push tube column from the rear end slidably inserted in a push the applicator, end is coated on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skin, can push the tube into the lumen of the ointment, the ointment to push column applicator head, and flow out of hole.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mbining with ear endoscopy, uniform and controllable coating medicine and ensuring that it can not be stamped to the tympanic membra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耳道给药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的
,具体涉及耳道给药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外耳道是传导声音的重要通道,其起自耳甲腔底部的外耳门,向内直至鼓膜,长2.5-3.5cm,由软骨部和骨部组成。外耳道将声波自耳廓传递至鼓膜,其主要生理作用包括对声波的增压作用和对声源的定位作用。外耳道并非规则圆柱形管腔,而是呈“S”形弯曲状管腔。外耳道较窄,入口部宽度直径约1.0-1.2cm,其有两处狭窄,一处为骨部和软骨部交界处,其宽度直径约8.7-8.8mm,另一处为骨部距鼓膜约0.5cm处,称外耳道峡,其宽度前后直径约为4.5-4.8mm,普通医用棉签头部直径约5-8mm,无法越过外耳道峡。另外,外耳道皮下组织甚少,外耳道皮肤几乎与软骨膜和骨膜相贴。外耳道湿疹、外耳道炎、真菌性外耳道炎是耳鼻咽喉科门诊常见的外耳道疾病,其治疗均以外耳道局部用药为主。近年来很多文献报道,用抗过敏软膏、抗感染软膏治疗真菌的软膏局部涂抹外耳道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因上述外耳道的解剖特点,目前临床上尚存在着膏状药物在外耳道涂布不到位、患者依从性差等问题,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佳、迁延不愈。临床观察发现,对于这部分患者,医生若在耳内窥镜的辅助下将药膏精准地涂抹到外耳道的病变部位,可以取得显著的疗效。目前患者在家中自行涂药存在的具体问题如下:由于外耳道呈S形弯曲,增加了涂抹药膏的难度,若病变部位在耳道深部,药膏较难涂抹到病变部位,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外耳道深部是鼓膜,为视觉盲区,无法在直视下自外耳道口窥及外耳道深部病变部位,从而进一步增加了为外耳道深部病变部位及鼓膜表面涂药的难度。外耳道较狭窄,给外耳道涂药膏时,若给药量太大,则容易导致药膏堆积在外耳道中,从而导致耳闷等不适;若给药量太小,又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医生在给患者做用药指导时也很难描述用药剂量。治疗外耳道炎时通常采用棉签给外耳道涂抹药膏,难以把握插入深度,如果不慎被撞击导致容易戳到耳膜。因此,如何方便、精确地将药物涂抹到外耳道病变部位是目前耳鼻咽喉科医生和外耳道炎患者面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和耳内镜组合使用、涂药均匀可控、保证无法戳到鼓膜的耳道给药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耳道给药装置,其中:包括推药管,推药管具有上下轴向贯通的管腔,推药管上端安装有涂药端头,涂药端头具有一下部开口的端头腔,一推柱从推药管后端可滑动地插入推药管中,涂药端头外表面包覆蒙皮,蒙皮上端与涂药端头上端固定连接,蒙皮下端与涂药端头下端固定连接,蒙皮中部与涂药端头外表面间隙配合,蒙皮内侧面贴附有若干个等弧度布设的支撑骨架,支撑骨架上端铰接在涂药端头上端,下端与蒙皮内侧面中部固定连接,支撑骨架上滑动设置有一滑套,每个滑套外部均与一相应的推杆的上端铰接,推杆中部相互连接形成一体,推杆位于涂药端头的侧壁内并能上下滑动,推杆下端设置有弹性凸,涂药端头下部设置有内孔,弹性凸分为推凸和拉凸,相应的,内孔由短孔和长孔组成,推凸穿入短孔,而拉凸穿过长孔伸入至端头腔中,短孔的直径略大于推凸的直径,使得推杆位于其行程下端时,短孔卡住推凸,使推杆无法上移,长孔为轴向延伸的长条孔,推杆位于其行程下端时,拉凸位于长孔下端,推杆位于其行程上端时,拉凸位于长孔上端,推杆中部连接一推杆弹簧,推杆弹簧一端与涂药端头侧壁连接,另一端与推杆连接,推杆弹簧提供对推杆向上的拉力,推药管的侧管壁内设置有一机关杆,机关杆能在侧管壁内上下滑动,机关杆上端连接一顶块,下端连接一压钮,压钮伸出推药管下端,当压钮按压时,机关杆带动顶块上移,顶块能顶在推凸下部,将推凸从短孔中挤入涂药端头的侧壁内,推杆弹簧拉动推杆上移,推杆上推滑套,使支撑骨架张开,蒙皮撑起使涂药端头呈椭圆状,蒙皮上设置有与端头腔连通的内外贯通的出药孔,药膏能装入推药管的管腔内,推柱能将药膏推向涂药端头,并从出药孔流出,推柱上端设置有密封圈,推柱移动至其行程上端时,密封圈伸入至端头腔中并位于拉凸上部,推柱从其行程上端退回时,密封圈能拉动拉凸从拉凸的行程上端移动到拉凸的行程下端,使推凸重新卡入短孔。