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灯具光线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50295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8 08:57
一种灯具光线调节装置,由第一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光敏电阻、热敏电阻、电热元件、接线桩和壳体构成,第一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光敏电阻、热敏电阻、电热元件安装在电路板上,电路板安装在壳体内下部,并和接线桩通过导线连接,三只接线桩安装在另一个电路板上,另一个电路板安装在壳体内上部,光敏电阻的受光面位于壳体前端下中部开孔外侧,电热元件的发热面和热敏电阻的受热面紧贴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让灯具根据光敏电阻感知周围环境的光照度,在相关电路作用下,保持合适的光照度,满足合适照明度的前提下,达到节能以及使用方便的目的。基于上述,所以本新型具有好的应用前景。

A light adjusting device for lamps and lanter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灯具光线调节装置
本技术涉及灯具配套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灯具光线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电灯调光设备广泛应用在家庭以及公共场所使用,使用时通过手动操作调光设备的调节旋钮,改变输出至电灯的电源电压大小,从而根据周围环境光线把电灯调节到合适亮度,由此达到节能的目的。但是现有的电灯调光设备操作时是通过人为手动调节其输出电压的大小,不能实现根据周围环境光线自动调节的功能,使用不方便,实际操作中,如果使用者不去做手动调节,那么,电灯不是光线过强造成电能浪费,就是光线过弱不能为电灯周围提供良好的光照度,此种现象在公共场所使用尤为突出(比如应用在小区楼道照明使用,居民不可能实时根据周围环境去调节调光设备的调节旋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电灯调光设备存在的弊端,本技术提供了可以根据周围环境光线实现自动调节,环境光线强时,输出电压低,电灯发光度相对较低,环境光线弱时,输出电压高,电灯发光度相对较高,从而实现了自动调光功能,在满足周围环境光照度的前提下,达到使用方便、节能的一种灯具光线调节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灯具光线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由第一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光敏电阻、热敏电阻、电热元件、接线桩和壳体构成,第一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光敏电阻、热敏电阻、电热元件安装在电路板上,电路板安装在壳体内下部,接线桩有相同的三只,三只接线桩安装在另一个电路板上,另一个电路板安装在壳体内上部,壳体的上端由左至右有三个开孔,壳体的前端下中部有一个开孔,三只接线桩的进线孔位于壳体上端由左至右三个开孔的下侧,光敏电阻的受光面位于壳体前端下中部开孔外侧,以感知外部的光源,电热元件是最高发热温度80度的PTC陶瓷发热片,热敏电阻、电热元件安装在电路板上时,电热元件的发热面和热敏电阻的受热面紧贴在一起,220V交流电源一极和第一只接线桩的一端通过导线连接,第一只接线桩另一端和灯具电源输入一端、电热元件一端通过导线连接,灯具另一端和第二只接线桩一端通过导线连接,第二只接线桩另一端和第二控制电路电源输入一端通过导线连接,电热元件另一端和第一控制电路电源输入一端通过导线连接,220V交流电源另一极和第三只接线桩一端通过导线连接,第三只接线桩另一端和第一控制电路电源输入另一端、第二控制电路电源输入另一端通过导线连接,光敏电阻两端和第一控制电路的两个信号输入端通过导线连接,热敏电阻的两端和第二控制电路的两个信号输入端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由可调电阻、电阻、双向触发二极管、无极性电容、双向可控硅组成,其间通过电路板布线连接,可调电阻一端和双向可控硅的主电极T2连接,电阻一端和无极性电容一端连接,电阻另一端和双向触发二极管一端连接,双向触发二极管另一端和双向可控硅控制极连接,无极性电容另一端和双向可控硅的主电极T1连接。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由可调电阻、电阻、双向触发二极管、无极性电容、双向可控硅组成,其间通过电路板布线连接,可调电阻一端和双向可控硅的主电极T2连接,电阻一端和无极性电容一端连接,电阻另一端和双向触发二极管一端连接,双向触发二极管另一端和双向可控硅控制极连接,无极性电容另一端和双向可控硅的主电极T1连接。所述光敏电阻型号是MD45,光照强度越高电阻值越低,光照强度越低电阻值越高。所述热敏电阻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温度越高,电阻值越大。本技术有益效果是:本新型使用时,光敏电阻受周围环境不同光照强度作用,其电阻值会发生变化,光照强度大时,光敏电阻阻值变小,光照强度小时,光敏电阻阻值变大,于是,在第一控制电路内部电路作用下,光线强时第一控制电路的输出电源电压高、光线弱时第一控制电路的输出电源电压低,输出的电源进入电热元件,电压高时,电热元件发热温度相对高,电压低时,电热元件发热温度相对低。第二控制电路以及热敏电阻中:由于,电热元件的发热面和热敏电阻的受热面紧贴在一起,当电热元件发热温度发生变化时,热敏电阻的阻值会发生同步变化,温度高时、阻值变高,温度低时、阻值变低,在第二控制电路内部电路作用下,当外部光线强、光敏电阻阻值变低、电热元件发热温度变高、热敏电阻阻值变高时,第二控制电路输出至灯具的电源电压变低,于是,灯具发光强度变得相对低;当外部光线弱、光敏电阻阻值变高、电热元件发热温度变低、热敏电阻阻值变低时,第二控制电路输出至灯具的电源电压变高,于是,灯具发光强度变得相对高。