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51603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1 00:41
一种投影系统,包括投影机及外罩,外罩设有多个出光口,各个出光口可分别对应照明光及影像光,且前述的各出光口在轴线方向的夹角小于特定角度。

Projec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投影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投影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结合于其它装置内的投影机。
技术介绍
投影机发展多年,需求与应用越来越多样化。如何将传统的投机设备,与其他装置结合,创造不同产业间的结合,提升投影的应用,一直是产业发展目标之一。例如,将投影与照明的结合,或是利用原来照明的架构,创造新的投影架构,是一种新的技术发展思维。
技术实现思路
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观点,提供一种投影系统可利用既有立式装置的主要架构,例如利用立灯的站立架,让投影可以在外罩内,经由不同的出光口,作不同方向的出光。此投影系统包括投影机及外罩,外罩设有两个不同方向且用于让光线穿过的穿孔或出光口,而两个穿孔或是出光口的出光方向之间的夹角介于20度至170度之间。另外,系统亦设有投影机,设置在外罩中,投影机具有投影镜头,投影镜头朝向其中一个出光口。并可视需求改变投影机的角度,使投影镜头朝向另一个出光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观点,提供一种投影系统,可与照明系统结合,使投影机不必另外安装于天花板、放置于桌上或是另外收纳,整合于照明系统内,节省空间。此投影系统包括外罩、照明光源、及投影机。外罩设有第一出光口以及第二出光口。而照明光源朝向第一出光口出光。而投影机,设置在外罩中,且投影镜的投影镜头,朝向第二出光口。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投影系统的示意图。图2A为第一实施例中投影机的立体示意图。图2B为第一实施例中投影机内部构造的示意图。图2C绘述了第一实施例中投影镜头内部构造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灯具的示意图。图4A为第一实施例中外罩的示意图。图4B至图4E分别为第一实施例中的罩体在不同观点下的示意图。图5为第一实施例中基座的示意图。图6为第一实施例中支撑杆的示意图。图7为第一实施例中各元件的组合示意图。图8为第二实施例中各元件相对关系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特别出光方向设计的灯具型投影系统。请参阅图1,图1绘述了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投影系统的示意图。由图可见,本实施例的投影系统1包括了投影机(Projector)10;外罩(Cover)20;灯具(illuminatingdevice)30;基座(Base)40以及支撑杆(SupportingRod)50。如图1所绘述,支撑杆50的一端是被固定在基座40上,而另一端则将外罩20以及设于其中的投影机10悬吊在半空中;而外罩20内的投影机10可以无线或有线的方式自外部装置取得影像信息。投影机10可透过外罩20的侧向开口24将例如包括了图片的投影画面或是影像光PL投影于投影屏幕2上。而外罩20内除了投影机外,其中亦可设有灯具30,灯具30可以输出照明光IL,照明光IL往外罩20的主开口方向照射。投影机10通常是一个电子装置,可以向外投射出投影画面或是影像光PL。举例来说,投影机10在简化时可包括有投影镜头、光源、合光元件组、光阀,必要时并包括控制电路(通常设置在芯片或是电路板上)。请一并参酌图2A及图2B,图2A及图2B分别绘述了第一实施例中投影机的立体示意图以及其内部构造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投影机10具有防尘壳15以及容置于其中的投影光源12、光阀14以及投影镜头16。在本实施例中,防尘壳15具有风扇及穿孔以为散热。在本实施例中,风扇的出风面可大致往上,以使冷空气从罩体20的下方开口或是侧向开口进入,带走投影机10的热能后经外罩20顶部的散热穿孔离开罩体。另外,投影机10可设防尘壳15以包覆前述的投影光源、光阀、镜头等元件,但防尘壳15也可不设,单纯以外罩20取代亦可。投影机10在应用时,其中的投影光源12于输出投影用照明光,投影用照明光通常会经过合光元件组128进入光阀提供投影用照明光,光阀将投影用照明光转化成影像光PL后藉由投影镜头经由侧向开口22投影至投影屏幕2。于此,外罩的侧向开口24可为投影开口。投影光源12可为包括一个或是多个能输出可见光的发光二极管芯片封装体,或雷射二极管等发光元件配合波长转换材料的组合;除此之外,也以是例如金属卤素灯泡、UHE或是UHP等其他发光元件。而在本实施例中,投影光源12包括有三个不同颜色的发光元件121,如发光二极管封装体,可分别轮出R、G、B不同颜色。这三个发光元件封装体121所发出的光线,可透过合光元件组128结合进入光阀14。在本实施例中,合光元件组128包括分光镜组122、透镜123、反射镜124、光均匀化元件125、中继透镜126及全反射棱镜127。在本实施例中,当三个发光元件121所发出的光线进入合光元件组128后,会先经由分光镜组122结合,而视三个发光元件121的排列位置不同,分光镜组122也可以由两枚相互水平设置的分光镜予以取代之。