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上述的推柱上设置有刻度。上述的涂药端头下端和推药管上端通过螺纹可拆卸式连接。上述的推药管的下端设置有与外耳形状相适应的挡手。上述的挡手为硅胶材料制作。上述的推药管的管壁上设置有用于固定耳内镜以及耳内镜导线的管壁槽,管壁槽上端延伸至推药管上端,下端从挡手中穿过。上述的挡手上开设有便于耳内镜导线进入管壁槽的切口,切口一端开设在挡手的外缘,另一端与管壁槽连通。上述的挡手能在推药管上滑动或固定。耳道给药装置的使用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耳内镜安装在管壁槽上端,耳内镜导线从切口插入管壁槽中固定,然后将推药管插入患者耳道中,通过耳内镜观察患者耳道内需要涂药的位置,并根据涂药的位置将挡手滑动到推药管的合适位置后固定,使推药管安装涂药端头后,涂药端头与挡手之间的距离正好是耳道内需要涂药的位置的深度;步骤二、从耳道内取出推药管,将耳内镜从推药管取下,在推药管前端安装涂药端头,在推药管内注满药膏,将推药管插入患者耳道中,挡手抵在外耳耳道入口处;步骤三、按动压钮,使顶块上移,带动所有推杆上移,使涂药端头外的蒙皮张开,涂药端头成椭球形并压在耳道壁上,按压推柱,使药膏从出药孔流出,同时转动推药管,使药膏通过摩擦敷在耳道内需要涂药的位置;步骤四、涂药完成后,回抽推柱,推柱前端的密封圈回移时能碰到拉凸并带动所有推杆下移,蒙皮在支撑骨架的拉动下回到收紧状态,此时涂药端头宽度收缩,推药管和涂药端头能顺利从耳道中退出。本专利技术的耳道给药装置,设计了一种可以拆卸的涂药端头,这种端头安装在本专利技术特制的推药管上后,可以通过按钮将头部打开成椭圆状,以便涂药端头均匀压在耳道内涂抹药膏,也能通过推柱的移动变回细杆状,以便从耳道内退出,使用非常方便,配合推柱上设置有刻度,可以精确控制药膏推注量,并保证涂抹均匀。推药管后部设置挡手,挡手能在推药管上滑动或固定,这种设计能让使用者控制挡手位置,由于挡手比耳道大很多,因此只有挡手之前的推药管部分能进入耳道,其余部分被挡手遮挡,位于耳道外,只要通过耳内镜确定好插入深度,将挡手固定在合适位置后,就可以放心的将整个推药管插入耳道了,通过挡手的遮挡,能保证耳道给药装置不会戳到鼓膜,杜绝传统耳道给药的风险。本专利技术在推药管上设计了管壁槽,使推药管能配合耳内镜一起使用,有效提高给药精度。附图说明图1是耳道给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部结构放大图;图3是图1的B部结构放大图;图4是图1的C部结构放大图;图5是图1的D部结构放大图;图6是图1的E部结构放大图;图7是图1的M-M剖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外观结构图。其中的附图标记为:推药管1、管腔1a、机关杆11、顶块12、压钮13、挡手14、管壁槽15、切口16、涂药端头2、端头腔2a、短孔2b、长孔2c、蒙皮21、出药孔21a、支撑骨架22、滑套23、推杆24、推杆弹簧25、推凸24a、拉凸24b、推柱3、密封圈3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耳道给药装置,其中:包括推药管1,推药管1具有上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耳道给药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保护点】
耳道给药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推药管(1),所述的推药管(1)具有上下轴向贯通的管腔(1a),所述的推药管(1)上端安装有涂药端头(2),所述的涂药端头(2)具有一下部开口的端头腔(2a),一推柱(3)从推药管(1)后端可滑动地插入推药管(1)中,所述的涂药端头(2)外表面包覆蒙皮(21),所述的蒙皮(21)上端与涂药端头(2)上端固定连接,蒙皮(21)下端与涂药端头(2)下端固定连接,蒙皮(21)中部与涂药端头(2)外表面间隙配合,所述的蒙皮(21)内侧面贴附有若干个等弧度布设的支撑骨架(22),所述的支撑骨架(22)上端铰接在涂药端头(2)上端,下端与蒙皮(21)内侧面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的支撑骨架(22)上滑动设置有一滑套(23),每个滑套(23)外部均与一相应的推杆(24)的上端铰接,推杆(24)中部相互连接形成一体,所述的推杆(24)位