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厂房工矿灯用60度半角的光学透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11833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0 2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厂房工矿灯用60度半角的光学透镜,包括透镜主体和均光主体,均光主体共轴线设置于透镜主体的顶部,透镜主体设置为包括安装部、透镜部和光源腔,安装部共轴线且一体成型设置于透镜部的顶部,透镜部位于安装部下方的侧壁设置为反射面,透镜部的顶壁设置为透射面,反射面沿其轴线方向的截面设置为呈碗状,反射面的顶部至其底部的距离设置为11.86mm,透射面的外壁面上共轴线且相配合设置均光主体,光源腔共轴线开设于透镜部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该光学透镜,能够有效缩小工矿灯的光束角,使其发光角度为60度,并可对其LED光源的出射光线进行分解,以保证工矿灯的出射光线分布均匀,提高对LED光源的光线利用率。

Optical lens with a 60 degree angle of the lamp pla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厂房工矿灯用60度半角的光学透镜
本技术涉及工矿灯用配光光学透镜
,尤其涉及一种厂房工矿灯用60度半角的光学透镜。
技术介绍
厂矿企业作业车间多是封闭的,很少能依赖自然光线,因此常采用工矿灯实现其工作面的照明。工矿灯往往使用的时间久、频率高,且其常为白炽灯,不仅耗电量大,而且不易清洗,导致其使用寿命较短。由于LED具有体积小、寿命长、电光效率高以及环保节能等诸多优点,从而使得LED工矿灯逐渐取代了白炽灯工矿灯在厂矿企业作业车间的应用。但是,LED本身的发光角度多在115°-125°之间,光束角较大且分散,根据厂矿企业厂房高度、布局的不同,通常需要改变其光束角才能达到均匀的照明效果,故不仅易出现光损失、光浪费现象,而且也无法满足工作面的照明要求。为减小LED的光束角,增加其有效光,目前多通过LED光学透镜实现对LED发光角度的调整,以充分利用光束,然而现有的光学透镜虽然可以缩小LED光源的光束角,但其尚未有专门针对LED光源的发光角度为20度设置的光学透镜,且不能保证出射光线的良好均匀分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有效缩小工矿灯的光束角,使其发光角度为60度,并可对其LED光源的出射光线进行分解,以保证工矿灯的出射光线分布均匀,提高对LED光源的光线利用率,且避免眩光影响的厂房工矿灯用60度半角的光学透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厂房工矿灯用60度半角的光学透镜,其中所述厂房工矿灯用60度半角的光学透镜包括透镜主体和均光主体,所述均光主体共轴线设置于所述透镜主体的顶部;所述透镜主体设置为包括安装部、透镜部和光源腔,所述安装部共轴线且一体成型设置于所述透镜部的顶部,所述透镜部位于所述安装部下方的侧壁设置为反射面,且该透镜部的顶壁设置为透射面,所述反射面沿其轴线方向的截面设置为呈碗状,且该反射面的顶部至其底部的距离设置为11.86mm,所述透射面的外壁面上共轴线且相配合设置所述均光主体,所述光源腔共轴线开设于所述透镜部的底部;所述均光主体的顶壁至所述透镜部的底壁的间距设置为13.37mm。进一步地,所述反射面沿其轴线方向的截面面积由下至上逐渐增大,所述反射面连接所述安装部下端的部分的直径设置为17.40mm,且该反射面的底部直径设置为7.74mm。进一步地,所述光源腔的顶壁设置为向所述透镜部的底部凸起的折射面,所述光源腔的侧壁的顶部直径设置为6.23mm,且该光源腔的侧壁的底部直径设置为7.56mm。进一步地,所述反射面的内壁面上设置全反射棱镜,所述透射面的内壁面上共轴线设置凸透镜。进一步地,所述均光主体设置为复眼透镜,所述复眼透镜的顶壁的直径设置为17.40~22.11mm。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设置为包括透镜卡檐和透镜卡槽,所述透镜卡檐与所述透镜卡槽均设置为两组,两组所述透镜卡檐相对应设置于所述透镜部的顶部的前后侧壁面上,两组所述透镜卡槽相对应设置于所述透镜部的顶部的左右侧壁面上。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通过透镜主体和均光主体的配合,能够使得LED光源经过透镜主体的作用有效缩小其光束角,并在均光主体的辅助下,将由透镜主体出射的光线进行分解,以保证工矿灯的出射光线分布均匀,提高对LED光源的光线利用率。(2)通过透镜主体的安装部,既能保证工矿灯二次配光时对透镜主体的良好设置,且其与透镜部的一体成型结构又简化了配光装配过程,而透镜部的反射面与透射面的结构设置则可对光源腔内LED光源发出的光线进行配光处理,其中,反射面的高度设置为11.86mm、顶端直径为17.40mm、底端直径为7.74mm的参数设置以及其沿轴线方向的截面面积由下至上逐渐增大的碗状设计,能够使得光源腔内LED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该透镜部后的半角为60度,即该LED光源的光在空间中的分布情况为其法向0°与其二分之一最大发光强度值之间的夹角为60°,从而实现对LED光源光线的汇聚,使其发光角度变小,且避免眩光影响。(3)通过均光主体顶壁与透镜部底壁之间的距离设置,并结合透镜部反射面部分的结构,能够进一步保证对透镜主体出射的光线进行分解,使得工矿灯的出射光线分布均匀。