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寿命复合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98867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8 0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长寿命复合弓,包括第一主轮,所述第一主轮上设置有第一副轮,所述第一副轮为偏心轮,所述第一副轮边缘远离第一主轮转轴的一侧包括第四副轮段,所述第四副轮段的圆心位于第一副轮的转动中心轴上。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主轮与副轮连接机构简单,副轮尺寸较小且轮组转动时弓片变形速度均匀,弓片变形量小,弓片寿命高;副弦限位头强度高,不易产生应力集中,力学性能好,主轮不易损坏。

A long life composite bo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长寿命复合弓
本技术涉及一种射箭运动器材。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长寿命复合弓。
技术介绍
复合弓主要是由弓把,轮组,弓弦,弓片,弓片座组装而成。传统的复合弓轮组包括主轮和副轮,副轮为偏心轮,其边缘通常由多段弧形组成,这些弧形段的圆心与副轮的转动中心不一致,主轮与副轮连接机构复杂,导致副轮尺寸较大且轮组转动时弓片变形速度不均匀,弓片变形量过大,弓片寿命低。同时传统的副弦限位头强度较低,使用时易产生应力集中,力学性能差,主轮易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传统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防变形复合弓,弓片变形量小且变形速度均匀,主轮力学性能好,提高使用寿命。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达到的:一种长寿命复合弓,包括第一主轮,所述第一主轮上设置有第一副轮,所述第一副轮为偏心轮,所述第一副轮边缘远离第一主轮转轴的一侧包括第四副轮段,所述第四副轮段的圆心位于第一副轮的转动中心轴上。第四副轮段的圆心位于第一副轮的转动中心轴上,轮组转动时,副弦的收紧速度均匀,弓片变形速度均匀,弓片变形量小,弓片寿命长。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副轮与第一主轮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副轮与第一主轮之间设有第一定位装置。第一副轮与第一主轮转动连接方便调节弓档。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定位装置包括第一螺钉,所述第一副轮上设有若干第一调节固定孔,所述第一主轮上设有第一螺纹孔。作为一种改进:每个第一调节固定孔到第一副轮的转动中心轴的距离相同。减小第一副轮的尺寸,减小弓片形变量,延长弓片使用寿命。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螺纹孔的数量为一个。第一主轮和第一副轮的固定仅靠一颗第一螺钉,简化了弓档调节过程。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主轮上设有第一副弦挂头和第一副弦限位头,所述第一副弦挂头上连接有第一副弦。第一副弦与第一副弦挂头连接,经过第一副弦限位头,防止第一副弦离第一副轮过远,不能绕过第一副轮。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副弦限位头的形状为弧形,所述第一副弦限位头上设有第一副弦限位槽。限制第一副弦位置,防止第一副弦脱离第一副轮,第一副弦限位头的形状为弧形,有效提高了力学性能,避免应力集中,弧形设计可以使应力较均匀的作用在第一副弦限位头上。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主轮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主轮段、第二主轮段、第三主轮段、第四主轮段、第五主轮段、第六主轮段和第七主轮段;所述第一主轮段的半径为58-59毫米,所述第一主轮段的角度为64-66度;所述第二主轮段的半径为75-76毫米,所述第二主轮段的角度为60-62度;所述第三主轮段的半径为51-52毫米,所述第三主轮段的角度为30-32度;所述第四主轮段的半径为80-81毫米,所述第四主轮段的角度为2-6度;所述第五主轮段的半径为48-49毫米,所述第五主轮段的角度为40-41-42度;所述第六主轮段的半径为70-71毫米,所述第六主轮段的角度为92-94度;所述第七主轮段的半径为57-58毫米,所述第七主轮段的角度为64-66度。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副轮还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副轮段、第二副轮段和第三副轮段;所述第一副轮段的半径为18-19毫米,所述第一副轮段的角度为100-102度;所述第二副轮段的半径为55-56毫米,所述第一副轮段的角度为58-60度;所述第三副轮段的半径6-7为毫米,所述第三副轮段的角度为63-65度;所述第四副轮段的半径为36-37毫米,所述第四副轮段的角度为135-137度。第一主轮和第一副轮的外形尺寸符合合适的省力比。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主轮边缘设有第一主弦槽,所述第一副轮边缘设有第一副弦槽,所述第一主弦槽和第一副弦槽为U形槽。方便安装主弦和副弦。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1、主轮与副轮连接机构简单,副轮尺寸较小且轮组转动时弓片变形速度均匀,弓片变形量小,弓片寿命高;2、副弦限位头强度高,不易产生应力集中,力学性能好,主轮不易损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一种长寿命复合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图1的背面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技术一种长寿命复合弓中第一主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图3的背面结构示意图。附图5是本技术一种长寿命复合弓中第一主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6为图5的背面结构示意图。