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浮式拦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52931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4 04: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浮式拦漂装置,属于水利水电工程领域,用以解决现有拦漂装置中的自浮式锚头结构不利于锚头随水位的变化而灵敏地浮动调整的问题以及现有拦漂装置中的浮箱存在平衡性较差,容易发生浮箱倾覆的问题。所述的自浮式拦漂装置,包括与河道两侧岸边或者坝体相连的自浮式锚头结构,在两端的自浮式锚头结构之间依次串联地设置有多个平衡浮箱;所述自浮式锚头结构包括滑槽、滑车和端部浮箱;所述平衡浮箱包括主浮箱、辅浮箱和拦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提高工作时端部浮箱和滑车整体的平稳性,降低滑车与滑槽之间的不平衡阻力,有利于锚头整体随水位的变化而灵敏地浮动调整;另外可提高平衡浮箱整体的平衡效果以及抗倾覆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浮式拦漂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利水电工程领域,尤其涉及在水利水电工程中使用的一种自浮式拦漂装置。
技术介绍
拦漂装置通常是设置于水电站进水口处用于拦截河流上的漂浮物,防止漂浮物进入到水轮机组内,以保证水轮机组的正常运行。拦漂装置两端的锚固端可视具体情况(如地形地质、运行要求、水位变幅等)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目前主要的结构形式为固定式锚头和活动式锚头两种。固定式锚头结构简单,便于施工,但只适合水位变幅不大的水电站,而且固定式锚头的端部往往存在挂栅缺口,因而部分漂浮污物容易从缺口处流向下游。而对于水位变幅大的水电站,其锚头一般需采用活动式设计,而目前活动式锚头主要有牵引式活动锚头和自浮式活动锚头两种;牵引式活动锚头是通过设置外部驱动机构为锚头的移动提供动力,实现主动驱动锚头随水位的变化而发生移动的目的;而自浮式锚头则是利用水的浮力作用,自适应地驱动锚头随水位的变化而移动。然而,现目前的拦漂装置存在如下缺点:A.由于目前的自浮式锚头存在设计上的不足,导致用于驱动整个锚头随水位变化而移动的浮箱所产生浮力的浮心与锚头整体的重心之间存在较大的不平衡性,进而容易增大锚头与滑槽之间的不平衡阻力,导致锚头与滑槽的相对移动受阻,不利于锚头随水位的变化而灵活地浮动调整。B.在拦漂装置中,用于漂浮并拦截漂浮物的通常为挂栅结构,而为实现挂栅的漂浮需要设置相应的浮箱结构来提供浮力。然而现有的浮箱结构,其平衡效果较差,容易发生浮箱倾覆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拦漂装置中的自浮式锚头结构不利于锚头随水位的变化而灵敏地浮动调整的问题以及现有拦漂装置中的浮箱存在平衡性较差,容易发生浮箱倾覆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浮式拦漂装置,包括与河道两侧岸边或者坝体相连的自浮式锚头结构,在两端的自浮式锚头结构之间依次串联地设置有多个平衡浮箱,所述自浮式锚头结构包括滑槽、滑车和端部浮箱,所述滑槽设置于岸边或坝体上,所述滑车设置在滑槽内并可沿滑槽滑动,端部浮箱的一端与滑车连接,端部浮箱的另一端与对应的平衡浮箱连接;端部浮箱浸入水体后的浮心为O点,端部浮箱的重心为P点;在端部浮箱上远离滑车的一端设有配重体,以使从竖向方向观察时,所述O点位于P点偏向滑车的一侧;所述平衡浮箱包括主浮箱、辅浮箱和挂栅,在主浮箱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端,相邻的两个平衡浮箱通过对应的连接端相连;所述挂栅设置在主浮箱的上游侧,所述辅浮箱设置在主浮箱的下游侧并且与主浮箱之间留有间距,辅浮箱与主浮箱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是:所述主浮箱和/或所述辅浮箱呈倒梯形状。进一步的是:所述辅浮箱的体积为主浮箱的体积的0.1~0.5倍。进一步的是:在主浮箱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分别设置有栏杆,所述栏杆位于主浮箱的上方。