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景观河湖浮污智能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509860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0 2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城市景观河湖浮污智能收集装置,包括浮圈、罩筒、滤网袋收纳箱、收口导轨槽、滤网袋、集水池、水泵、中控器、出水管等;浮圈使整个装置漂浮于水面,罩筒、滤网袋收纳箱、收口导轨槽、滤网袋用于污染物的收集,水泵用于抽取污水和提供驱动;回收绳、浮板用于污染物的运移回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种能够长时间自动化的在污染水域进行移动清理工作,通过智能定位移动完成河流湖泊大范围水域漂浮污染物的自动过滤收集、自动运移集中的工作。

An intelligent collection device for river and lake floating pollution in urban landsca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城市景观河湖浮污智能收集装置
本技术涉及河流湖泊污染清理领域,特别是城市景观河湖浮污智能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水体污染物收集设备,用于河道的,多采用拦污栅等装置,依靠河流流动水力冲击,拦截污染物,并实对过流水体的清污目标;而城市河湖水流缓慢甚至静止,多采用捞网,人工移动,收集污染物,但耗时长、效率低、成本高;此外,通过浮筒等进行的污染物收集,大多固定在一个位置,当一个区域污染物清理完毕后,无法自动前往另外一个区域进行清理,同时污染物运移集中还需要人工协助完成。为此,需要一种能够长时间自动化运行的水污染区清理装置,使用一套设备就能完成大范围水域污染物清理、运移、集中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城市景观河湖浮污智能收集装置,实现河流湖泊漂浮污染物的自动过滤收集、自动运移集中的目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城市景观河湖浮污智能收集装置,包括浮圈、罩筒、滤网袋收纳箱、收口导轨、收口导轨槽、张拉绳、滤网袋、集水池、水泵、中控器、出水管;所述的浮圈固定在罩筒顶部开口外侧,浮圈可充气调节大小,用于承托罩筒,并防止罩筒在移动过程中倾倒;其中,所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城市景观河湖浮污智能收集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城市景观河湖浮污智能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浮圈(1)、罩筒(2)、滤网袋收纳箱(3)、收口导轨(4)、收口导轨槽(5)、张拉绳(6)、滤网袋(7)、集水池(8)、水泵(9)、中控器(10)、出水管(11);所述的浮圈(1)固定在罩筒(2)顶部开口外侧,浮圈(1)可充气调节大小,用于承托罩筒(2),并防止罩筒(2)在移动过程中倾倒;所述的罩筒(2)顶部开口内侧一圈为收口导轨槽(5),内固定有环形收口导轨(4),罩筒(2)上部的前端固定有滤网袋收纳箱(3),收纳箱里有收纳条(12),为柔性材料,可将未使用的滤网袋(7)按顺序压缩收纳备用;收纳条尾部(13)可插入收口导轨头部(14),进行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景观河湖浮污智能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浮圈(1)、罩筒(2)、滤网袋收纳箱(3)、收口导轨(4)、收口导轨槽(5)、张拉绳(6)、滤网袋(7)、集水池(8)、水泵(9)、中控器(10)、出水管(11);所述的浮圈(1)固定在罩筒(2)顶部开口外侧,浮圈(1)可充气调节大小,用于承托罩筒(2),并防止罩筒(2)在移动过程中倾倒;所述的罩筒(2)顶部开口内侧一圈为收口导轨槽(5),内固定有环形收口导轨(4),罩筒(2)上部的前端固定有滤网袋收纳箱(3),收纳箱里有收纳条(12),为柔性材料,可将未使用的滤网袋(7)按顺序压缩收纳备用;收纳条尾部(13)可插入收口导轨头部(14),进行连接,从而通过张拉绳(6)的牵引,将备用的滤网袋(7)拉入罩筒(2)内部;所述的罩筒(2)内部为空腔,安装有集水池(8),集水池(8)上部为正在使用的滤网袋(7),滤网袋(7)挂在收口导轨(4)上,所述的滤网袋(7)将罩筒(2)进口流入的污水过滤,截留浮污,将清水滴漏流入集水池(8);所述的罩筒(2)下部为水泵(9),抽取集水池(8)中水体,水泵(9)出口连接出水管(11),通过出水管(11)泵力驱动排出水体;所述的滤网袋(7)开口部位为滤网袋收口(15),为管状,可收紧和张拉,可被张拉绳(6)穿过固定,通过收口导轨(4)和张拉绳(6)实现滤网袋收口(15)的形状位置固定;所述的张拉绳(6)上有卡节(16),收口导轨槽(5)前端和后端有卡环(17),卡环(17)可以张开和闭合,通过卡节(16)和卡环(17)的闭合,共同定位使滤网袋(7)位于集水池(8)上方,并对齐罩筒(2)进口;所述的中控器(10)位于出水管(11)上部,防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景观河湖浮污智能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尾舵(18),用于驱动运移;所述的尾舵(18)位于罩筒(2)尾部外侧、出水管(11)上部;所述的尾舵(18)包括尾杆(19)、尾轴(20)、尾叶(21);尾杆(19)固定在罩筒(2)上,通过尾轴(20)连接尾叶(21),尾叶(21)为厚不锈钢叶片,横截面为纺锤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阳何勇军范光亚徐海峰李宏恩李卓李铮尹志灏
申请(专利权)人: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