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书戈专利>正文

一种蟾蜍卵孵化及蝌蚪培育网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03216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0 18: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蟾蜍卵孵化及蝌蚪培育网箱,其特征是,蟾蜍孵化网箱为圆形,由底圈、底部网片、立柱、侧壁网片、上圈、上盖网片、浮圈、水草固着绳组成,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蟾蜍卵孵化及蝌蚪培育网箱,把网箱设置于蟾蜍孵化水域内,网箱依靠浮圈的浮力悬浮于水体中,保持网箱的下半部位于水面以下,网箱的上半部位于水面以上,水草在水草固着绳的作用下悬浮于水体中,通过活动开口把蟾蜍卵均匀分散置于水草上方,避免蟾蜍卵堆积,蟾蜍卵在网箱内自主孵化,网箱在风力作用下在水体中围绕固定杆移动,避免网箱长时间位置固定,造成蟾蜍卵区域局部水域缺氧而影响蟾蜍卵的孵化,网箱网片隔离天敌对蝌蚪的危害,上盖网片避免鸟类对蝌蚪的侵袭,提高蟾蜍的孵化率及蝌蚪成活率。

A toad egg hatching and tadpole breeding c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蟾蜍卵孵化及蝌蚪培育网箱
本技术涉及蟾蜍养殖
,具体是一种蟾蜍卵孵化及蝌蚪培育网箱。
技术介绍
蟾蜍是一种药用动物的原料来源,蟾衣和蟾酥均来源于蟾蜍,由于人工采集天然蟾衣和采集蟾酥增多,对野生蟾蜍需求量年年上升,售价也不断攀升,致使野生蟾蜍日见减少,部分地区几乎绝迹,提倡人工养蟾势在必行,人工养蟾必须要先进行人工繁殖,过孵化关,雌蟾蜍产卵常把卵产于水中水生植物上,蟾蜍的卵小,呈双行排列,在水体中成条状分布于水生植物,在自然水域中,成年蟾蜍、青蛙、蛇类以及食肉性鱼类都是蟾蜍卵及蝌蚪的天敌,这些动物往往在蟾蜍卵孵化区吞吃蝌蚪,造成蟾蜍卵孵化率低,蝌蚪培育成活率低,另外蟾蜍卵的比重较大,在没有水草的附着物时,蟾蜍卵会沉入水底,常因缺氧而孵不出来。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设计了一种蟾蜍卵孵化及蝌蚪培育网箱。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蟾蜍卵孵化及蝌蚪培育网箱,其特征是,蟾蜍孵化网箱为圆形,由底圈、底部网片、立柱、侧壁网片、上圈、上盖网片、浮圈、水草固着绳组成,网箱的底圈直径2.0-3.0米,底圈内侧为网目12-20目的聚乙烯材料制成的底部网片,在底圈的上侧设置上圈,上圈直径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蟾蜍卵孵化及蝌蚪培育网箱

【技术保护点】
一种蟾蜍卵孵化及蝌蚪培育网箱,其特征是,蟾蜍孵化网箱为圆形,由底圈、底部网片、立柱、侧壁网片、上圈、上盖网片、浮圈、水草固着绳组成,网箱的底圈直径2.0‑3.0米,底圈内侧为网目12‑20目的聚乙烯材料制成的底部网片,在底圈的上侧设置上圈,上圈直径2.0‑3.0米,在上圈的内侧为网目2.0‑3.0厘米的聚乙烯网片制作的上盖网片,在底圈和上圈之间设置若干支立柱,所述立柱高度为1.0‑1.2米,在立柱的外侧设置网目12‑20目的聚乙烯材料制作的侧壁网片,所述底部网片的周边与侧壁网片的底侧密封缝合,所述上盖网片的周边与侧壁网片的上侧密封缝合,在上盖网片的一侧设置活动开口,在网箱内侧、立柱的中心处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蟾蜍卵孵化及蝌蚪培育网箱,其特征是,蟾蜍孵化网箱为圆形,由底圈、底部网片、立柱、侧壁网片、上圈、上盖网片、浮圈、水草固着绳组成,网箱的底圈直径2.0-3.0米,底圈内侧为网目12-20目的聚乙烯材料制成的底部网片,在底圈的上侧设置上圈,上圈直径2.0-3.0米,在上圈的内侧为网目2.0-3.0厘米的聚乙烯网片制作的上盖网片,在底圈和上圈之间设置若干支立柱,所述立柱高度为1.0-1.2米,在立柱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书戈杨成胜
申请(专利权)人:杨书戈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