进一步的是:在主浮箱的上游侧壁上设置有套筒,在挂栅上设置有螺栓挂钩,所述螺栓挂钩挂扣在对应的套筒内,并且在螺栓挂钩穿过套筒后的自由端上套设有螺母。进一步的是:端部浮箱与滑车之间、端部浮箱与平衡浮箱之间以及相邻两个平衡浮箱之间均为铰接连接。进一步的是:在自浮式锚头结构内,自靠近滑车至远离滑车的方向上,所述端部浮箱由依次设置的多个子箱体拼接而成,每个子箱体内部采用型钢交错支撑并在外周包裹钢板以在每个子箱体内形成浮腔;在自靠近滑车至远离滑车的方向上,端部浮箱内各子箱体所采用的钢板的厚度逐渐递增。进一步的是:在同一自浮式锚头结构内,由端部浮箱与滑车组成的整体的重心为R点,从竖向方向观察时,R点与O点重合。进一步的是:所述滑槽倾斜设置。进一步的是:在端部浮箱上设置有朝向滑车支出的支臂,在支臂的端部设置有支撑滑块,所述支撑滑块可支撑在滑车的底部并向滑车提供支撑力。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解决自浮式锚头结构不利于锚头随水位的变化而灵敏地浮动调整的问题是通过在端部浮箱上远离对应的滑车的一端设有配重体,以实现通过配种体的配重后,使得端部浮箱的受力可通过配重体的重量平衡掉滑车的重量。另外,还可进一步通过采用端部浮箱由多个子箱体分别设计后拼接呈一体的方法来调整端部浮箱浮力中心O点和端部锚头整体重心R点重合度,进而使端部浮箱所产生的浮力作用与端部浮箱和滑车整体所受到的重力作用更加平衡,提高了工作时端部浮箱和滑车整体的平稳性,进而可降低自浮式锚头自身不平衡性引起的滑车与滑槽之间的卡阻力,有利于锚头整体随水位的变化而灵活地自由浮动。另外,本技术解决浮箱存在平衡性较差,容易发生浮箱倾覆的问题是通过在每一个平衡浮箱内设置主浮箱和辅浮箱结构,以提高浮箱整体的平衡效果,同时通过将辅浮箱设置在位于主浮箱上与挂栅相对的一侧,这样不仅可通过辅浮箱实现对挂栅重力的平衡作用以提高主浮箱的受力平衡,同时还可由辅浮箱提供相应的浮力以进一步提高整体的抗倾覆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自浮式拦漂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自浮式锚头结构的示意图;图4为图2中A-A截面的剖视图;图5为端部浮箱和滑车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局部区域A的放大示意图;图7为从竖向方向观察时,端部浮箱和滑车的简化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中平衡浮箱的主视图;图9为图8的俯视图;图10为图8中B-B截面的剖视图;图11为图10中局部区域B的放大示意图;图中标记为:自浮式锚头结构1、平衡浮箱2、滑槽11、滑车12、端部浮箱13、连接端131、销轴14、子箱体15、支臂16、支撑滑块17、主浮箱21、连接端211、辅浮箱222、挂栅23、连接件24、栏杆25、套筒26、螺栓挂钩27、螺母2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11中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自浮式拦漂装置,包括与河道两侧岸边或者坝体相连的自浮式锚头结构1,在两端的自浮式锚头结构1之间依次串联地设置有多个平衡浮箱2,所述自浮式锚头结构1包括滑槽11、滑车12和端部浮箱13,所述滑槽11设置于岸边或坝体上,所述滑车12设置在滑槽11内并可沿滑槽11滑动,端部浮箱13的一端与滑车12连接,端部浮箱13的另一端与对应的平衡浮箱2连接;端部浮箱13浸入水体后的浮心为O点,端部浮箱13的重心为P点;在端部浮箱13上远离滑车12的一端设有配重体,以使从竖向方向观察时,所述O点位于P点偏向滑车12的一侧;所述平衡浮箱2包括主浮箱21、辅浮箱22和挂栅23,在主浮箱2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端211,相邻的两个平衡浮箱2通过对应的连接端211相连;所述挂栅23设置在主浮箱21的上游侧,所述辅浮箱22设置在主浮箱21的下游侧并且与主浮箱21之间留有间距,辅浮箱22与主浮箱21之间通过连接件24固定连接。其中,端部浮箱13的作用是用于产生浮力,进而利用其所产生的浮力带动对应侧的滑车12在相应的滑槽11内上下移动,以此实现自适应地驱动锚头随水位的变化而移动。