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袋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92248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7 15: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切袋机构,包括:进料组件、位于进料组件一侧的热切刀、位于热切刀背离进料组件一侧的送膜组件、以及位于送膜组件一侧的取膜组件。送膜组件包括: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以及多个位置传感器;位置传感器沿着第一传送带的传送方向间隔排列分布且用于检测输送轨道上是否存在袋膜;位置传感器分别与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热切刀、以及进料组件电连接;取膜组件包括:多个沿第一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依次间隔排列分布在第一传送带一侧的取膜机械手;一个取膜机械手对应电连接一个位置传感器。上述切袋机构,实现切袋、输送和取袋一体化,确保袋膜成型后能够被精确转送至下一个工位,提高作业精度。

Bag cutting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bag cutting mechanism, which comprises a feeding module, a hot knife on the side of the feeding component, a film delivering component positioned on the side of the hot knife deviating from the feeding component, and a film collecting component positioned on the side of the conveying component. The film conveying assembly includes a first conveyor belt, second conveyor belt, and a plurality of position sensor; position sensor along the conveying direction of the conveyor belt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of the bag membrane transport track detection and for distribution; the position sensor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conveyor belt, conveyor belt, hot knife, second and feed component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he membrane assembly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first along the conveyor belt conveying direction in spaced distribution of membrane manipulator with one in the first transmission; a membrane manipulator is corresponding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a position sensor. The bag cutting mechanism realizes the integration of bag cutting, conveying and bag taking to ensure that the bag film can be accurately transferred to the next work position after the bag molding, and improves the operation preci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切袋机构
本技术涉及外包装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切袋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产品的要求不仅在于质量,也在于产品的外包装。良好的外包装能够得到更多的消费者的青睐。而外包装大多需要用到外包装膜制成袋膜以包裹产品,因此,需要切袋机构将包装膜切片并且制成袋膜(一般采用热切刀对两层膜进行切割,使得在切割的同时在切割处形成封边以成袋)。传统的切袋机为独立的机构,不具备传送输出功能,而不同设备之间配合难度高,导致袋膜的包装作业时的作业精度不足,影响后续产品的包装。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提高作业精度的切袋机构。一种切袋机构,包括:进料组件;进料组件用于带动成卷的包装膜转动并且将包装膜输出;位于进料组件一侧的热切刀;热切刀用于将进料组件输出的包装膜热切成袋膜;位于热切刀背离进料组件一侧的送膜组件;送膜组件包括:位于热切刀背离进料组件一侧的第一传送带、平行于第一传送带设置的第二传送带、以及多个位置传感器;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之间构成用于传送袋膜的输送轨道;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与进料组件的输出方向一致;位置传感器沿着第一传送带的传送方向间隔排列分布且用于检测输送轨道上是否存在袋膜;位置传感器分别与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热切刀、以及进料组件电连接;以及位于送膜组件一侧的取膜组件;取膜组件包括:多个沿第一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依次间隔排列分布在第一传送带一侧的取膜机械手;一个取膜机械手对应电连接一个位置传感器。上述切袋机构,进料组件用包装膜的放料,然后通过热切刀进行分切和热封成袋膜,接着,利用送膜组件的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构成输送轨道将分切好的袋膜依次传送至取膜组件的取料位置。当袋膜被传送到指定的取料位置时,将触发对应位置的位置传感器,然后位置传感器发送暂停电信号给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热切刀以及送料组件,同时也发送取膜电信号给取膜组件,取膜组件将对应取料位置的袋膜取走以移送至下一个加工位。通过上述设计,实现切袋、输送和取袋一体化,确保袋膜成型后能够被精确转送至下一个工位,提高作业精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进料组件包括:底座、连接在底座上的放料辊、以及连接在底座上的导向辊;放料辊用于装载成卷的包装膜并且带动包装膜转动;导向辊与放料辊平行;导向辊用于将包装膜引导向热切刀。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热切刀与导向辊平行。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传送带设有容置位置传感器的间隙。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位置传感器为非接触式传感器。非接触式传感器能够避免检测的时候对袋膜造成损伤。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传送带设有容置位置传感器的间隙。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位置传感器为非接触式传感器。非接触式传感器能够避免检测的时候对袋膜造成损伤。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取膜机械手包括:位于第一传送带一侧的轨道板、沿轨道板的长度方向设置的螺杆、连接螺杆一端的驱动电机、套接螺杆的滑座、以及连接在滑座上的取膜爪;轨道板的长度方向与第一传送带的长度方向正交;驱动电机连接位置传感器。