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水下潜流碰撞集中消能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29340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4 0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利水电行业,尤其是一种有效减少横向流速分量,减少水舌对对岸坡横向冲击力,提高河道护岸安全保障性的双侧水下潜流碰撞集中消能工。包括下游河道,所述下游河道侧边至少设置有一个岸边泄水建筑,所述岸边泄水建筑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岸边泄水建筑出口,源自岸边泄水建筑出口的水舌在下游河道内实现消能,其中每一条水舌的水舌外缘与下游河道底部之间的交点位于河道中泓线的本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巧妙的利用了水流自身的能量和结构分布,从而在保证消能的同时很好的保护了设施,尤其适用于各种泄洪洞消能工之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侧水下潜流碰撞集中消能工
本技术涉及水利水电行业,尤其是一种双侧水下潜流碰撞集中消能工。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对水电清洁能源的需求,修建大量的高坝,利用水头进行发电,汛期由于来流量大,部分水体需要通过泄洪建筑物宣泄至下游。目前泄洪建筑物主要由坝身泄洪和岸边泄洪建筑物组成,岸边泄洪建筑物出口位于大坝下游,一般采用挑流方式泄放到下游河道内,泄洪建筑物出口可布置于单侧或两岸。布置于单侧的泄洪出口,为避免水舌集中造成下游河道冲坑太深,一般为依次布置,挑流水舌依次分开落入下游河道。水舌过短,易干砸本岸;水舌过长,易冲刷对岸,均带来两岸防护工程量的增加。若泄洪设施较多,则泄洪建筑物出口布置占据的范围太大,泄洪设施自身长度增加,泄洪建筑物自身工程量加大,且由于长度增加,高速水流空蚀空化风险加大;由于出口布置范围加大,相应水舌落水区加大,需防护的下游河道范围及工程量亦增加较大。若布置于两岸,为避免泄洪出口挑流水舌冲刷集中,目前大多数泄洪建筑物出口采用两岸交错布置型式,水舌入河后落点交错分开,相互利用紊流消能,未充分利用水舌横向水流进行相互消能,消能率较低,且水流紊乱,下游归槽不顺;相应带来消能区防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双侧水下潜流碰撞集中消能工

【技术保护点】
双侧水下潜流碰撞集中消能工,包括下游河道(1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游河道(11)侧边至少设置有一个岸边泄水建筑(2),所述岸边泄水建筑(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岸边泄水建筑出口(a),源自岸边泄水建筑出口(a)的水舌(A)在下游河道(11)内实现消能,其中每一条水舌(A)的水舌外缘(8)与下游河道(11)底部之间的交点位于河道中泓线(1)的本侧。

【技术特征摘要】
1.双侧水下潜流碰撞集中消能工,包括下游河道(1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游河道(11)侧边至少设置有一个岸边泄水建筑(2),所述岸边泄水建筑(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岸边泄水建筑出口(a),源自岸边泄水建筑出口(a)的水舌(A)在下游河道(11)内实现消能,其中每一条水舌(A)的水舌外缘(8)与下游河道(11)底部之间的交点位于河道中泓线(1)的本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侧水下潜流碰撞集中消能工,其特征在于:所述岸边泄水建筑(2)成对对应设置于下游河道(11)两侧,岸边泄水建筑(2)的对应的岸边泄水建筑出口(a、f)处流出的水舌(A、F)在下游河道(11)内实现消能。3.如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敬王仁坤夏勇沈文莉石江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