通过以上,可以让灯具根据光敏电阻感知周围环境的光照度,在相关电路作用下,保持合适的光照度,满足合适照明度的前提下,达到节能以及使用方便的目的。基于上述,所以本新型具有好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中所示,一种灯具光线调节装置,由第一控制电路1、第二控制电路2、光敏电阻3、热敏电阻4、电热元件5、接线桩6和壳体7构成,第一控制电路1、第二控制电路2、光敏电阻3、热敏电阻4、电热元件5安装在电路板上,电路板安装在壳体7内下部,接线桩6有相同的三只,三只接线桩6安装在另一个电路板上,另一个电路板安装在壳体7内上部,壳体7的上端由左至右有三个开孔7-1,壳体7的前端下中部有一个开孔7-2,三只接线桩6的进线孔位于壳体上端由左至右三个开孔7-1的下侧,光敏电阻3的受光面位于壳体前端下中部开孔7-2外侧,以感知外部的光源,电热元件5是最高发热温度80度的PTC陶瓷发热片,热敏电阻4、电热元件5安装在电路板上时,电热元件5的发热面和热敏电阻4的受热面紧贴在一起,220V交流电源一极和第一只接线桩6-1的一端通过导线连接,第一只接线桩6-1另一端和灯具电源输入一端、电热元件5一端通过导线连接,灯具另一端和第二只接线桩6-2一端通过导线连接,第二只接线桩6-2另一端和第二控制电路2电源输入一端通过导线连接,电热元件5另一端和第一控制电路1电源输入一端通过导线连接,220V交流电源另一极和第三只接线桩6-3一端通过导线连接,第三只接线桩6-3另一端和第一控制电路1电源输入另一端、第二控制电路2电源输入另一端通过导线连接,光敏电阻3两端和第一控制电路1的两个信号输入端通过导线连接,热敏电阻4的两端和第二控制电路2的两个信号输入端通过导线连接。图2中所示,第一控制电路由可调电阻RP1、电阻R1、双向触发二极管ST1、无极性电容C1、双向可控硅VS1组成,其间通过电路板布线连接,可调电阻RP1一端和双向可控硅VS1的主电极T2连接,电阻R1一端和无极性电容C1一端连接,电阻R1另一端和双向触发二极管ST1一端连接,双向触发二极管ST1另一端和双向可控硅VS1控制极连接,无极性电容C1另一端和双向可控硅VS1的主电极T1连接。第二控制电路由可调电阻RP2、电阻R2、双向触发二极管ST2、无极性电容C2、双向可控硅VS2组成,其间通过电路板布线连接,可调电阻RP2一端和双向可控硅VS2的主电极T2连接,电阻R2一端和无极性电容C2一端连接,电阻R2另一端和双向触发二极管ST2一端连接,双向触发二极管ST2另一端和双向可控硅VS2控制极连接,无极性电容C2另一端和双向可控硅VS2的主电极T1连接。光敏电阻RL型号是MD45,光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灯具光线调节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灯具光线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由第一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光敏电阻、热敏电阻、电热元件、接线桩和壳体构成,第一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光敏电阻、热敏电阻、电热元件安装在电路板上,电路板安装在壳体内下部,接线桩有相同的三只,三只接线桩安装在另一个电路板上,另一个电路板安装在壳体内上部,壳体的上端由左至右有三个开孔,壳体的前端下中部有一个开孔,三只接线桩的进线孔位于壳体上端由左至右三个开孔的下侧,光敏电阻的受光面位于壳体前端下中部开孔外侧,以感知外部的光源,电热元件是最高发热温度80度的PTC陶瓷发热片,热敏电阻、电热元件安装在电路板上时,电热元件的发热面和热敏电阻的受热面紧贴在一起,220V交流电源一极和第一只接线桩的一端通过导线连接,第一只接线桩另一端和灯具电源输入一端、电热元件一端通过导线连接,灯具另一端和第二只接线桩一端通过导线连接,第二只接线桩另一端和第二控制电路电源输入一端通过导线连接,电热元件另一端和第一控制电路电源输入一端通过导线连接,220V交流电源另一极和第三只接线桩一端通过导线连接,第三只接线桩另一端和第一控制电路电源输入另一端、第二控制电路电源输入另一端通过导线连接,光敏电阻两端和第一控制电路的两个信号输入端通过导线连接,热敏电阻的两端和第二控制电路的两个信号输入端通过导线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灯具光线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由第一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光敏电阻、热敏电阻、电热元件、接线桩和壳体构成,第一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光敏电阻、热敏电阻、电热元件安装在电路板上,电路板安装在壳体内下部,接线桩有相同的三只,三只接线桩安装在另一个电路板上,另一个电路板安装在壳体内上部,壳体的上端由左至右有三个开孔,壳体的前端下中部有一个开孔,三只接线桩的进线孔位于壳体上端由左至右三个开孔的下侧,光敏电阻的受光面位于壳体前端下中部开孔外侧,以感知外部的光源,电热元件是最高发热温度80度的PTC陶瓷发热片,热敏电阻、电热元件安装在电路板上时,电热元件的发热面和热敏电阻的受热面紧贴在一起,220V交流电源一极和第一只接线桩的一端通过导线连接,第一只接线桩另一端和灯具电源输入一端、电热元件一端通过导线连接,灯具另一端和第二只接线桩一端通过导线连接,第二只接线桩另一端和第二控制电路电源输入一端通过导线连接,电热元件另一端和第一控制电路电源输入一端通过导线连接,220V交流电源另一极和第三只接线桩一端通过导线连接,第三只接线桩另一端和第一控制电路电源输入另一端、第二控制电路电源输入另一端通过导线连接,光敏电阻两端和第一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永典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汉智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