而光线从分光镜组122输出后,会进入透镜123并经其调整后会经由反射镜124反射至光均匀化元件125。在本实施例中,反射镜124为凹面非球面反射镜。而光均匀化元件125为阵列透镜(FlyeyeLens)。而光经过光均匀化元件125后,光线会经过用以延长后焦距长度的中继透镜126并被全反射棱镜(TIRPRISM)127反射进入光阀14。而光阀14将投影用照明光转换为影像光PL后输出,并穿透该全反射棱镜以进入投影镜头16。而在本实施例中,光阀14是运用数位光学处理技术(DLP)的数位微型镜片装置(DMD)芯片,但其亦可为LCD等其它可将照明光转换为影像光的装置。前述的芯片可为具有矩型对角线大小约为0.47英吋的反射表面,前述反射表面具有多个微型反射镜,而每个微型反射镜的高宽为5.4um,而各个微型反射镜为一个像素,前述芯片高度方向及水平方向分别具有1920以及1080个像素。而芯片的有效区域的高(H)及宽(V)分别约为10.37mm以及5.832mm。而光阀14也可以利用液晶面板等其他可将照明光转换成影像光的元件。而除了前述的例子外,合光元件组128亦可包括准直镜,均光元件(如透镜矩阵flyeyes或积分柱Rod)、加入色轮(colorwheel)、分光镜、全内反射棱镜(TIRPRISM)、具有屈光度的透镜(例如是场镜)的其中一者或是其组合。而光阀可以是数位微型镜片装置(DMD)、液晶(LCD)或是其他具有把照明光转化成影像光功能者,但是光阀并不以此为限,光阀亦可以是表面具有图案的投影胶片或是摄影底片等非耗电式元件。再者,请一并参酌图7。由图可见,控制电路,在本实施例为控制电路板,可分别对投影光源、光阀、镜头等元件或装置以直接或是间接的电性耦接,以分别地对各者进行控制。通常来说,控制电路板11多会包括相对于特定指令的单片机或是逻辑电路。同时,控制电路板11亦可包括多数个可供接头固定的接口,例如是并行接口(例如是基本I/O接口、LPT)、串行接口(例如是UART,USB,I2C,SPI)、显示器介面(例如是HDMI、VGA)或是电源供应连接接口等各种不同种类的连接介面。而在本实施例中,投影机10的控制电路板11是支援USB-TYPEC型连接线、I2C协定的相对应型号的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投影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投影系统,其特征是,包括:外罩,设有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该第一开口有第一轴向,该第二开口有第二轴向;和投影机,设置在所述外罩中,所述投影机设有投影镜头,所述投影镜头朝向所述第一开口;其中,所述第一轴向与所述第二轴向之间具有最小夹角,所述最小夹角介于20度至170度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9.13 TW 1051301101.一种投影系统,其特征是,包括:外罩,设有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该第一开口有第一轴向,该第二开口有第二轴向;和投影机,设置在所述外罩中,所述投影机设有投影镜头,所述投影镜头朝向所述第一开口;其中,所述第一轴向与所述第二轴向之间具有最小夹角,所述最小夹角介于20度至170度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系统,其特征是,其还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外罩间设有活动接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投影系统还包括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投影机间设有活动接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活动接头为万向接头。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投影系统,其特征是,其还包括三个不同颜色的发光元件、分光镜组、光阀和投影镜头。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投影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杆还连接到基座。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投影系统,其特征是,其还包括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投影机的所述投影镜头朝向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第二状态中,所述投影机的所述投影镜头朝向所述第二开口。8.一种投影系统,其特征是,包括:外罩,设有容置空间、第一出光口以及第二出口;投影机,设有投影镜头,所述投影镜头朝向所述第一出光口;和照明光源,所述照明光源朝向所述第二出光口。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投影系统,其特征是,其还包括光源、均光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志鸿李嘉樟云麒锥罗源锦蔡智善林己文
申请(专利权)人:扬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