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玉晓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小儿脐疝的护腹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2062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3 2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小儿脐疝的护腹带,包括护腹带,所述护腹带的一端侧壁设有卡扣,所述护腹带的另一端侧壁设有卡槽,所述卡扣与卡槽位于护腹带相对的侧壁上,所述护腹带上开设有开孔,所述开孔内贯穿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内设有移动筒,所述移动筒的一端贯穿固定座并延伸至其外部,所述移动筒通过滑动机构与固定座滑动连接,所述移动筒内设有螺纹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既解决了新生儿脐带脱落后腹膜向外突出造成脐疝的弊端,又解决传统绷带裹住较紧而带来的空气不流通造成的皮肤病,还解决了不进行更换或者清洗绷带与腹膜接触的地方导致细菌带来的感染,使得更加方便更换与固定,适合推广。

Support bandage for treating infantile umbilical hernia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rotection bellyband for treating infantile umbilical hernia, including abdominal braces, one end of the side wall of the supporting belt buckle is arranged at the other end, the side wall of the support of a slot is arranged at the buckle and the groove on the side wall supporting belt relative, the protective belt on opened a hole, the hole Neiguan wearing a fixed seat, a fixed seat is provided with a moving cylinder, one end of the cylinder through the mobile fixing seat and extends to the outside of the mobile cylinder by the sliding mechanism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xed seat slide, the moving cylinder is provided with a threaded rod.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solves the problem of neonatal umbilical cord off retroperitoneal problems caused by protrusion of umbilical hernia,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traditional bandage wrapped tight caused by air circulation caused by skin disease, also solved the replacement or cleaning the bandage to contact peritoneal infection caused by bacteria as a result, it is more convenient the replacement and fixation, suitable for promo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小儿脐疝的护腹带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治疗小儿脐疝的护腹带。
技术介绍
新生儿脐带脱落后,脐孔两边的腹直肌尚未合拢,如果处理不当或由于先天发育不良,脐带脱落后会在肚脐处有一个向外突出的圆形肿块,当腹腔内压力增高,腹膜便向外突出而造成脐疝。目前还没有专门用于治疗脐疝的装置,临床的处理方法多是用钱币压迫或绷带扎紧,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婴儿的腹部呈圆形,绷带过紧会造成局部皮肤坏死,影响新生儿发育,并且绷带与腹膜接触的地方会滋生细菌,如果不进行更换或者清洗会导致细菌感染,这对新生儿来说是巨大的安全隐患,为此我们提供一种治疗小儿脐疝的护腹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治疗小儿脐疝的护腹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小儿脐疝的护腹带,包括护腹带,所述护腹带的一端侧壁设有卡扣,所述护腹带的另一端侧壁设有卡槽,所述卡扣与卡槽位于护腹带相对的侧壁上,所述护腹带上开设有开孔,所述开孔内贯穿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内设有移动筒,所述移动筒的一端贯穿固定座并延伸至其外部,所述移动筒通过滑动机构与固定座滑动连接,所述移动筒内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依次贯穿移动筒和固定座并延伸至固定座的外部,所述螺纹杆与移动筒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移动筒远离固定座的一端等间距设有多个压疝头,所述压疝头的外壁上设有压疝头套,所述压疝头套通过固定机构与固定座连接。优选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等间距设置在固定座一端边缘的挡板,每个所述挡板呈周向排列,所述挡板的内壁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与凹槽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侧壁上固定有压杆,所述压杆远离转轴的一端贯穿凹槽并延伸至其外部连接有压珠,所述压珠的侧壁与压疝头套相抵,所述压杆的侧壁上设有弧形杆,所述弧形杆远离压杆的一端贯穿固定座并延伸至其内部,所述弧形杆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位于压杆与固定座之间,所述弹簧的一端与压杆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座的侧壁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滑动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固定座内壁上的两个滑槽,每个所述滑槽上均设有对应的滑块,所述滑块远离滑槽的一端与移动筒的外壁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压疝头套采用海绵材质制成。