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坝基输水底涵高水头封堵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94904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7 19: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坝基输水底涵高水头封堵结构,包括,土石坝、设置在土石坝底部的输水底涵及设置在输水底涵两端位置处的上游阀门、下游阀门,所述土石坝的上游相应位置处自上而下钻孔与输水底涵连通,并设置注浆管,通过注浆管向输水底涵内部浇注微膨胀混凝土,所述土石坝的下游相应位置处自上而下钻孔与输水底涵连通,并设置注浆管,通过注浆管向输水底涵内部浇注微膨胀混凝土,所述土石坝的中轴线位置处自上而下开设贯穿输水底涵的防渗墙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采用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封堵为主,封堵段上下游侧钢管内顶灌浆降低内水压力为辅的综合施工技术,封堵效果好,有效的保证了封堵的顺利安全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坝基输水底涵高水头封堵结构
本技术涉及坝基封堵
,具体涉及一种坝基输水底涵高水头封堵结构。
技术介绍
土石坝坝下埋管渗漏是建于20世纪50~70年代的水库及山塘普遍存在的问题,今年来进行除险加固的中小型水库、山塘土石坝中,坝下埋管渗漏问题十分突出。目前对土石坝存在渗漏安全隐患的埋管进行封堵处理的方法主要有坝顶灌浆、混凝土封堵、粘土套井封堵、倒挂井封堵以及混凝土防渗墙封堵等技术。各封堵方案技术分析比较如下:1)坝顶灌浆技术可用于处理大多数土石坝的接触渗漏问题,但难以处理涵管下部坝基接触带的渗漏,不适应于涵管埋深大、涵管宽度比较大的情况;2)混凝土封堵技术一般结合固结灌浆实施,通过在涵管内环向布置灌浆孔,进行管壁与坝体间的接触灌浆,但是对于已经过内套钢管处理后的管涵不适用;3)粘土套井封堵技术目前可靠的施工最大深度约30m;4)倒挂井封堵技术最大处理深度达到40m,施工工序较繁琐,工期较长,并且要在无渗流的条件下施工;5)混凝土防渗墙封堵技术适用性广、封堵质量可靠,但是容易造成坝顶不均匀沉降。针对土石坝输水底涵封堵在实际工程中遇到的这些问题,有必要开发一种施工安全可靠、封堵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坝基输水底涵高水头封堵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坝基输水底涵高水头封堵结构,包括,土石坝(1)、设置在土石坝(1)底部的输水底涵(2)及设置在输水底涵(2)两端位置处的上游阀门(3)、下游阀门(4),其特征在于,所述土石坝(1)的上游相应位置处自上而下钻孔与输水底涵(2)连通,并设置注浆管(12),通过注浆管(12)向输水底涵(2)内部浇注微膨胀混凝土(14),构成上游钢管封堵段(5);所述土石坝(1)的下游相应位置处自上而下钻孔与输水底涵(2)连通,并设置注浆管(12),通过注浆管(12)向输水底涵(2)内部浇注微膨胀混凝土(14),构成下游钢管封堵段(6);所述土石坝(1)的中轴线位置处自上而下开设贯穿输水底涵(2)的防渗墙槽(1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坝基输水底涵高水头封堵结构,包括,土石坝(1)、设置在土石坝(1)底部的输水底涵(2)及设置在输水底涵(2)两端位置处的上游阀门(3)、下游阀门(4),其特征在于,所述土石坝(1)的上游相应位置处自上而下钻孔与输水底涵(2)连通,并设置注浆管(12),通过注浆管(12)向输水底涵(2)内部浇注微膨胀混凝土(14),构成上游钢管封堵段(5);所述土石坝(1)的下游相应位置处自上而下钻孔与输水底涵(2)连通,并设置注浆管(12),通过注浆管(12)向输水底涵(2)内部浇注微膨胀混凝土(14),构成下游钢管封堵段(6);所述土石坝(1)的中轴线位置处自上而下开设贯穿输水底涵(2)的防渗墙槽(19),并向防渗墙槽(19)内部浇注塑混凝土(20),所述防渗墙槽(19)顶部两侧设置预制导墙(7),预制导墙(7)顶部固定设置预制垫块(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坝基输水底涵高水头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管(12)底部螺纹连接设置双向注浆头(10),所述双向注浆头(10)设置在输水底涵(2)内,双向注浆头(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泉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江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