附图7是本技术一种长寿命复合弓中第一副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8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9是本技术一种长寿命复合弓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弓片;2-第一主轮;3-第一主轮转轴;4-第二副弦;5-主弦;6-第一副弦;7-第二主轮转轴;8-第二主轮;9-第二弓片;10-第一副轮;11-第二副轮;12-第一螺纹孔;13-第一主弦槽;14-第一主轮转孔;15-第一主弦挂头;16-第一主弦挂头槽;17-镂空孔;18-第一副弦挂头;19-第一副弦限位槽;20-第一副弦限位头;21-第一主轮段;22-第二主轮段;23-第三主轮段;24-第四主轮段;25-第五主轮段;26-第六主轮段;27-第七主轮段;28-第一副轮转孔;29-刻度;30-第一调节固定孔;31-第一副轮段;32-第二副轮段;33-第三副轮段;34-第四副轮段;35-刻度线;36-第一副弦槽;37-第一副弦轮;38-折弯段。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附图1、2、8和9所示,一种长寿命复合弓,包括第一主轮2和第二主轮8,第一主轮2和第二主轮8对称设置,第一主轮2与第二主轮8之间设有主弦5,第一主轮2上设置有第一副轮10,第二主轮8上设置有第二副轮11,第一副轮10和第二副轮11对称设置。第一主轮2上设有镂空孔17。第一主轮2上设有第一主轮转孔14,第一主轮转孔14内设有第一主轮转轴3,第一主轮转轴3两端设有第一副弦轮37。第一主轮2通过第一主轮转轴3与第一弓片1转动连接。第二主轮8上设有第二主轮转孔,第二主轮转孔内设有第二主轮转轴7,第二主轮转轴7两端设有第二副弦轮。第二主轮8通过第二主轮转轴7与第二弓片9转动连接。第一主轮2上设有第一副弦挂头18和第一副弦限位头20,第一副弦挂头18上连接有第一副弦6,第一副弦6另一端与第二副弦轮连接。第二主轮8上设有第二副弦挂头和第二副弦限位头,第二副弦挂头上连接有第二副弦4,第二副弦4另一端与第一副弦轮连接37。第一副弦限位头20的形状为弧形,第一副弦限位头20上设有第一副弦限位槽19。第二副弦限位头的形状为弧形,第二副弦限位头上设有第二副弦限位槽。如附图3、4、5和6所示,第一主轮2下部设有第一主弦挂头槽16,主弦挂头槽16内设有第一主弦挂头15。第一主轮2边缘设有第一主弦槽13,主弦5通过第一主弦槽13绕过第一主轮2。第二主轮8边缘设有第二主弦槽,主弦5通过第二主弦槽绕过第二主轮8。第一主弦槽13和第二主弦槽为U形槽。第一主弦槽13和第二主弦槽的深度为2.5毫米。第一主轮2和第二主轮8的厚度为4.9毫米,第一主弦槽13和第二主弦槽开口宽度为3.4毫米。第一主轮2为偏心轮,第一主轮2边缘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主轮段21、第二主轮段22、第三主轮段23、第四主轮段24、第五主轮段25、第六主轮段26和第七主轮段27:第一主轮段21的半径为58.875毫米,第一主轮段21的角度为6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长寿命复合弓

【技术保护点】
一种长寿命复合弓,包括第一主轮(2),所述第一主轮(2)上设置有第一副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副轮(10)为偏心轮,所述第一副轮(10)边缘远离第一主轮转轴(3)的一侧包括第四副轮段(34),所述第四副轮段(34)的圆心位于第一副轮(10)的转动中心轴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长寿命复合弓,包括第一主轮(2),所述第一主轮(2)上设置有第一副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副轮(10)为偏心轮,所述第一副轮(10)边缘远离第一主轮转轴(3)的一侧包括第四副轮段(34),所述第四副轮段(34)的圆心位于第一副轮(10)的转动中心轴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寿命复合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副轮(10)与第一主轮(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副轮(10)与第一主轮(2)之间设有第一定位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长寿命复合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装置包括第一螺钉,所述第一副轮(10)上设有若干第一调节固定孔(30),所述第一主轮(2)上设有第一螺纹孔(1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长寿命复合弓,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调节固定孔(30)到第一副轮(10)的转动中心轴的距离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长寿命复合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孔(12)的数量为一个。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寿命复合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轮(2)上设有第一副弦挂头(18)和第一副弦限位头(20),所述第一副弦挂头(18)上连接有第一副弦(6)。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长寿命复合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副弦限位头(20)的形状为弧形,所述第一副弦限位头(20)上设有第一副弦限位槽(19)。8.根据权利要求1到7其中之一所述的长寿命复合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轮(2)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主轮段(21)、第二主轮段(22)、第三主轮段(23)、第四主轮段(24)、第五主轮段(25)、第六主轮段(26)和第七主轮段(2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其国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凯美精工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