优选地,所述压疝头为半球凸面。本技术,通过固定座、移动筒、螺纹杆和滑动机构的配合使用可以将移动筒进行移动压住腹膜;通过固定机构可以将压疝头套进行抵住固定,防止其掉落,并且容易更换,本技术结构简单,既解决了新生儿脐带脱落后腹膜向外突出造成脐疝的弊端,又解决传统绷带裹住较紧而带来的空气不流通造成的皮肤病,还解决了不进行更换或者清洗绷带与腹膜接触的地方导致细菌带来的感染,使得更加方便更换与固定,适合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治疗小儿脐疝的护腹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治疗小儿脐疝的护腹带的A处结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治疗小儿脐疝的护腹带的挡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护腹带、2卡扣、3卡槽、4固定座、5移动筒、6螺纹杆、7滑块、8滑槽、9压疝头、10压疝头套、11挡板、12压杆、13压珠、14弧形杆、15弹簧、16转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3,一种治疗小儿脐疝的护腹带,包括护腹带1,护腹带1的一端侧壁设有卡扣2,护腹带1的另一端侧壁设有卡槽3,卡扣2与卡槽3位于护腹带1相对的侧壁上,护腹带1上开设有开孔,开孔内贯穿有固定座4,固定座4内设有移动筒5,移动筒5的一端贯穿固定座4并延伸至其外部,移动筒5通过滑动机构与固定座4滑动连接,移动筒5内设有螺纹杆6,螺纹杆6的一端依次贯穿移动筒5和固定座4并延伸至固定座4的外部,螺纹杆6与移动筒5的内壁螺纹连接,移动筒5远离固定座4的一端等间距设有多个压疝头9,压疝头9卡接在移动筒5上,以方便更换压疝头9内盛装的中药膏,压疝头9的外壁上设有压疝头套10,压疝头套10通过固定机构与固定座4连接,将护腹带1裹住新生儿的腹部,通过卡扣2与卡槽3的配合可以将护腹带1与腹部裹住,之后转动螺纹杆6,使得移动筒5与滑块7沿着滑槽8的轨迹进行移动,之后压疝头9抵住新生儿的腹部,防止腹膜向外突出而造成脐疝,并且解决了传统绷带裹住较紧而带来的空气不流通所造成的皮肤病。本技术,固定机构包括等间距设置在固定座4一端边缘的挡板11,每个挡板11呈周向排列,挡板11的内壁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转轴16,转轴16与凹槽的内壁转动连接,转轴16的侧壁上固定有压杆12,压杆12远离转轴16的一端贯穿凹槽并延伸至其外部连接有压珠13,压珠13的侧壁与压疝头套10相抵,压杆12的侧壁上设有弧形杆14,弧形杆14远离压杆12的一端贯穿固定座4并延伸至其内部,弧形杆14上套设有弹簧15,弹簧15一直处于拉伸状态,便于将压杆12与压珠13与压疝头套10相抵,防止压疝头套10在使用时的脱落,弹簧15位于压杆12与固定座4之间,弹簧15的一端与压杆12的侧壁固定连接,弹簧15的另一端与固定座4的侧壁固定连接,滑动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固定座4内壁上的两个滑槽8,每个滑槽8上均设有对应的滑块7,滑块7远离滑槽8的一端与移动筒5的外壁固定连接,当需要更换压疝头套10时,即可将压疝头套10拽出,当需要将换上新的压疝头套10压住时,可以用手将压杆12拨起,然后将压疝头套10压住,方便快捷,压疝头套10采用海绵材质制成,且压疝头套10上等间距开设有通孔,便于膏药的流出,压疝头套10的厚度较为薄,压疝头9为半球凸面。本技术,将护腹带1裹住新生儿的腹部,通过卡扣2与卡槽3的配合可以将护腹带1与腹部裹住,之后转动螺纹杆6,使得移动筒5与滑块7沿着滑槽8的轨迹进行移动,之后压疝头9抵住新生儿的腹部,防止腹膜向外突出而造成脐疝,当需要更换压疝头套10时,即可将压疝头套10拽出,当需要将换上新的压疝头套10压住时,可以用手将压杆12拨起,然后将压疝头套10压住,方便快捷。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治疗小儿脐疝的护腹带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小儿脐疝的护腹带,包括护腹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护腹带(1)的一端侧壁设有卡扣(2),所述护腹带(1)的另一端侧壁设有卡槽(3),所述卡扣(2)与卡槽(3)位于护腹带(1)相对的侧壁上,所述护腹带(1)上开设有开孔,所述开孔内贯穿有固定座(4),所述固定座(4)内设有移动筒(5),所述移动筒(5)的一端贯穿固定座(4)并延伸至其外部,所述移动筒(5)通过滑动机构与固定座(4)滑动连接,所述移动筒(5)内设有螺纹杆(6),所述螺纹杆(6)的一端依次贯穿移动筒(5)和固定座(4)并延伸至固定座(4)的外部,所述螺纹杆(6)与移动筒(5)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移动筒(5)远离固定座(4)的一端等间距设有多个压疝头(9),所述压疝头(9)的外壁上设有压疝头套(10),所述压疝头套(10)通过固定机构与固定座(4)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小儿脐疝的护腹带,包括护腹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护腹带(1)的一端侧壁设有卡扣(2),所述护腹带(1)的另一端侧壁设有卡槽(3),所述卡扣(2)与卡槽(3)位于护腹带(1)相对的侧壁上,所述护腹带(1)上开设有开孔,所述开孔内贯穿有固定座(4),所述固定座(4)内设有移动筒(5),所述移动筒(5)的一端贯穿固定座(4)并延伸至其外部,所述移动筒(5)通过滑动机构与固定座(4)滑动连接,所述移动筒(5)内设有螺纹杆(6),所述螺纹杆(6)的一端依次贯穿移动筒(5)和固定座(4)并延伸至固定座(4)的外部,所述螺纹杆(6)与移动筒(5)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移动筒(5)远离固定座(4)的一端等间距设有多个压疝头(9),所述压疝头(9)的外壁上设有压疝头套(10),所述压疝头套(10)通过固定机构与固定座(4)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小儿脐疝的护腹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等间距设置在固定座(4)一端边缘的挡板(11),每个所述挡板(11)呈周向排列,所述挡板(11)的内壁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转轴(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玉晓栾西迪
申请(专利权)人:刘玉晓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