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06776 阅读:3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0 2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充电器结构,包括:充电器壳体,充电器壳体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充电线路板和金属基板,充电线路板与金属基板固定连接,且充电线路板和金属基板容纳于充电器壳体内,其中,充电线路板与第一卡槽卡接,以及金属基板与第二卡槽卡接,使充电线路板可拆卸组装于充电器壳体内。本方案提供的充电器结构,能够通过金属基板将充电线路板上的热量传递至充电器壳体上来实现散热,以降低充电线路板的温度,从而减少热损坏的情况,同时可以将容纳有充电线路板的充电器壳体固定在室内外各种环境中以方便对电动车进行充电,减少充电器壳体被风吹落而导致的充电插头被拽掉或充电线被扯断的情况,使充电过程更加安全。

Charger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harger structure includes a charger shell, inner wall of the shell of the charger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groove and a second groove; the charging circuit board and a metal substrate, the charging circuit board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metal substrate, and a charging circuit board and a metal substrate accommodated in the charger shell, wherein, the charging circuit the first plate and the clamping slots, and the metal substrate and the second clamping slots, the charging circuit board can be disassembled and assembled in the charger shell.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charger structure, can pass through the metal substrate charging circuit board heat transfer to the charger shell to achieve cooling, in order to reduce the temperature of the charging circuit board, thereby reducing thermal damage, and can be accommodated with the charger shell charging circuit board is fixed on a variety of indoor and outdoor environment to facilitate the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to reduce the charging plug of the charger casing caused by the wind were pulled out of the broken line or charging, the charging process more sec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器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动车充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充电器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充电器结构一般是通过螺钉将充电线路板固定在充电器壳体内,由于在长期使用的情况下螺钉容易松动,导致充电线路板容易相对于充电器壳体产生晃动,同时由于充电器壳体一般采用塑料材质,且缺少相应的散热结构,因而导致组装于充电器壳体内部的充电线路板散热效果较差,进而影响充电效率。另外,在城市街道和公路上还没有固定的充电器结构给途中需要临时充电的电动自行车充电,即使在住宅小区的停车区域内,当需要给电动自行车充电时也存在严重的私拉乱接现象,用户在室外给电动自行车充电时,一般会将充电器直接放置在电动自行车附近,存在很大的被盗隐患,同时,如果充电器摆放不妥,还会导致充电线随风摇晃以及该充电器被风吹落的情况,进而使充电线摩擦受损,导致用电很不安全,极易发生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器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充电器结构,包括:充电器壳体,充电器壳体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充电线路板和金属基板,充电线路板与金属基板固定连接,且充电线路板和金属基板容纳于充电器壳体内,其中,充电线路板与第一卡槽卡接,以及金属基板与第二卡槽卡接,使充电线路板可拆卸组装于充电器壳体内。在该技术方案中,充电器壳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在金属基板固定连接在充电线路板上之后,将其一同组装于充电器壳体内,并使充电线路板与第一卡槽卡接,以及金属基板与第二卡槽卡接,实现充电线路板可拆卸组装于充电器壳体内,其中,由于金属基板具有较高的导热能力,通过将金属基板固定在充电线路板上,并使金属基板的另一端与充电器壳体内侧壁上的第二卡槽卡接,能够将充电线路板上的热量传递至充电器壳体上,以便于通过充电器壳体进行散热,降低充电线路板的温度,从而减小充电线路板热损坏的风险,降低安全隐患,提高充电效率,该充电器结构简单,不仅能够将充电线路板稳定可靠地固定在充电器壳体内,且便于拆装,同时使得充电器壳体的整体外观整齐,实用性高。另外,本技术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充电器结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充电器壳体包括:相配合的壳体底座、壳体侧壁和壳体上盖,合围形成充电器壳体,其中,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均设于壳体侧壁上,壳体侧壁包括:铝壳体侧壁、铜壳体侧壁和铝合金壳体侧壁。在该技术方案中,充电器壳体由壳体底座、壳体侧壁和壳体上盖合围形成,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均设于壳体侧壁上,通过充电线路板与第一卡槽卡接,以及金属基板与第二卡槽卡接,使充电线路板可拆卸组装于充电器壳体内,同时壳体底座还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使充电线路板能够稳定可靠地固定在充电器壳体内,在振动或受到碰撞时,充电线路板不易产生晃动,其中,壳体侧壁包括铝壳体侧壁、铜壳体侧壁和铝合金壳体侧壁,由于铝壳体侧壁、铜壳体侧壁和铝合金壳体侧壁的导热系数较高,因而能够将充电线路板上的大部分热量传递至壳体侧壁上进行散热,以提高充电器结构的安全性,进而提升充电效率,提高充电结构的使用寿命。