当然,不失一般性,通常在端部浮箱13上远离滑车12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端131,并可通过该连接端131与平衡浮箱2上对应的连接端211进行连接;当然在相邻的两个平衡浮箱2之间则可通过平衡浮箱2上对应的连接端211进行连接。本技术中所指的:端部浮箱13浸入水体后的浮心为O点,端部浮箱13的重心为P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自浮式拦漂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浮式拦漂装置,包括与河道两侧岸边或者坝体相连的自浮式锚头结构(1),在两端的自浮式锚头结构(1)之间依次串联地设置有多个平衡浮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浮式锚头结构(1)包括滑槽(11)、滑车(12)和端部浮箱(13),所述滑槽(11)设置于岸边或坝体上,所述滑车(12)设置在滑槽(11)内并可沿滑槽(11)滑动,端部浮箱(13)的一端与滑车(12)连接,端部浮箱(13)的另一端与对应的平衡浮箱(2)连接;端部浮箱(13)浸入水体后的浮心为O点,端部浮箱(13)的重心为P点;在端部浮箱(13)上远离滑车(12)的一端设有配重体,以使从竖向方向观察时,所述O点位于P点偏向滑车(12)的一侧;所述平衡浮箱(2)包括主浮箱(21)、辅浮箱(22)和挂栅(23),在主浮箱(2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端(211),相邻的两个平衡浮箱(2)通过对应的连接端(211)相连;所述挂栅(23)设置在主浮箱(21)的上游侧,所述辅浮箱(22)设置在主浮箱(21)的下游侧并且与主浮箱(21)之间留有间距,辅浮箱(22)与主浮箱(21)之间通过连接件(24)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浮式拦漂装置,包括与河道两侧岸边或者坝体相连的自浮式锚头结构(1),在两端的自浮式锚头结构(1)之间依次串联地设置有多个平衡浮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浮式锚头结构(1)包括滑槽(11)、滑车(12)和端部浮箱(13),所述滑槽(11)设置于岸边或坝体上,所述滑车(12)设置在滑槽(11)内并可沿滑槽(11)滑动,端部浮箱(13)的一端与滑车(12)连接,端部浮箱(13)的另一端与对应的平衡浮箱(2)连接;端部浮箱(13)浸入水体后的浮心为O点,端部浮箱(13)的重心为P点;在端部浮箱(13)上远离滑车(12)的一端设有配重体,以使从竖向方向观察时,所述O点位于P点偏向滑车(12)的一侧;所述平衡浮箱(2)包括主浮箱(21)、辅浮箱(22)和挂栅(23),在主浮箱(2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端(211),相邻的两个平衡浮箱(2)通过对应的连接端(211)相连;所述挂栅(23)设置在主浮箱(21)的上游侧,所述辅浮箱(22)设置在主浮箱(21)的下游侧并且与主浮箱(21)之间留有间距,辅浮箱(22)与主浮箱(21)之间通过连接件(24)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浮式拦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浮箱(21)和/或所述辅浮箱(22)呈倒梯形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浮式拦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浮箱(22)的体积为主浮箱(21)的体积的0.1~0.5倍。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浮式拦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主浮箱(21)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分别设置有栏杆(25),所述栏杆(25)位于主浮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明松贾刚崔家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