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植共生茶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46599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02: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鱼植共生茶几,属于茶几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框架、安装在框架上的鱼缸本体和框架顶部的桌面,框架上设有智能触摸屏,鱼缸本体内设有围板,鱼缸本体底部外侧设有的智能控制中枢与智能触摸屏连接,鱼缸本体底面上设有穿线井,鱼缸本体底面上还设有集污管和导污管,集污管通过溢流井与导污管连接,导污管与围板连接,围板内设有隔板,隔板将围板与鱼缸本体底面形成的闭环区域分为种植区和净化区,净化区末端设有与智能控制中枢连接的水泵。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高、观赏性强的鱼植共生茶几,增加了用户的生活情趣。

Fish plant symbiotic tea tabl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sh planting symbiotic tea table, which belongs to the tea table and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quaculture. The invention comprises a frame, mounted on the frame and the frame at the top of the tank body is arranged on the desktop, the framework of intelligent touch screen, the tank panels are equipped in the body, a central intelligence and intelligent touch screen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ntrol tank at the bottom of the main body is arranged outside the tank body is arranged on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threading hole, the tank bottom surface of the body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set of sewage pipe and a sewage pipe, the sewage pipe is connected through the overflow and guide the sewage pipe, sewage pipe connected with the guide plate, a baffle panel inner loop area, bulkhead coaming and tank bottom surface of the body form is divided into planting area and purification area, purification zone is arranged at the tail end of a water pump connected with intelligent control center.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highly intelligent and highly ornamental fish plant symbiotic tea table, which increases the life interest of the us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鱼植共生茶几
本专利技术涉及鱼植共生茶几,属于茶几及水产养殖

技术介绍