当袋膜到达预设的取料位置时,驱动电机带动螺杆转动以驱动滑座移动,取膜爪跟随滑座移动至取料位置后抓取袋膜并且移送至下一个加工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取膜爪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滑座的两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取膜爪之间通连杆联动以实现同步的抓取动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切袋机构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切袋机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切袋机构的工作原理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的含义为:10-切袋机构;20-进料组件,21-底座,22-放料辊,23-导向辊;30-热切刀;40-送膜组件,41-第一传送带,42-第二传送带,43-第一传感器,44-第二传感器;50-取膜组件,51-取膜机械手,52-轨道板,53-滑座,54-取膜爪。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解析本技术的优点与精神,藉由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详述得到进一步的了解。参见图1至图3,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切袋机构10的示意图。该切袋机构10,包括:进料组件20、位于进料组件20一侧的热切刀30、位于热切刀30背离进料组件20一侧的送膜组件40、以及位于送膜组件40一侧的取膜组件50。各部件的结构说明如下:该进料组件20用于带动成卷的包装膜转动并且将包装膜输出。在本实施例中,进料组件20包括:底座21、连接在底座21上的放料辊22、以及连接在底座21上的导向辊23。放料辊22用于装载成卷的包装膜并且带动包装膜转动。导向辊23与放料辊22平行。导向辊23用于将包装膜引导向热切刀30。该热切刀30用于将进料组件20输出的包装膜热切成袋膜。该热切刀30与导向辊23平行,并且其刀口朝下设置。该送膜组件40包括:位于热切刀30背离进料组件20一侧的第一传送带41、平行于第一传送带41设置的第二传送带42、以及两个位置传感器(如图1所示的第一传感器43和第二传感器44)。第一传送带41和第二传送带42之间构成用于传送袋膜的输送轨道。第一传送带41和第二传送带42的传送方向与进料组件20的输出方向一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送带41设有容置位置传感器的间隙。位置传感器沿着第一传送带41的传送方向间隔排列分布且用于检测输送轨道上是否存在袋膜。位置传感器分别与第一传送带41、第二传送带42、热切刀30、以及进料组件20电连接。并且,在本实施例中,位置传感器为设置在第一传送带41下方并且朝上设置的非接触式传感器,例如激光传感器,当袋膜移动到位置传感器的上方时,触发该位置传感器。非接触式传感器能够避免检测的时候对袋膜造成损伤。补充说明的是,位置传感器也可以安装在其他地方,例如,第二传送带42设有容置位置传感器的间隙,位置传感器设置在第二传送带42的上方并且朝下设置,位置传感器也为非接触式传感器。该取膜组件50包括:两个沿第一传送带41的传送方向依次间隔排列分布在第一传送带41一侧的取膜机械手51。一个取膜机械手51对应电连接一个位置传感器。取膜机械手51包括:位于第一传送带41一侧的轨道板52、沿轨道板52的长度方向设置的螺杆(图未示)、连接螺杆一端的驱动电机(图未示)、套接螺杆的滑座53、以及连接在滑座53上的取膜爪54。轨道板52的长度方向与第一传送带41的长度方向正交。驱动电机连接位置传感器。当袋膜到达预设的取料位置时,驱动电机带动螺杆转动以驱动滑座53移动,取膜爪54跟随滑座53移动至取料位置后抓取袋膜并且移送至下一个加工位。在本实施例中,取膜爪54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滑座53的两端,并且取膜爪54之间通连杆(图未示)联动以实现同步的抓取动作。工作原理补充说明:参见图3,以图3的摆放状态为准,在第一个袋膜随着第一传送带41和第二传送带42移动至位于最左边的的第一传感器43的检测位置之前,第二传感器44为非检测状态,因此,第一个袋膜经过第二传感器44时不会触发。当第一个袋膜触发第一传感器43时,通过预设热切刀30和进料组件20的工作间隔,第二个袋膜也达到了触发第二传感器44的位置,此时,第一传感器43先被触发,第一传送带41、第二传送带42、热切刀30以及进料组件20暂停,同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切袋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切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组件;所述进料组件用于带动成卷的包装膜转动并且将包装膜输出;位于所述进料组件一侧的热切刀;所述热切刀用于将所述进料组件输出的包装膜热切成袋膜;位于所述热切刀背离所述进料组件一侧的送膜组件;所述送膜组件包括:位于所述热切刀背离所述进料组件一侧的第一传送带、平行于所述第一传送带设置的第二传送带、以及多个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一传送带和所述第二传送带之间构成用于传送袋膜的输送轨道;所述第一传送带和所述第二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与所述进料组件的输出方向一致;所述位置传感器沿着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传送方向间隔排列分布且用于检测所述输送轨道上是否存在袋膜;所述位置传感器分别与所述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二传送带、所述热切刀、以及所述进料组件电连接;以及位于所述送膜组件一侧的取膜组件;所述取膜组件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依次间隔排列分布在所述第一传送带一侧的取膜机械手;一个所述取膜机械手对应电连接一个所述位置传感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切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组件;所述进料组件用于带动成卷的包装膜转动并且将包装膜输出;位于所述进料组件一侧的热切刀;所述热切刀用于将所述进料组件输出的包装膜热切成袋膜;位于所述热切刀背离所述进料组件一侧的送膜组件;所述送膜组件包括:位于所述热切刀背离所述进料组件一侧的第一传送带、平行于所述第一传送带设置的第二传送带、以及多个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一传送带和所述第二传送带之间构成用于传送袋膜的输送轨道;所述第一传送带和所述第二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与所述进料组件的输出方向一致;所述位置传感器沿着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传送方向间隔排列分布且用于检测所述输送轨道上是否存在袋膜;所述位置传感器分别与所述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二传送带、所述热切刀、以及所述进料组件电连接;以及位于所述送膜组件一侧的取膜组件;所述取膜组件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依次间隔排列分布在所述第一传送带一侧的取膜机械手;一个所述取膜机械手对应电连接一个所述位置传感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组件包括:底座、连接在所述底座上的放料辊、以及连接在所述底座上的导向辊;所述放料辊用于装载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家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卓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