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登登专利>正文

窗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1057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0 2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窗户结构,特别是一种防水性好、减少晃动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窗户结构。内窗扇上边框和内窗扇下边框分别与内侧双径限位槽和内侧滑轨配合;外侧支撑座上设置有外侧滑轨,外侧上支撑座上设置有相应的外侧双径限位槽,外窗扇的外窗扇上边框和外窗扇下边框分别与外侧双径限位槽和外侧滑轨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窗户结构,通过内侧双径限位槽、外侧双径限位槽等的设计,内侧下支撑座高于外侧下支撑座,这样设计使得窗扇的稳定性更高,减少了晃动,而且起到了较好的防水作用;在窗扇上边框上设置有间隙调节装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调节窗扇晃动的间隙,不会因为外力及使用时间来影响窗扇的晃动间隙。

Window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window structure, in particular a window structure with good waterproof, less sloshing, simple structure and convenient use. In the window sash frame frame and the inner sash respectively and the inner diameter of double spacing groove and the inner slide fit; lateral supporting seat is arranged on the lateral slide, lateral supporting seat is provid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outer diameter double spacing groove, the outer sash on the outer sash frame and the outer window sash frame respectively with double lateral diameter the limiting groove and lateral slide fit. The structure of the utility model, the inner diameter of double spacing groove, double lateral diameter limiting groove, inside the lower supporting seat above the lateral support seat, this design makes the sash higher stability, reduce shaking, and play a better waterproof effect; the sash has gap adjusting device set the border, clearance can be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needs of the sash shaking, not because of external force and the use of time to influence the sloshing clearance window sas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窗户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窗户结构,特别是一种防水性好、减少晃动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窗户结构。
技术介绍
现代的窗户(window)的窗由窗框、玻璃和活动构件(铰链、执手、滑轮等)三部分组成。窗框负责支撑窗体的主结构,可以是木材、金属、陶瓷或塑料材料,透明部分依附在窗框上,可以是纸、布、丝绸或玻璃材料。活动构件主要以金属材料为主,在人手触及的地方也可能包裹以塑料等绝热材料。市场上常见的推拉窗上滑为单径设计,并且无高低设计,一般常见的窗户,在设计上滑和窗扇时,会采用在窗扇上方上,用塑料件和门窗毛条来,稳定窗扇前后晃动的间隙,但会因为时间的推移,塑料件和毛条的老化,间隙会越来越大,密封性降低,造成较大晃动。另外,推拉窗扇防坠落设计,市场上常见的推拉窗一般会采用把下滑外径设计的比内径高,然后窗扇从里面向外安装,但这样防水性能不强,特别是在又刮风又下雨的天气下,根本起不到防水防风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一种防水性好、减少晃动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窗户结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技术方案是:窗户结构,包括下窗框和上窗框,所述的下窗框包括内侧下支撑座和外侧下支撑座,所述的上窗框包括相应的内侧上支撑座和外侧上支撑座;所述的内侧下支撑座高于外侧下支撑座;还包括有内窗扇和外窗扇,在所述的内侧下支撑座上设置有内侧滑轨,在内侧上支撑座上设置有与该内侧滑轨对应的内侧双径限位槽,所述的内窗扇的内窗扇上边框和内窗扇下边框分别与所述的内侧双径限位槽和内侧滑轨配合;所述的外侧支撑座上设置有外侧滑轨,所述的外侧上支撑座上设置有相应的外侧双径限位槽,所述的外窗扇的外窗扇上边框和外窗扇下边框分别与所述的外侧双径限位槽和外侧滑轨配合。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的内侧下支撑座比所述的外侧下支撑座高15mm—30mm,且该内侧下支撑座的外侧面向外倾斜。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的内侧下支撑座比所述的外侧下支撑座高20mm。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的内窗扇上边框安装有与所述内侧双径限位槽配合的第一间隙调节装置,所述的外窗扇上边框安装有与外侧双径限位槽配合的第二间隙调节装置。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的第一间隙调节装置和第二间隙调节装置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安装板、移动板以及旋转板,所述的安装板的一端设置有弧形槽,另一端设置有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在该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上设置有螺栓孔并配合有相应的螺栓;所述的移动板置于安装板的表面,且下端设置有与螺栓螺纹配合的螺栓连接缺口,所述的旋转板通过销轴铆接在移动板的上端;在所述的旋转板的上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上滚轮和下滚轮,所述的上滚轮的中心轴贯穿旋转板并滑动配合在弧形槽中。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的上滚轮和下滚轮均采用弹性橡胶制作而成。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的在所述的安装板上设置有安装螺栓孔并配合有相应的安装螺栓。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还包括有纱窗扇,在所述的外侧上支撑座上和外侧下支撑座上分别设置有纱窗扇上单径限位块和纱窗扇下单径限位块,所述的纱窗扇的纱窗扇上边框和纱窗扇下边框分别与该纱窗扇上单径限位块和纱窗扇下单径限位块配合。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的内窗扇下边框通过内窗扇滚轮与内侧滑轨配合,所述的外窗扇下边框通过外窗扇滚轮与外侧滑轨配合。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的内侧下支撑座的外侧面设置有与外窗扇配合的密封胶条和毛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窗户结构,通过内侧双径限位槽、外侧双径限位槽等的设计,内侧下支撑座高于外侧下支撑座,这样设计使得窗扇的稳定性更高,减少了晃动,而且起到了较好的防水作用;在内窗扇上边框上设置有第一间隙调节装置,在外窗扇上边框上设置有第二间隙调节装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调节窗扇晃动的间隙,不会因为外力及使用时间来影响窗扇的晃动间隙。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窗户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窗户结构的第一间隙调节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1—下窗框;2—上窗框;3—内侧上支撑座;4—内侧双径限位槽;5—第一间隙调节装置;6—内窗扇上边框;7—内窗扇下边框;8—内窗扇滚轮;9—内侧滑轨;10—内侧下支撑座;11—外侧下支撑座;12—外侧上支撑座;13—第二间隙调节装置;14—外窗扇上边框;15—外窗扇下边框;16—外窗扇滚轮;17—外侧滑轨;18—纱窗扇上边框;19—纱窗扇下边框;20—安装板;21—移动板;22—旋转板;23—上滚轮;24—中心轴;25—弧形槽;26—下滚轮;27—螺栓连接缺口;28—螺栓;29—安装螺栓孔;30—第一竖板;31—第二竖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面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窗户结构,包括下窗框1和上窗框2,所述的下窗框1包括内侧下支撑座10和外侧下支撑座11,所述的上窗框2包括相应的内侧上支撑座3和外侧上支撑座12;所述的内侧下支撑座10高于外侧下支撑座11;还包括有内窗扇和外窗扇,在所述的内侧下支撑座10上设置有内侧滑轨9,在内侧上支撑座3上设置有与该内侧滑轨对应的内侧双径限位槽4,所述的内窗扇的内窗扇上边框6和内窗扇下边框7分别与所述的内侧双径限位槽4和内侧滑轨9配合;所述的外侧支撑座11上设置有外侧滑轨17,所述的外侧上支撑座12上设置有相应的外侧双径限位槽,所述的外窗扇的外窗扇上边框14和外窗扇下边框15分别与所述的外侧双径限位槽和外侧滑轨17配合。本技术的窗户结构,通过内侧双径限位槽4、外侧双径限位槽等的设计,内侧下支撑座10高于外侧下支撑座11,这样设计使得窗扇的稳定性更高,减少了晃动,而且起到了较好的防水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只是列举了内侧外侧两层窗扇的结构情况,在一些特定的客户需求中,还可以根据需求做成三层窗扇、四层窗扇等多层窗扇,每层窗扇的支撑座依次降低或者齐平。实施例2:作为优选的,为更好地实现本技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的内侧下支撑座10比所述的外侧下支撑座11高15mm—30mm,且该内侧下支撑座10的外侧面向外倾斜,落差较大,并且是向外倾斜,这样会更有利于排水。实施例3:作为优选的,为更好地实现本技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窗户结构

