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叶杨与胡杨(小×胡杨)杂交种再生苗的培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519298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1 0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叶杨与胡杨(小×胡杨)杂交种再生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外植体灭菌及无菌体系、不定芽诱导与增殖、生根培养和炼苗移栽;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小×胡杨优质试管苗的快速繁殖,整个繁殖过程从丛生芽诱导与增殖到试管苗生根仅需60天左右,大大提高了小×胡杨的成苗速度,对其植株的规模化、工厂化生产、扩繁具有重要作用,可为我国西北干旱荒漠区盐渍化土地改良及荒漠区植树造林源源不断地提供优质苗木。

A (small * Populus and Populus simonii) breeding method of hybrid seedlings regeneratio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imon and Populus (small * Populus) cultivation method of hybrid seedlings regeneration,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of establishing explant sterilization and aseptic system, adventitious bud induction and proliferation, rooting and transplanting; the invention adopts the method of tissue culture, in a short time in the small high quality plantlets of Populus * rapid propagation, the propagation process from bud induction and proliferation in vitro to Miao Shenggen only 60 days or so, greatly improving the speed of seedling into small * Populus, large-scale and industrialized production, the propagation of plants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China's northwest salinization arid desert area land improvement and desert area afforestation Everfount offers high quality seedl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叶杨与胡杨(小×胡杨)杂交种再生苗的培育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再生苗培育
,尤其是涉及一种小叶杨与胡杨(小×胡杨)杂交种再生苗的培育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西北有大面积荒漠化及盐渍化土地分布,这些土地的改良及利用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及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而造林树种的贫乏是进行荒漠盐渍化土地改良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为迅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除进行耐盐树种引种驯化外,还必须同时大力开展耐盐、耐旱品种的选育。小×胡杨(Populussimonii×P.euphratica)是我国学者董天慈于1980年成功培育的一种耐干旱、盐碱而又能在较广泛生态条件下生长的杨树杂交新品种,它是以小叶杨(PopulussimoniiCarr.)为母本(♀)、胡杨(P.euphraticaOliv.)为父本(♂)进行多次、反复杂交试验后获得的完全具有双亲融合性状的优良品种。总体来说,小×胡杨兼有小叶杨和胡杨两者的优点,即比小叶杨更耐盐碱,比胡杨更抗干旱、而且生长迅速,因此成为干旱地区盐渍化土地改良及植树造林中很有前途的树种。目前,国外有关小×胡杨的研究报道还是空白,国内学者主要在杂交育种技术、硬枝扦插繁殖及引种驯化、幼苗的抗旱性等方面开展了一些研究,而有关其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面至今未见报道。