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无源近电告警电路及带有该电路的安全帽/手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47054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0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无源近电告警电路及带有该电路的安全帽/手环,其中所述无源近电告警电路包括感应电极板K1、感应电极板K2、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电容C1、电容C2、电容C3和告警元件D4;其中感应电极板K1与感应电极板K2相对设置,感应电极板K1与电容C1的负极、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电容C1的正极与二极管D1的阴极、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1的阳极与感应电极板K2连接,二极管D2的阴极与电容C2的正极、告警元件D4的正输入端连接,电容C2的负极与二极管D1的阳极、电容C3的正极、感应电极板K2连接,电容C3的负极与二极管D3的阳极、告警元件D4的负输入端连接。

New passive near electric alarm circuit and safety helmet / hand ring with the circui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novel passive near electric alarm circuit and safety cap / with the circuit ring, wherein the electric alarm circuit comprises nearly passive inductive electrode plate K1, induction electrode plate K2, diode D1, a diode D2, a diode D3 and a capacitor C1, a capacitor C2, a capacitor C3 and the alarm element D4; set the relative induction electrode plate K1 and the induction electrode plate K2, anode, cathode diode D3 induction electrode plate K1 and capacitor C1 connected, anode cathode, D2 cathode diode diode D1 and capacitor C1 connecting the anode and the induction electrode plate K2 diode D1 connected connected input cathode, alarm element D4 the cathode and the capacitor C2 diode D2 and capacitor C2 and cathode diode D1 anode, cathode electrode, capacitor C3 induction in K2 connection, anode, cathode and alarm element D4 of the C3 D3 capacitor diode Negative input conn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无源近电告警电路及带有该电路的安全帽/手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设备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新型无源近电告警电路及带有该电路的安全帽/手环。
技术介绍
电力工人通常在高压带电设备周围工作,在人体与带电设备安全距离不足时(10kV安全距离为0.7米,110kV安全距离为1.5米,220kV安全距离为3米),带电设备将会对人体隔空放电,造成致命伤害。为了解决这种安全隐患,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近电告警电路,近电告警电路安装在安全帽或手环上,技术人员在进行检修或预试时穿戴安全帽或手环。这种近电告警电路采用电压感应原理对一次高压设备是否带电进行检测,但是基于这种原理进行近电告警时会出现误报的情况,特别是在复杂的电磁场环境下,其可靠性差。再者,这种近电告警电路是采用外接电源进行供电的,使用条件受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以上现有技术提供的近电告警电路存在的出现误报、使用条件受限的技术缺陷,提供了一种无源近电告警电路。为实现以上专利技术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新型无源近电告警电路,包括感应电极板K1、感应电极板K2、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电容C1、电容C2、电容C3和告警元件D4;其中感应电极板K1与感应电极板K2相对设置,感应电极板K1与电容C1的负极、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电容C1的正极与二极管D1的阴极、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1的阳极与感应电极板K2连接,二极管D2的阴极与电容C2的正极、告警元件D4的正输入端连接,电容C2的负极与二极管D1的阳极、电容C3的正极、感应电极板K2连接,电容C3的负极与二极管D3的阳极、告警元件D4的负输入端连接。当高压设备带电时,其周围存在着感应电磁场,此时若技术人员佩戴着无源近电告警电路靠近高压设备,无源近电告警电路内的感应电极板K1、感应电极板K2上会产生感应电荷并在回路中形成感应电流,感应电流向电容C1、电容C2、电容C3充电:在负半周期时,二极管D1、二极管D3导通,二极管D2截止,此时电容C1、电容C3被充电至Vm,在正半周期时,二极管D1、二极管D3截止,二极管D2导通,此时电容C2被充电到2Vm,由于电容C2、电容C3串联,此时向告警元件D4输出的直流电压为3Vm,告警元件D4告警,提示技术人员与高压设备之间的安全距离不足,达到消除由于安全距离不足造成人身安全事故隐患的目的。