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体育教学用鞍马,尤其涉及一种体育教学用便捷型鞍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移动便利,取放便利的体育教学用便捷型鞍马。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体育教学用便捷型鞍马,包括有鞍马等;用于移动的车轮与安装箱底部滚动式连接,支撑板固接于安装箱内,用于控制升降机构运作的驱动机构固接于支撑板顶部,升降机构与驱动机构的输出端固接,安装箱顶部开设有供升降机构通过的一字孔,鞍马与升降机构的输出端固接,用于固定车轮的固定机构固接于安装箱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驱动机构、升降机构和固定机构的配合,对鞍马进行便捷的升降和移动,达到了提高鞍马的使用效率的效果。
With a convenient Horse Sports Teach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体育教学用便捷型鞍马
本技术涉及一种体育教学用鞍马,尤其涉及一种体育教学用便捷型鞍马。
技术介绍
体育用品就是在进行体育教育、竞技运动和身体锻炼的过程中所使用到的所有物品的统称,体育用品一词和体育一词的出现是紧密相连的。体育指的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直译为身体的教育,简称为体育。我国体育历史悠久,但“体育”却是一个外来词。它最早见于20世纪初的清末。1902年左右,一些在日本留学的学生从日本传来了“体育”这一术语。随着西方文化不断涌入我国,学校体育的内容也从单一的体操向多元化发展,课堂上出现了篮球、田径、鞍马等。鞍马是竞技体操项目之一,只有男子体操有这个项目。起初是金属架子支撑木头制作包裹皮革的“马”,马体上有一对铁环。现在大部分支架采用新型的塑料或合成金属,而“马”用塑料制作。现有的体育教学用鞍马存在移动不便,取放不便的缺点,因此亟需研发一种移动便利,取放便利的体育教学用便捷型鞍马。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的体育教学用鞍马存在移动不便,取放不便的缺点,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移动便利,取放便利的体育教学用便捷型鞍马。(2)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体育教学用便捷型鞍马,包括有鞍马、安装箱、车轮、支撑板、驱动机构、升降机构和固定机构,用于移动的车轮与安装箱底部滚动式连接,支撑板固接于安装箱内,用于控制升降机构运作的驱动机构固接于支撑板顶部,升降机构与驱动机构的输出端固接,安装箱顶部开设有供升降机构通过的一字孔,鞍马与升降机构的输出端固接,用于固定车轮的固定机构固接于安装箱底部。优选地,驱动机构包括有第一支杆、电机、第一丝杆、第一螺母、第二螺母、第二丝杆、第二支杆、第一轴承座、第一滑块、第一滑轨、第二滑块、第三支杆、第三滑块、第二滑轨、第四滑块和第四支杆,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固接于支撑板顶部两侧,电机固接于第一支杆顶端,第一轴承座固接于第二支杆顶端;第一丝杆一端部与电机输出端固接,第一丝杆另一端部与第二丝杆固接,且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的螺纹方向不同;第二丝杆与第一轴承座枢接,第一螺母与第一丝杆螺接,第二螺母与第二丝杆螺接,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沿支撑板长度方向固接,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均与第一滑轨滑动式连接,第三滑块和第四滑块均与第二滑轨滑动式连接,第二滑块和第三滑块通过第三支杆与第一螺母固接,第一滑块和第四滑块通过第四支杆与第二螺母固接。优选地,升降机构包括有第三滑轨、第五滑块、第一支撑杆、第一连接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第二连接杆、第六滑块和第三连接杆,第三滑轨固接于鞍马底部,第五滑块与第六滑块均与第三滑轨滑动式连接;第一支撑杆一端部与第五滑块转动式连接,第一支撑杆另一端部与第四支撑杆转动式连接;第二支撑杆一端部与第六滑块转动式连接,第二支撑杆另一端部通过第二连接杆与第三支撑杆转动式连接;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与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转动式连接,第一连接杆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转动式连接,第二连接杆与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转动式连接。优选地,固定机构包括有插杆和固定架,插杆固接于安装箱侧部,固定架靠近安装箱一侧部开有凹槽,凹槽与插杆配合。优选地,固定架材料为钢材料。优选地,安装箱材料为木材料。工作原理:当需要升高鞍马的高度时,控制驱动机构运转,驱动机构运转带动升降机构上升,升降机构上升带动鞍马上升,当需要降低鞍马的高度时,控制驱动机构运转,驱动机构运转带动升降机构下降,升降机构上升带动鞍马下降,需要移动鞍马时,把固定机构往外掰,需要固定鞍马时,把固定机构往里按。因为驱动机构包括有第一支杆、电机、第一丝杆、第一螺母、第二螺母、第二丝杆、第二支杆、第一轴承座、第一滑块、第一滑轨、第二滑块、第三支杆、第三滑块、第二滑轨、第四滑块和第四支杆,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固接于支撑板顶部两侧,电机固接于第一支杆顶端,第一轴承座固接于第二支杆顶端;第一丝杆一端部与电机输出端固接,第一丝杆另一端部与第二丝杆固接,且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的螺纹方向不同;第二丝杆与第一轴承座枢接,第一螺母与第一丝杆螺接,第二螺母与第二丝杆螺接,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沿支撑板长度方向固接,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均与第一滑轨滑动式连接,第三滑块和第四滑块均与第二滑轨滑动式连接,第二滑块和第三滑块通过第三支杆与第一螺母固接,第一滑块和第四滑块通过第四支杆与第二螺母固接,当需要升高鞍马的高度时,控制电机顺时针转动,电机顺时针转动带动第一丝杆顺时针转动,进而带动第二丝杆顺时针转动,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顺时针转动带动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靠拢,进而带动第一、三滑块和第二、四滑块靠拢,第一、三滑块和第二、四滑块靠拢带动升降机构上升,当需要降低鞍马的高度时,控制电机逆时针转动,电机逆时针转动带动第一丝杆逆时针转动,进而带动第二丝杆逆时针转动,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逆时针转动带动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远离,进而带动第一、三滑块和第二、四滑块远离,第一、三滑块和第二、四滑块远离带动升降机构下降。