于涂药端头(2)的侧壁内并能上下滑动,推杆(24)下端设置有弹性凸,所述的涂药端头(2)下部设置有内孔,所述的弹性凸分为推凸(24a)和拉凸(24b),相应的,所述的内孔由短孔(2b)和长孔(2c)组成,所述的推凸(24a)穿入短孔(2b),而拉凸(24b)穿过长孔(2c)伸入至端头腔(2a)中,所述的短孔(2c)的直径略大于推凸(24a)的直径,使得推杆(24)位于其行程下端时,短孔(2c)卡住推凸(24a),使推杆(24)无法上移,所述的长孔(2c)为轴向延伸的长条孔,推杆(24)位于其行程下端时,拉凸(24b)位于长孔(2c)下端,推杆(24)位于其行程上端时,拉凸(24b)位于长孔(2c)上端,所述的推杆(24)中部连接一推杆弹簧(25),所述的推杆弹簧(25)一端与涂药端头(2)侧壁连接,另一端与推杆(24)连接,所述的推杆弹簧(25)提供对推杆(24)向上的拉力,所述的推药管(1)的侧管壁内设置有一机关杆(11),所述的机关杆(11)能在侧管壁内上下滑动,所述的机关杆(11)上端连接一顶块(12),下端连接一压钮(13),所述的压钮(13)伸出推药管(1)下端,当压钮(13)按压时,机关杆(11)带动顶块(12)上移,顶块(12)能顶在推凸(24a)下部,将推凸(24a)从短孔(2c)中挤入涂药端头(2)的侧壁内,推杆弹簧(25)拉动推杆(24)上移,推杆(24)上推滑套(23),使支撑骨架(22)张开,蒙皮(21)撑起使涂药端头(2)呈椭圆状,所述的蒙皮(21)上设置有与端头腔(2a)连通的内外贯通的出药孔(21a),药膏能装入推药管(1)的管腔(1a)内,推柱(3)能将药膏推向涂药端头(2),并从出药孔(21a)流出,所述的推柱(3)上端设置有密封圈(31),所述的推柱(3)移动至其行程上端时,所述的密封圈(31)伸入至端头腔(2a)中并位于拉凸(24b)上部,推柱(3)从其行程上端退回时,密封圈(31)能拉动拉凸(24b)从拉凸(24b)的行程上端移动到拉凸(24b)的行程下端,使推凸(24a)重新卡入短孔(2c)。...

【技术特征摘要】
1.耳道给药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推药管(1),所述的推药管(1)具有上下轴向贯通的管腔(1a),所述的推药管(1)上端安装有涂药端头(2),所述的涂药端头(2)具有一下部开口的端头腔(2a),一推柱(3)从推药管(1)后端可滑动地插入推药管(1)中,所述的涂药端头(2)外表面包覆蒙皮(21),所述的蒙皮(21)上端与涂药端头(2)上端固定连接,蒙皮(21)下端与涂药端头(2)下端固定连接,蒙皮(21)中部与涂药端头(2)外表面间隙配合,所述的蒙皮(21)内侧面贴附有若干个等弧度布设的支撑骨架(22),所述的支撑骨架(22)上端铰接在涂药端头(2)上端,下端与蒙皮(21)内侧面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的支撑骨架(22)上滑动设置有一滑套(23),每个滑套(23)外部均与一相应的推杆(24)的上端铰接,推杆(24)中部相互连接形成一体,所述的推杆(24)位于涂药端头(2)的侧壁内并能上下滑动,推杆(24)下端设置有弹性凸,所述的涂药端头(2)下部设置有内孔,所述的弹性凸分为推凸(24a)和拉凸(24b),相应的,所述的内孔由短孔(2b)和长孔(2c)组成,所述的推凸(24a)穿入短孔(2b),而拉凸(24b)穿过长孔(2c)伸入至端头腔(2a)中,所述的短孔(2c)的直径略大于推凸(24a)的直径,使得推杆(24)位于其行程下端时,短孔(2c)卡住推凸(24a),使推杆(24)无法上移,所述的长孔(2c)为轴向延伸的长条孔,推杆(24)位于其行程下端时,拉凸(24b)位于长孔(2c)下端,推杆(24)位于其行程上端时,拉凸(24b)位于长孔(2c)上端,所述的推杆(24)中部连接一推杆弹簧(25),所述的推杆弹簧(25)一端与涂药端头(2)侧壁连接,另一端与推杆(24)连接,所述的推杆弹簧(25)提供对推杆(24)向上的拉力,所述的推药管(1)的侧管壁内设置有一机关杆(11),所述的机关杆(11)能在侧管壁内上下滑动,所述的机关杆(11)上端连接一顶块(12),下端连接一压钮(13),所述的压钮(13)伸出推药管(1)下端,当压钮(13)按压时,机关杆(11)带动顶块(12)上移,顶块(12)能顶在推凸(24a)下部,将推凸(24a)从短孔(2c)中挤入涂药端头(2)的侧壁内,推杆弹簧(25)拉动推杆(24)上移,推杆(24)上推滑套(23),使支撑骨架(22)张开,蒙皮(21)撑起使涂药端头(2)呈椭圆状,所述的蒙皮(21)上设置有与端头腔(2a)连通的内外贯通的出药孔(21a),药膏能装入推药管(1)的管腔(1a)内,推柱(3)能将药膏推向涂药端头(2),并从出药孔(21a)流出,所述的推柱(3)上端设置有密封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玲林川耀高下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鼓楼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