(4)通过光源腔的顶壁为向透镜部底部凸起的折射面、其侧壁的顶部直径为6.23mm以及底部直径设置为7.56mm的结构及参数设置,能够辅助实现LED光源经该透镜主体配光后的半角为60度,以充分利用光束,保证工业厂房的照明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工矿灯LED光源的光学配光曲线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工矿灯LED光源的光学配光曲线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4中B-B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4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4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0-透镜主体,101-安装部,1011-透镜卡檐,1012-透镜卡槽,102-透镜部,1021-反射面,1022-透射面,103-光源腔,1031-折射面,20-均光主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描述。如图2-图8所示,一种厂房工矿灯用60度半角的光学透镜,包括透镜主体10和均光主体20,均光主体20共轴线设置于透镜主体10的顶部,通过透镜主体10和均光主体20的配合,能够使得LED光源经过透镜主体10的作用有效缩小其光束角,并在均光主体20的辅助下,将由透镜主体10出射的光线进行分解,以保证工矿灯的出射光线分布均匀,提高对LED光源的光线利用率。透镜主体10设置为包括安装部101、透镜部102和光源腔103,安装部101共轴线且一体成型设置于透镜部102的顶部,透镜部102位于安装部101下方的侧壁设置为反射面1021,且该透镜部102的顶壁设置为透射面1022,反射面1021沿其轴线方向的截面设置为呈碗状,且该反射面1021的顶部至其底部的距离设置为11.86mm,透射面1022的外壁面上共轴线且相配合设置均光主体20,光源腔103共轴线开设于透镜部102的底部。反射面1021沿其轴线方向的截面面积由下至上逐渐增大,反射面1021连接安装部101下端的部分的直径设置为17.40mm,且该反射面1021的底部直径设置为7.74mm,通过透镜主体10的安装部101,既能保证工矿灯二次配光时对透镜主体10的良好设置,且其与透镜部102的一体成型结构又简化了配光装配过程,而透镜部102的反射面1021与透射面1022的结构设置则可对光源腔内LED光源发出的光线进行配光处理,其中,反射面1021的高度设置为11.86mm、顶端直径为17.40mm、底端直径为7.74mm以及其沿轴线方向的截面面积由下至上逐渐增大的碗状设计,能够使得光源腔103内LED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该透镜部102后的半角为60度,即该LED光源的光在空间中的分布情况为其法向0°与其二分之一最大发光强度值之间的夹角为60°,从而实现对LED光源光线的汇聚,使其发光角度变小,且避免眩光影响。均光主体20的顶壁至透镜部102的底壁的间距设置为13.37mm,通过均光主体20顶壁与透镜部102底壁之间的距离设置,并结合透镜部102反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厂房工矿灯用60度半角的光学透镜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厂房工矿灯用60度半角的光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厂房工矿灯用60度半角的光学透镜包括透镜主体和均光主体,所述均光主体共轴线设置于所述透镜主体的顶部;所述透镜主体设置为包括安装部、透镜部和光源腔,所述安装部共轴线且一体成型设置于所述透镜部的顶部,所述透镜部位于所述安装部下方的侧壁设置为反射面,且该透镜部的顶壁设置为透射面,所述反射面沿其轴线方向的截面设置为呈碗状,且该反射面的顶部至其底部的距离设置为11.86mm,所述透射面的外壁面上共轴线且相配合设置所述均光主体,所述光源腔共轴线开设于所述透镜部的底部;所述均光主体的顶壁至所述透镜部的底壁的间距设置为13.37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厂房工矿灯用60度半角的光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厂房工矿灯用60度半角的光学透镜包括透镜主体和均光主体,所述均光主体共轴线设置于所述透镜主体的顶部;所述透镜主体设置为包括安装部、透镜部和光源腔,所述安装部共轴线且一体成型设置于所述透镜部的顶部,所述透镜部位于所述安装部下方的侧壁设置为反射面,且该透镜部的顶壁设置为透射面,所述反射面沿其轴线方向的截面设置为呈碗状,且该反射面的顶部至其底部的距离设置为11.86mm,所述透射面的外壁面上共轴线且相配合设置所述均光主体,所述光源腔共轴线开设于所述透镜部的底部;所述均光主体的顶壁至所述透镜部的底壁的间距设置为13.37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厂房工矿灯用60度半角的光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面沿其轴线方向的截面面积由下至上逐渐增大,所述反射面连接所述安装部下端的部分的直径设置为17.40mm,且该反射面的底部直径设置为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坤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海东光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