【技术保护点】
窗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窗框(1)和上窗框(2),所述的下窗框(1)包括内侧下支撑座(10)和外侧下支撑座(11),所述的上窗框(2)包括相应的内侧上支撑座(3)和外侧上支撑座(12);所述的内侧下支撑座(10)高于外侧下支撑座(11);还包括有内窗扇和外窗扇,在所述的内侧下支撑座(10)上设置有内侧滑轨(9),在内侧上支撑座(3)上设置有与该内侧滑轨对应的内侧双径限位槽(4),所述的内窗扇的内窗扇上边框(6)和内窗扇下边框(7)分别与所述的内侧双径限位槽(4)和内侧滑轨(9)配合;所述的外侧支撑座(11)上设置有外侧滑轨(17),所述的外侧上支撑座(12)上设置有相应的外侧双径限位槽,所述的外窗扇的外窗扇上边框(14)和外窗扇下边框(15)分别与所述的外侧双径限位槽和外侧滑轨(17)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窗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窗框(1)和上窗框(2),所述的下窗框(1)包括内侧下支撑座(10)和外侧下支撑座(11),所述的上窗框(2)包括相应的内侧上支撑座(3)和外侧上支撑座(12);所述的内侧下支撑座(10)高于外侧下支撑座(11);还包括有内窗扇和外窗扇,在所述的内侧下支撑座(10)上设置有内侧滑轨(9),在内侧上支撑座(3)上设置有与该内侧滑轨对应的内侧双径限位槽(4),所述的内窗扇的内窗扇上边框(6)和内窗扇下边框(7)分别与所述的内侧双径限位槽(4)和内侧滑轨(9)配合;所述的外侧支撑座(11)上设置有外侧滑轨(17),所述的外侧上支撑座(12)上设置有相应的外侧双径限位槽,所述的外窗扇的外窗扇上边框(14)和外窗扇下边框(15)分别与所述的外侧双径限位槽和外侧滑轨(17)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侧下支撑座(10)比所述的外侧下支撑座(11)高15mm—30mm,且该内侧下支撑座(10)的外侧面向外倾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侧下支撑座(10)比所述的外侧下支撑座(11)高20mm。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窗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窗扇上边框(6)安装有与所述内侧双径限位槽(4)配合的第一间隙调节装置(5),所述的外窗扇上边框(14)安装有与外侧双径限位槽配合的第二间隙调节装置(1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窗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间隙调节装置(5)和第二间隙调节装置(13)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安装板(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登登
申请(专利权)人:王登登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