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蒋浩君专利>正文

一种镶嵌有耐磨块的鞋后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032 阅读:5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日常生活用品,特别是一种镶嵌设置有耐磨块的鞋后跟,鞋后跟由设置于内部中心位置上的气腔和包围于气腔外围的耐磨层构成,在相应于气腔部位上的耐磨层较薄,其余周围均较坚厚,鞋后跟的前半部分为弱磨区,后半部分为强磨区,在强磨区的半圆周上,设置有外小内大的圆锥孔,并在圆锥孔内镶嵌设置有与其相匹配的耐磨块,耐磨块主体呈倒圆锥柱状,耐磨块可以用耐磨性能特好的塑料或用高标号水泥特制加工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鞋后跟有利于增强强磨区的耐磨性能,耐磨块不但耐磨,而且不会从鞋后跟上脱落,有利于减少磨损和延长鞋子的使用寿命,具有明显的经济性和很强的实用性。(*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日常生活用品,特别是一种镶嵌设置有耐磨块的鞋后跟。
技术介绍
在日常生活中,鞋后跟是鞋子上最容易磨损的部位,直接关系到鞋的使用寿命,为此,历年来消费者、制造者和修鞋者均在鞋后跟的耐磨性问题上作努力探索。有的采用在磨损的鞋后跟上切片、打毛,然后粘贴橡胶或塑料类耐磨片,有的则采用在鞋后跟尚未磨损之际先敲上铁片等掌子,虽然在延长鞋子使用寿命方面有一定成效,但是这类鞋后跟经上述处理后仍较容易磨损,甚至脱落,经常需要维修,既不经济也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耐磨性好、耐磨件不会脱落、确保鞋有较长使用寿命的新颖鞋后跟。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鞋后跟由设置于内部中心位置上的气腔和包围于气腔外围的耐磨层构成,在相应于气腔部位上的耐磨层较薄,其余周围均较坚厚。按照使用时的磨损程度划分,鞋后跟的前半部分为弱磨区,后半部分为强磨区,在强磨区的半圆周上,设置有外小内大的圆锥孔,并在圆锥孔内镶嵌设置与其相匹配的耐磨块,耐磨块主体呈倒圆锥柱状,耐磨块可以用耐磨性能特好的塑料或用高标号水泥特制加工而成。在装配状态下,其小端位于外、大端位于内,耐磨块绝对不会脱落。基于上述构思,本技术的鞋后跟,由于耐磨块以倒圆锥的形式镶嵌设置在鞋后跟强磨区的耐磨层内,更有利于增强强磨区的耐磨性能,耐磨块不但耐磨,而且也不会从鞋后跟上脱落,有利于减少磨损和延长鞋子的使用寿命,具有明显的经济性和很强的实用性,因而是一种典型的实用型鞋后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外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图1中的A-A剖视图。图中1.气腔 2.耐磨层3.圆锥孔4.耐磨块5.弱磨区6.强磨区7.半圆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典型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在图1和图2中,鞋后跟由设置于内部中心位置上的气腔1和包围于气腔1外围的耐磨层2构成,在相应于气腔1部位上的耐磨层2较薄,其余周围均较坚厚,鞋后跟的前半部分为弱磨区5,后半部分为强磨区6,在强磨区6的半圆周7上,设置有外小内大的圆锥孔3,并在圆锥孔3内镶嵌设置与其相匹配的耐磨块4,耐磨块4主体呈倒圆锥柱状,耐磨块4既可以用耐磨性能特好的塑料或用高标号水泥特制加工而成。在装配状态下,其小端位于外、大端位于内,耐磨块绝对不会脱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镶嵌有耐磨块的鞋后跟,由设置于内部中心位置上的气腔(1)和包围于气腔(1)外围的耐磨层(2)构成,在相应于气腔(1)部位上的耐磨层(2)较薄,其余周围均较坚厚,鞋后跟的前半部分为弱磨区(5),后半部分为强磨区(6),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强磨区(6)的半圆周(7)上,设置有外小内大的圆锥孔(3),并在圆锥孔(3)内镶嵌设置有与其相匹配的耐磨块(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镶嵌有耐磨块的鞋后跟,由设置于内部中心位置上的气腔(1)和包围于气腔(1)外围的耐磨层(2)构成,在相应于气腔(1)部位上的耐磨层(2)较薄,其余周围均较坚厚,鞋后跟的前半部分为弱磨区(5),后半部分为强磨区(6),其特征在于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浩君
申请(专利权)人:蒋浩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