如此达到了节约能源和便捷升降鞍马的效果。因为升降机构包括有第三滑轨、第五滑块、第一支撑杆、第一连接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第二连接杆、第六滑块和第三连接杆,第三滑轨固接于鞍马底部,第五滑块与第六滑块均与第三滑轨滑动式连接;第一支撑杆一端部与第五滑块转动式连接,第一支撑杆另一端部与第四支撑杆转动式连接;第二支撑杆一端部与第六滑块转动式连接,第二支撑杆另一端部通过第二连接杆与第三支撑杆转动式连接;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与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转动式连接,第一连接杆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转动式连接,第二连接杆与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转动式连接,当第一、三滑块和第二、四滑块靠拢时,第一、三滑块和第二、四滑块靠拢带动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转动上升,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转动上升带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转动上升,进而带动鞍马上升,当第一、三滑块和第二、四滑块远离时,第一、三滑块和第二、四滑块远离带动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转动下降,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转动下降带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转动下降,进而带动鞍马下降。如此达到了节约能源和便捷升降鞍马的效果。因为固定机构包括有插杆和固定架,插杆固接于安装箱侧部,固定架靠近安装箱一侧部开有凹槽,凹槽与插杆配合,当需要固定时,把车轮往里按,插杆与凹槽分离,安装架旋转90度,当需要推动时,把车轮往外掰,插杆与凹槽紧扣。如此达到了便于推动或固定鞍马的效果。(3)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驱动机构、升降机构和固定机构的配合,对鞍马进行便捷的升降和移动,达到了提高鞍马的使用效率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驱动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驱动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升降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升降机构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固定机构的第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固定机构的第二种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鞍马,2-一字孔,3-安装箱,4-车轮,5-支撑板,6-驱动机构,61-第一支杆,62-电机,63-第一丝杆,64-第一螺母,65-第二螺母,66-第二丝杆,6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体育教学用便捷型鞍马,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鞍马(1)、安装箱(3)、车轮(4)、支撑板(5)、驱动机构(6)、升降机构(7)和固定机构(8),用于移动的车轮(4)与安装箱(3)底部滚动式连接,支撑板(5)固接于安装箱(3)内,用于控制升降机构(7)运作的驱动机构(6)固接于支撑板(5)顶部,升降机构(7)与驱动机构(6)的输出端固接,安装箱(3)顶部开设有供升降机构(7)通过的一字孔(2),鞍马(1)与升降机构(7)的输出端固接,用于固定车轮(4)的固定机构(8)固接于安装箱(3)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体育教学用便捷型鞍马,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鞍马(1)、安装箱(3)、车轮(4)、支撑板(5)、驱动机构(6)、升降机构(7)和固定机构(8),用于移动的车轮(4)与安装箱(3)底部滚动式连接,支撑板(5)固接于安装箱(3)内,用于控制升降机构(7)运作的驱动机构(6)固接于支撑板(5)顶部,升降机构(7)与驱动机构(6)的输出端固接,安装箱(3)顶部开设有供升降机构(7)通过的一字孔(2),鞍马(1)与升降机构(7)的输出端固接,用于固定车轮(4)的固定机构(8)固接于安装箱(3)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育教学用便捷型鞍马,其特征在于,驱动机构(6)包括有第一支杆(61)、电机(62)、第一丝杆(63)、第一螺母(64)、第二螺母(65)、第二丝杆(66)、第二支杆(67)、第一轴承座(68)、第一滑块(69)、第一滑轨(610)、第二滑块(611)、第三支杆(612)、第三滑块(613)、第二滑轨(614)、第四滑块(615)和第四支杆(616),第一支杆(61)和第二支杆(67)固接于支撑板(5)顶部两侧,电机(62)固接于第一支杆(61)顶端,第一轴承座(68)固接于第二支杆(67)顶端;第一丝杆(63)一端部与电机(62)输出端固接,第一丝杆(63)另一端部与第二丝杆(66)固接,且第一丝杆(63)和第二丝杆(66)的螺纹方向不同;第二丝杆(66)与第一轴承座(68)枢接,第一螺母(64)与第一丝杆(63)螺接,第二螺母(65)与第二丝杆(66)螺接,第一滑轨(610)和第二滑轨(614)沿支撑板(5)长度方向固接,第一滑块(69)与第二滑块(611)均与第一滑轨(610)滑动式连接,第三滑块(613)和第四滑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楠,赵全,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理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