茶几是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家具用品,形式多样、形式多样,然而茶几在生活中的功能逐渐不能满足需求。现有茶几大多用于摆放餐具、果盘等,具备简易收纳功能,但观赏性低,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对用餐环境、品茶氛围的要求愈来愈高,而该类茶几逐渐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于是出现了带鱼缸的茶几,此类茶几上的鱼缸多为在鱼缸内装有加热器、充氧机等,多通过人工控制,如清洗鱼缸、换水等,劳动强度大,容易降低养鱼的兴趣。另外,市场上也出现了将植物种植、养鱼和茶几结合的技术,以达到“养鱼不换水,种植不施肥”的效果,然而,此类技术将鱼和植物放置在茶几上的鱼缸中,表面上是和谐的,但是随着鱼的排泄物积累,水体的氨氮增加,毒性逐步增大,需经常换水和补充氧气,而且植物的种植和观赏鱼的饲养需要较高的环境要求,如果不能及时对环境进行准确地控制,则很容易破坏其共生系统,虽然可以通过人工进行控制,但是操作频率高、劳动强度大,而且很难进行精确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带鱼缸的茶几存在的上述缺陷,提出了一种鱼植共生茶几,通过集污管收集的废水流入到溢流井,与溢流井连接的导污管再将废水导入到围板内,费水再经过多级的过滤、微生物分解后等再经水泵打入到养鱼区,完成一个循环过程,并不断循环,使鱼植共生茶几形成一个生态平衡系统,以实现美化室内环境、增强茶几观赏性的效果。本专利技术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鱼植共生茶几,包括框架、安装在框架上的鱼缸本体和框架顶部的桌面,框架上设有智能触摸屏,鱼缸本体内设有围板,围板与鱼缸本体侧壁之间的区域为养鱼区;鱼缸本体底部外侧设有的智能控制中枢与智能触摸屏连接,鱼缸本体底面上设有方便走线的穿线井,鱼缸本体底面上还设有集污管和导污管,集污管通过溢流井与导污管连接,导污管与围板连接,围板内设有隔板,隔板将围板与鱼缸本体底面形成的闭环区域分为种植区和净化区,净化区末端设有与智能控制中枢连接的水泵。桌面包括桌面框和桌面框内镶嵌的透明钢化玻璃,或者整个桌面为透明钢化玻璃,透明钢化玻璃使人们从桌面上观赏鱼和种植区内的植物,使茶几更加赏心悦目,并美化了室内环境。种植区铺设有陶粒,陶粒用于吸附水分和营养物质,并固定无土栽培植物根系,种植区也可设置小桥流水人家等微缩景观,品茶时俯视茶几,赏心悦目,增加生活乐趣。进一步地,穿线井沿鱼缸本体侧壁设置,包括支撑板Ⅰ、支撑板Ⅱ和支撑板Ⅲ,支撑板Ⅰ与鱼缸本体侧壁连接,支撑板Ⅰ和支撑板Ⅱ均与鱼缸本体底面连接,支撑板Ⅱ和支撑板Ⅲ分别与支撑板Ⅰ和鱼缸本体侧壁连接。进一步地,支撑板Ⅰ的高度大于支撑板Ⅲ的高度。穿线井一侧与鱼缸本体相通,另一侧下方与鱼缸本体下方空间相通,中间的支撑板Ⅱ用于隔水,各设备的线缆翻越支撑板Ⅱ顶端,而支撑板Ⅲ的底端未与鱼缸本体底面连接,穿线井既可以防止鱼缸内的水流出,又能随意布线,方便后期升级改造。进一步地,穿线井的横截面成“F”型。进一步地,溢流井沿鱼缸本体侧壁设置,包括侧板Ⅰ、侧板Ⅱ和侧板Ⅲ,侧板Ⅰ与鱼缸本体侧壁连接,侧板Ⅰ和侧板Ⅱ均与鱼缸本体底面连接,侧板Ⅱ和侧板Ⅲ分别与侧板Ⅰ和鱼缸本体侧壁连接,侧板Ⅲ底底部与集污管连接,用于将集污管内的废水导入溢流井内。进一步地,侧板Ⅱ的高度和侧板Ⅲ的高度均小于侧壁Ⅰ的高度,且侧板Ⅱ和侧板Ⅲ错开设置,侧板Ⅱ的高度小于鱼缸本体的高度,既可以让鱼缸本体底部的脏水流出,又能防止水泵损坏或停转时,鱼缸内的水一直流出,导致鱼类缺水死亡。进一步地,溢流井的横截面成“F”型。进一步地,隔板包括玻璃板和与玻璃板连接的栅板。进一步地,水泵的吸水口设有与智能控制中枢连接的水温传感器、PH值传感器、氨氮传感器、溶解氧浓度传感器和加热棒,智能控制中枢还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分别用于检测室内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进一步地,集污管上设有若干孔洞,集污管收集养鱼区内残饵、粪便,集污管的末端与溢流井的一侧相通,溢流井另一侧与导污管相通,溢流井中间的侧板Ⅱ作为水位控制隔板,养鱼区的废水翻越侧板Ⅱ(侧板Ⅱ的上沿高度低于鱼缸本体上沿,可以维持鱼缸内水位恒定),经导污管进入种植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鱼植共生茶几,配备智能控制中枢、智能触摸屏、水温传感器、湿度传感器、PH值传感器、氨氮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超静音水泵、LED彩灯、加热棒、无线通信模块等各设备实现鱼植环境的控制,此外智能控制中枢还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来检测室内环境,实现了触摸屏智能和APP智能控制,更加自动化、智能化;且穿井线的设置方便了各个设备之间的走线;(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鱼植共生茶几,设置有集污管、溢流井和导污管,养鱼区内的废水经集污管流入到溢流井,与溢流井连接的导污管再将废水导入到围板内,费水再经过多级的过滤、微生物分解后等再经水泵打入到养鱼区,完成一个循环过程,并不断循环,使鱼植共生茶几形成一个生态平衡系统,以实现洁净室内空气、美化室内环境的效果。(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鱼植共生茶几,将鱼植生态系统与茶几紧密结合起来,增强了茶几的观赏性,并为用户提供视觉享受;另外,本专利技术将茶几与鱼缸良好的结合起来,节省了室内空间。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一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一的鱼缸本体俯视图。