组织培养是在植物生理学以及细胞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无性繁殖方法。因其具有能使植物种植摆脱周期长,可集中控制,规模化、自动化生产,不受外界自然条件的影响,所繁殖的苗木可以很好地保持母株的优良性状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技术、苗木快速繁殖、脱毒苗生产、育种、次生代谢物生产及种质资源保存等各种领域,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利用现代生物学技术,在不改变其母株优良性状的前提下,开展小×胡杨的组织培养,可在较短时间内成功培育出优质种苗,为我国西北干旱荒漠区盐渍化土地改良及荒漠区植树造林苗木的选择提供参考。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小×胡杨优质试管苗的快速繁殖且成活率高的培育方法。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小叶杨与胡杨(小×胡杨)杂交种再生苗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外植体灭菌及无菌体系:于4~5月份,在室外生长的小×胡杨植株上剪取长20~30cm的当年生枝条,用软毛刷蘸取已加入清洗剂的自来水清洗外植体枝条表面的污渍及灰尘,之后用玻璃棒蘸取一滴吐温80对枝条进行深层清洗,清洗后将外植体枝条置于流水下冲洗4~6个小时,之后置于超净工作台上进行灭菌处理;S2、不定芽诱导与增殖:A)、将完成灭菌处理的外植体材料放置在经过高压灭菌处理并铺有双层滤纸的培养皿中,剪除前后两端切口,保留茎段与叶片部分,茎段剪至长0.5cm长的小段,叶片剪至0.5cm×0.5cm的小片,并将四周边缘部分剪除,之后平铺接种至不定芽诱导培养基表面,用镊子轻轻按压使叶片与茎段的切口部分分别与培养基充分接触,最后进行封口培养;B)、培养条件:接种后首先在暗环境中培养3天,之后置于温度24±2℃、光照强度1500~2000lx、光照时间14h/d的环境中培养;S3、生根培养:(1)选取步骤S2培养30天~40天、生长健壮、高2~3cm的小×胡杨不定芽为试验材料,剪取不定芽接种于盛有生根培养基的瓶中进行封口培养试管苗;(2)培养条件:培养室温度设置为25℃,先暗培养4天,4天后逐渐增强光照强度且光照时间为12h/d,培养40天~50天后光照强度控制在1800~2200lx且光照时间为12h/d;S4、炼苗移栽:选择经过40天~50天生根培养、根系发达、生长健壮的试管苗,先将瓶盖打开1/2后注入100ml蒸馏水,室内自然光下放置3天后将瓶盖全部打开,添加50ml蒸馏水,继续置于室内自然光下放置2天,随后将瓶苗移至温室全部打开瓶盖后放置2天后,用清水清洗瓶苗根部的培养基,清洗干净后移栽至蛭石、锯末、泥炭土的混合基质中,移栽完成后放置在苗床上,苗床上部覆盖规格为50%~70%的双层遮荫网,避免阳光直射,每天傍晚进行喷灌浇水,保证营养钵内土壤湿度为60%~80%,试管苗移栽定植15天后,根据土壤干湿情况适当增减浇水量,温室条件下生长30天后即可进行露地移栽定植。作为优选,步骤S1中灭菌处理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采用75%的乙醇对外植体枝条灭菌10s~30s,之后用无菌水冲洗3~5次;第二步用浓度为0.1%的HgC12消毒3~5min,之后用无菌水冲洗5~7次,最后用经过高压灭菌的滤纸吸干外植体表面残留的水分后接种。作为优选,步骤S2中的诱导培养基配方为WPM(改良)+6-BA0.5mg/L+NAA0.3mg/L+KT0.1mg/L+活性炭3.0g/L+琼脂4.5g/L+蔗糖30g/L,诱导培养基Ph6.0。作为优选,步骤S3中的生根培养基配方为1/2WPM+蛋白胨1g/L+IBA0.4mg/L+香蕉150g/L+活性炭3.0g/L琼脂4.5g/L+蔗糖30g/L。作为优选,步骤S4中蛭石、锯末、泥炭土三种基质的体积比例为2: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是:1、本专利技术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小×胡杨优质试管苗的快速繁殖,整个繁殖过程从丛生芽诱导与增殖到试管苗生根仅需60天左右,大大提高了小×胡杨的成苗速度,对其植株的规模化、工厂化生产、扩繁具有重要作用,可为我国西北干旱荒漠区盐渍化土地改良及荒漠区植树造林源源不断地提供优质苗木;2、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对小×胡杨优质苗木的快速繁殖进行试验研究表明采用WPM培养基是最适合小×胡杨快速诱导繁殖的基本培养基配方,其中WPM(改良)+6-BA0.5mg/L+NAA0.3mg/L+KT0.1mg/L+活性炭3.0g/L+琼脂4.5g/L+蔗糖30g/L是最适宜进行不定芽诱导与增殖的培养基配方,增殖率达89.3%;3、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对小×胡杨优质苗木的快速繁殖进行试验研究1/2WPM+蛋白胨1g/L+IBA0.4mg/L+香蕉150g/L+活性炭3.0g/L琼脂4.5g/L+蔗糖30g/L是最适宜小×胡杨进行生根培养的配方,生根率达96.7%;4、炼苗过程中采用前3天打开1/2的瓶盖,而后逐渐完全打开的方法,最后将试管苗成功移栽至蛭石、锯末、泥炭土三种基质按照体积比例2:1:1配比的混合基质中,移栽后成活率达94.85%。