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以上无源近电告警电路的安全帽/手环,便于技术人员穿戴无源近电告警电路,其具体的方案如下:一种安全帽/手环,包括帽体/环体,所述帽体/环体上设置有上述的无源近电告警电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无源近电告警电路采用高压电场取能原理,通过感应电极板K1、感应电极板K2获取高压电场能量,从而使告警元件D4在安全距离红线处获取足够的能量进行告警,几乎不存在误报情况,可靠性高。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告警电路无需外接电源,其使用不再受限。附图说明图1为无源近电告警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阐述。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的无源近电告警电路,包括感应电极板K1、感应电极板K2、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电容C1、电容C2、电容C3和告警元件D4;其中感应电极板K1与感应电极板K2相对设置,感应电极板K1与电容C1的负极、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电容C1的正极与二极管D1的阴极、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1的阳极与感应电极板K2连接,二极管D2的阴极与电容C2的正极、告警元件D4的正输入端连接,电容C2的负极与二极管D1的阳极、电容C3的正极、感应电极板K2连接,电容C3的负极与二极管D3的阳极、告警元件D4的负输入端连接。当高压设备带电时,其周围存在着感应电磁场,此时若技术人员佩戴着无源近电告警电路靠近高压设备,无源近电告警电路内的感应电极板K1、感应电极板K2上会产生感应电荷并在回路中形成感应电流,感应电流向电容C1、电容C2、电容C3充电:在负半周期时,二极管D1、二极管D3导通,二极管D2截止,此时电容C1、电容C3被充电至Vm,在正半周期时,二极管D1、二极管D3截止,二极管D2导通,此时电容C2被充电到2Vm,由于电容C2、电容C3串联,此时向告警元件D4输出的直流电压为3Vm,告警元件D4告警,提示技术人员与高压设备之间的安全距离不足,达到消除由于安全距离不足造成人身安全事故隐患的目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所述告警电路还包括有限流电阻R1,告警元件D4的负输入端通过限流电阻R1与电容C3的负极、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设置限流电阻R1,避免瞬时电流过大对告警元件D4形成冲击从而损坏告警元件D4。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所述告警元件D4为蜂鸣器或LED元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所述感应电极板K1和感应电极板K2之间设置有高介电常数的填充介质。增设填充介质,使得感应电极板K1和感应电极板K2等效为一个大电容,能够产生较多的感应电荷,增大形成的感应电流的强度。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全帽,其包括帽体,所述安全帽的帽体上设置有实施例1所述的无源近电告警电路。其中,所述无源近电告警电路的感应电极板K1和感应电极板K2之间设置有填充介质,填充介质的材料与帽体的构成材料一致。实施例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环,其包括环体,所述手环的环体上设置有实施例1所述的无源近电告警电路。其中,所述无源近电告警电路的感应电极板K1和感应电极板K2之间设置有填充介质,填充介质的材料与环体的构成材料一致。显然,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新型无源近电告警电路及带有该电路的安全帽/手环

【技术保护点】
新型无源近电告警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感应电极板K1、感应电极板K2、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电容C1、电容C2、电容C3和告警元件D4;其中感应电极板K1与感应电极板K2相对设置,感应电极板K1与电容C1的负极、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电容C1的正极与二极管D1的阴极、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1的阳极与感应电极板K2连接,二极管D2的阴极与电容C2的正极、告警元件D4的正输入端连接,电容C2的负极与二极管D1的阳极、电容C3的正极、感应电极板K2连接,电容C3的负极与二极管D3的阳极、告警元件D4的负输入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无源近电告警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感应电极板K1、感应电极板K2、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电容C1、电容C2、电容C3和告警元件D4;其中感应电极板K1与感应电极板K2相对设置,感应电极板K1与电容C1的负极、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电容C1的正极与二极管D1的阴极、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1的阳极与感应电极板K2连接,二极管D2的阴极与电容C2的正极、告警元件D4的正输入端连接,电容C2的负极与二极管D1的阳极、电容C3的正极、感应电极板K2连接,电容C3的负极与二极管D3的阳极、告警元件D4的负输入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无源近电告警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告警电路还包括有限流电阻R1,告警元件D4的负输入端通过限流电阻R1与电容C3的负极、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乔旭陈晓儒邓超平林兆红冯道卓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湛江供电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