图4是实施例一茶几中心线处横向剖面图。图5是实施例一的溢流井中心线处横向剖面图。图6是实施例一的穿线井中心线处纵向剖面图。图7是实施例一的穿线井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实施例一的溢流井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实施例二的穿线井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桌面;2、框架;3、支腿;4、鱼缸本体;5、智能触摸屏;6、围板;7、穿线井;8、溢流井;9、智能控制中枢;10、集污管;11、导污管;12、一级净化区;13、二级净化区;14、末级净化区;15、养鱼区;16、种植区;17、支撑板Ⅰ;18、支撑板Ⅱ;19、支撑板Ⅲ;20、侧板Ⅰ;21、侧板Ⅱ;22、侧板Ⅲ;23、玻璃板;24、栅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例,对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鱼植共生茶几进行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鱼植共生茶几,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长方形的框架2、安装在框架2上的长方形鱼缸本体4和框架2顶部的桌面1,框架2包括四条支腿3和与支腿3连接的横支撑,四条支腿3和四个横支撑为L型结构,为更好地固定鱼缸本体4,四条支腿3的两两之间连接有加强板,支腿3上还设有智能触摸屏5;桌面1包括桌面1框和桌面1框内镶嵌的透明钢化玻璃,或者整个桌面1为透明钢化玻璃,透明钢化玻璃使人们从桌面1上观赏鱼和种植区16内的植物,使茶几更加赏心悦目,并美化了室内环境;鱼缸本体4上沿与桌面1有一定距离使鱼缸本体4内的水与控制充分接触,增加氧气含量;鱼缸本体4内设有与鱼缸本体4底面连接的围板6,围板6与鱼缸本体4侧壁之间的区域为养鱼区15,围板6的设置将鱼儿与植物隔离开;鱼缸本体4底部外侧设有智能控制中枢9,鱼缸本体4底面上设有两个方便走线的穿线井7,智能触摸屏5与智能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鱼植共生茶几

【技术保护点】
一种鱼植共生茶几,包括框架(2)、安装在框架(2)上的鱼缸本体(4)和框架(2)顶部的桌面(1),其特征在于:框架(2)上设有智能触摸屏(5),鱼缸本体(4)内设有围板(6),鱼缸本体(4)底部外侧设有的智能控制中枢(9)与智能触摸屏(5)连接,鱼缸本体(4)底面上设有穿线井(7),鱼缸本体(4)底面上还设有集污管(10)和导污管(11),集污管(10)通过溢流井(8)与导污管(11)连接,导污管(11)与围板(6)连接,围板(6)内设有隔板,隔板将围板(6)与鱼缸本体(4)底面形成的闭环区域分为种植区(16)和净化区,净化区末端设有与智能控制中枢(9)连接的水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鱼植共生茶几,包括框架(2)、安装在框架(2)上的鱼缸本体(4)和框架(2)顶部的桌面(1),其特征在于:框架(2)上设有智能触摸屏(5),鱼缸本体(4)内设有围板(6),鱼缸本体(4)底部外侧设有的智能控制中枢(9)与智能触摸屏(5)连接,鱼缸本体(4)底面上设有穿线井(7),鱼缸本体(4)底面上还设有集污管(10)和导污管(11),集污管(10)通过溢流井(8)与导污管(11)连接,导污管(11)与围板(6)连接,围板(6)内设有隔板,隔板将围板(6)与鱼缸本体(4)底面形成的闭环区域分为种植区(16)和净化区,净化区末端设有与智能控制中枢(9)连接的水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植共生茶几,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线井(7)沿鱼缸本体(4)侧壁设置,包括支撑板Ⅰ(17)、支撑板Ⅱ(18)和支撑板Ⅲ(19),支撑板Ⅰ(17)与鱼缸本体(4)侧壁连接,支撑板Ⅰ(17)和支撑板Ⅱ(18)均与鱼缸本体(4)底面连接,支撑板Ⅱ(18)和支撑板Ⅲ(19)分别与支撑板Ⅰ(17)和鱼缸本体(4)侧壁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鱼植共生茶几,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Ⅰ(17)的高度大于支撑板Ⅲ(19)的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鱼植共生茶几,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中孝宋德东王彩萍罗泽洋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共生缘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