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培育方法步骤示意图。图2是不同试剂灭菌后茎段、叶片成活率的比较图。图3是不同处理条件下小×胡杨茎段诱导增殖情况图。图4是不同处理条件下小×胡杨生根情况图。图5是不同基质配比对小×胡杨炼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比较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的小叶杨与胡杨(小×胡杨)杂交种再生苗的培育方法,包括,1.建立无菌体系1.1外植体材料的处理剪取室外生长的长20~30cm的小×胡杨当年生枝条,带回实验室后用软毛刷蘸取已加入清洗剂的自来水清洗外植体枝条表面的污渍及灰尘,之后用玻璃棒蘸取一滴吐温80进行深层清洗,清洗后将外植体置于流水下冲洗4~6个小时,之后置于超净工作台上进行灭菌处理。具体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小叶杨与胡杨(小×胡杨)杂交种再生苗的培育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叶杨与胡杨(小×胡杨)杂交种再生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外植体灭菌及无菌体系:于4~5月份,在室外生长的小×胡杨植株上剪取长20~30cm的当年生枝条,用软毛刷蘸取已加入清洗剂的自来水清洗外植体枝条表面的污渍及灰尘,之后用玻璃棒蘸取一滴吐温80对枝条进行深层清洗,清洗后将外植体枝条置于流水下冲洗4~6个小时,之后置于超净工作台上进行灭菌处理;S2、不定芽诱导与增殖:A)、将完成灭菌处理的外植体材料放置在经过高压灭菌处理并铺有双层滤纸的培养皿中,剪除前后两端切口,保留茎段与叶片部分,茎段剪至长0.5cm长的小段,叶片剪至0.5cm×0.5cm的小片,并将四周边缘部分剪除,之后平铺接种至不定芽诱导培养基表面,用镊子轻轻按压使叶片与茎段的切口部分分别与培养基充分接触,最后进行封口培养;B)、培养条件:接种后首先在暗环境中培养3天,之后置于温度24±2℃、光照强度1500~2000lx、光照时间14h/d的环境中培养;S3、生根培养:A)、选取步骤S2培养30天~40天、生长健壮、高2~3cm的小×胡杨不定芽为试验材料,剪取不定芽接种于盛有生根培养基的瓶中进行封口培养试管苗;B)、培养条件:培养室温度设置为25℃,先暗培养4天,4天后逐渐增强光照强度且光照时间为12h/d,培养40天~50天后光照强度控制在1800~2200lx且光照时间为12h/d;S4、炼苗移栽:选择经过40天~50天生根培养、根系发达、生长健壮的试管苗,先将瓶盖打开1/2后注入100ml蒸馏水,室内自然光下放置3天后将瓶盖全部打开,添加50ml蒸馏水,继续置于室内自然光下放置2天,随后将瓶苗移至温室全部打开瓶盖后放置2天后,用清水清洗瓶苗根部的培养基,清洗干净后移栽至蛭石、锯末、泥炭土的混合基质中,移栽完成后放置在苗床上,苗床上部覆盖规格为50%~70%的双层遮荫网,避免阳光直射,每天傍晚进行喷灌浇水,保证营养钵内土壤湿度为60%~80%,试管苗移栽定植15天后,根据土壤干湿情况适当增减浇水量,温室条件下生长30天后即可进行露地移栽定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叶杨与胡杨(小×胡杨)杂交种再生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外植体灭菌及无菌体系:于4~5月份,在室外生长的小×胡杨植株上剪取长20~30cm的当年生枝条,用软毛刷蘸取已加入清洗剂的自来水清洗外植体枝条表面的污渍及灰尘,之后用玻璃棒蘸取一滴吐温80对枝条进行深层清洗,清洗后将外植体枝条置于流水下冲洗4~6个小时,之后置于超净工作台上进行灭菌处理;S2、不定芽诱导与增殖:A)、将完成灭菌处理的外植体材料放置在经过高压灭菌处理并铺有双层滤纸的培养皿中,剪除前后两端切口,保留茎段与叶片部分,茎段剪至长0.5cm长的小段,叶片剪至0.5cm×0.5cm的小片,并将四周边缘部分剪除,之后平铺接种至不定芽诱导培养基表面,用镊子轻轻按压使叶片与茎段的切口部分分别与培养基充分接触,最后进行封口培养;B)、培养条件:接种后首先在暗环境中培养3天,之后置于温度24±2℃、光照强度1500~2000lx、光照时间14h/d的环境中培养;S3、生根培养:A)、选取步骤S2培养30天~40天、生长健壮、高2~3cm的小×胡杨不定芽为试验材料,剪取不定芽接种于盛有生根培养基的瓶中进行封口培养试管苗;B)、培养条件:培养室温度设置为25℃,先暗培养4天,4天后逐渐增强光照强度且光照时间为12h/d,培养40天~50天后光照强度控制在1800~2200lx且光照时间为12h/d;S4、炼苗移栽:选择经过40天~50天生根培养、根系发达、生长健壮的试管苗,先将瓶盖打开1/2后注入100ml蒸馏水,室内自然光下放置3天后将瓶盖全部打开,添加50ml蒸馏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方琳尉秋实柴成武王飞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