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充电插头,通过充电导线连接至充电线路板的输出端,充电插头被配置为可以与充电器壳体固定和分离。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与充电线路板的输出端相连的充电插头可以与充电器壳体固定和分离,在充电完成之后,通过将充电插头固定在充电器壳体上,能够有效减小充电导线随风摇晃的情况,从而减小对充电导线以及充电插头的磨损,提高充电导线以及充电插头的使用寿命。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一磁吸体,组装于壳体上盖上,充电插头上设有与第一磁吸体相配合的第二磁吸体。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壳体上盖上组装第一磁吸体,并在充电插头上设置与第一磁吸体配合的第二磁吸体,能够在充电插头靠近第一磁吸体时,使第二磁吸体与第一磁吸体自动吸合,从而将充电插头吸合在指定的位置,实现对充电插头的固定。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导光柱,壳体上盖上设有连通充电器壳体内部和充电器壳体外部的导光孔,导光柱卡接于导光孔内;导光板,盖设于导光孔上,并与壳体上盖固定连接,其中,导光板包括亚克力板和PC板。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导光柱,并使其卡接于导光孔中,便于显示充电线路板上的指示灯的变化状态,通过在导光柱上设置亚克力板或PC板,能够增强导光效果,便于用户判断充电线路板的当前运行状态,提高实用性,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支撑件,支撑件的第一端可与壳体底座固定连接,支撑件的第二端能够固定连接在指定平面上。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支撑件,并使支撑件的第一端与壳体底座固定连接,在进行充电时可以将充电器结构固定在指定平面上,一方面能够防止充电器结构被盗,另一方面能够降低安全隐患,减小外部环境对充电器结构的影响,以防充电器结构被风吹落而导致充电插头被拽掉或充电线被扯断,使充电过程更加安全,从而提升用户体验。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支撑件的第二端设有固定座,固定座上设有至少一个连接孔,在连接孔为多个时,以支撑件的中轴线呈圆周阵列设置。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支撑件的第二端设置固定座,且在固定座上设置连接孔,方便将固定座固定在指定平面上。通过以支撑件的中轴线圆周阵列设置多个连接孔,提高连接可靠性,使支撑件与指定平面不易分离,增强防盗效果。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翻折部,固设于壳体底座的边缘位置,支撑件的第一端卡接于翻折部的内侧,并通过连接件使支撑件的第一端与壳体底座固定连接。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壳体底座的边缘位置设置翻折部,能够使支撑件的第一端卡接于翻折部的内侧,以实现对充电器壳体的周向限位,之后通过连接件使支撑件的第一端与壳体底座固定连接,提高连接可靠性,在风力较大或者受到撞击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地产生错位。其中,翻折部为环形挡板,或沿壳体底座的中轴线呈圆周阵列的多个竖板。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保护罩,环绕支撑件第一端与壳体底座的连接部位设置,其中,保护罩上开设有通孔,与充电线路板相连的充电导线穿过连接部位,并通过通孔引出至保护罩的外侧,其中,充电导线包括与充电线路板输出端相连的导线以及与充电线路板输入端相连的导线。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环绕支撑件与壳体底座的连接部位设置保护罩,一方面能够保护连接部位不易受损,另一方面使充电器结构的外观整齐。另外,通过在保护罩上设置通孔,使与充电线路板相连的充电导线穿过连接部位后,能够通过通孔引出至保护罩的外侧,使充电导线整齐,便于整理,不易出现由于线路乱而导致的安全问题。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金属基板包括:铝基板、铜基板和铝合金基板。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铝基板、铜基板和铝合金基板的导热系数较高,因而将铝基板、铜基板和/或铝合金基板作为金属基板,能够将充电线路板上产生的大部分热量传递至充电器壳体上进行散热,以提高充电器结构的安全性能。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充电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充电器结构的剖视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充电器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电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器壳体,所述充电器壳体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充电线路板和金属基板,所述充电线路板与所述金属基板固定连接,且所述充电线路板和所述金属基板容纳于所述充电器壳体内,其中,所述充电线路板与所述第一卡槽卡接,以及所述金属基板与所述第二卡槽卡接,使所述充电线路板可拆卸组装于所述充电器壳体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器壳体,所述充电器壳体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充电线路板和金属基板,所述充电线路板与所述金属基板固定连接,且所述充电线路板和所述金属基板容纳于所述充电器壳体内,其中,所述充电线路板与所述第一卡槽卡接,以及所述金属基板与所述第二卡槽卡接,使所述充电线路板可拆卸组装于所述充电器壳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壳体包括:相配合的壳体底座、壳体侧壁和壳体上盖,合围形成所述充电器壳体,其中,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均设于所述壳体侧壁上,所述壳体侧壁包括:铝壳体侧壁、铜壳体侧壁和铝合金壳体侧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充电插头,通过充电导线连接至所述充电线路板的输出端,所述充电插头被配置为可以与所述充电器壳体固定和分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磁吸体,组装于所述壳体上盖上,所述充电插头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磁吸体相配合的第二磁吸体。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光柱,所述壳体上盖上设有连通所述充电器壳体内部和所述充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捷胡继红倪博原冯春献王松根孙北京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绿源电动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