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热能效分析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471829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5 0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供热能效分析管理系统,包括:锅炉房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锅炉房数据,并将锅炉房数据发送至数据传输模块;换热站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换热站数据,并将换热站数据发送至数据传输模块;楼内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楼内数据,并将楼内数据发送至数据传输模块;数据传输模块,用于将锅炉房数据、换热站数据和楼内数据发送至云服务平台;云服务平台,用于存储锅炉房数据、换热站数据和楼内数据,并存储中央分析系统计算机对所述锅炉房数据、换热站数据和楼内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的处理结果;中央分析系统计算机,用于对锅炉房数据、换热站数据和楼内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处理结果;显示器,用于显示处理结果。

A heat energy efficiency analysis management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heating energy efficiency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system, including: boiler room data acquisition module, data acquisition for boiler, and the boiler room will send data to the data transmission module; heat transfer station data acquisition module, data acquisition for heat exchanger, and the heat exchange station data sent to a data transmission module; the data acquisition module for collecting data, building, and building data sent to a data transmission module; data transmission module for data exchange station, boiler room data and building data is sent to the cloud service platform; cloud service platform for data storage, data exchange station boiler room and building data storage and analysis of central processing results obtained the computer system of the boiler room, data exchange station data and building data; the central computer analysis system, used to The boiler room data, exchange station data and the data processing, result display, used to display the resul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供热能效分析管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供热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供热能效分析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供热系统是由热源、管网和用户组成的一个整体系统,在供热时能量是从一次能源(煤、燃气、油)通过燃烧传递给供热热媒,热媒经过管网输送至用户,热媒在用户末端散热设备释放热量,维持用户室内温度达标。在整个能量产生、输送和分配的过程中能效的高低直接反应了供热系统是否节能。目前供热系统运行时,运行技术人员只能通过观察温度、压力、火焰颜色、烟气颜色等表面且直观的特征来判断系统是否高效,不能直接连续的跟踪供热系统的能效,这种管理方式是一种粗放地、低效地、浪费地管理方式,不利于供热节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克服上述缺陷之一提供一种供热能效分析管理系统,以方便维护人员方便地查看系统各环节的能效情况。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供热能效分析管理系统,包括:锅炉房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锅炉房数据,并将锅炉房数据发送至数据传输模块;换热站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换热站数据,并将换热站数据发送至数据传输模块;楼内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楼内数据,并将楼内数据发送至数据传输模块;数据传输模块,用于将锅炉房数据、换热站数据和楼内数据发送至云服务平台;云服务平台,用于存储锅炉房数据、换热站数据和楼内数据,并存储中央分析系统计算机对所述锅炉房数据、换热站数据和楼内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的处理结果;中央分析系统计算机,用于对云服务平台存储的锅炉房数据、换热站数据和楼内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处理结果;显示器,用于显示中央分析系统计算机得到的处理结果。另外,系统还包括:移动终端,用于显示中央分析系统计算机得到的处理结果。另外,锅炉房数据采集模块包括:锅炉运行状态监测子模块、锅炉房电流传感器、锅炉房电压传感器、锅炉房变频器、锅炉房流量传感器、锅炉房远传燃气表、锅炉房远传水表、锅炉房远传电表、锅炉房温度传感器以及锅炉房压力传感器。另外,换热站数据采集模块包括:换热站远传水表、换热站远传电表、换热站温度传感器、换热站压力传感器、换热站电流传感器、换热站电压传感器以及换热站变频器。另外,楼内数据采集模块包括:楼内流量传感器、楼内供回水温度传感器以及室温传感器。另外,数据传输模块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将锅炉房数据、换热站数据和楼内数据发送至云服务平台。另外,无线通信网络包括:建立在Internet网络上的VPN专用网络。另外,移动终端包括:手机或平板电脑。由上述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通过本技术提供的供热能效分析管理系统,运行人员可以连续地、直观地看到系统各环节的能效情况(例如:锅炉效率、输配效率、单位面积能耗和热耗等能效指标),方便发现系统运行的薄弱环节,挖掘节能潜力,为调整运行方式和设备改造更新提供可靠依据,此外通过连续不断的监测供热系统能效数据,可以建立供热系统大数据,为宏观分析提供数据支持。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热能效分析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供热能效分析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本技术提供的供热能效分析管理系统,包括:锅炉房数据采集模块1,用于采集锅炉房数据,并将锅炉房数据发送至数据传输模块4;换热站数据采集模块2,用于采集换热站数据,并将换热站数据发送至数据传输模块4;楼内数据采集模块3,用于采集楼内数据,并将楼内数据发送至数据传输模块4;数据传输模块4,用于将锅炉房数据、换热站数据和楼内数据发送至云服务平台5;云服务平台5,用于存储锅炉房数据、换热站数据和楼内数据,并存储中央分析系统计算机6对所述锅炉房数据、换热站数据和楼内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的处理结果;中央分析系统计算机6,用于对云服务平台5存储的锅炉房数据、换热站数据和楼内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处理结果;显示器7,用于显示中央分析系统计算机7得到的处理结果。由此可见,通过本技术提供的供热能效分析管理系统,运行人员可以连续地、直观地看到系统各环节的能效情况(例如:锅炉效率、输配效率、单位面积能耗和热耗等能效指标),方便发现系统运行的薄弱环节,挖掘节能潜力,为调整运行方式和设备改造更新提供可靠依据,此外通过连续不断的监测供热系统能效数据,可以建立供热系统大数据,为宏观分析提供数据支持。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的供热能效分析管理系统还包括:移动终端8,用于显示中央分析系统计算机7得到的处理结果。此时,运行人员可以不通过固定的地点,随时通过移动终端8进行监测系统各环节的能效情况。优选的,移动终端包括:手机或平板电脑。由此运行人员即可以通过自己的手机或者平板电脑观测系统各环节的能效情况,方便使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锅炉房数据采集模块1包括:锅炉运行状态监测子模块101、锅炉房电流传感器102、锅炉房电压传感器103、锅炉房变频器104、锅炉房流量传感器105、锅炉房远传燃气表106、锅炉房远传水表107、锅炉房远传电表108、锅炉房温度传感器109以及锅炉房压力传感器110。其中,锅炉运行状态监测模块101,用于监控锅炉的开启台数、供回水压力、温度、负荷率、排烟温度、排烟含氧量等数据;锅炉房电流传感器102,用于监测锅炉房内循环水泵、补水泵的运行电流;锅炉房电压传感器103,用于监测锅炉房内循环水泵、补水泵的运行电压;锅炉房变频器104,用于监测水泵的频率;锅炉房流量传感器105,用于监测锅炉房内总回水管的水流量;锅炉房远传燃气表106,用于监测锅炉燃气耗量;锅炉房远传水表107,用于监测锅炉房内水耗量;锅炉房远传电表108,用于监测锅炉房内电耗;锅炉房温度传感器109,用于监测总供、回水管路温度;锅炉房压力传感器110,用于监测总供、回水管路压力。由此,锅炉房数据采集模块1可以采集锅炉房内各个传感器的数据,通过数据传输模块4将数据传输至云服务平台5,方便了锅炉房数据的采集。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换热站数据采集模块2包括:换热站远传水表201、换热站远传电表202、换热站温度传感器203、换热站压力传感器204、换热站电流传感器205、换热站电压传感器206以及换热站变频器207。其中,换热站远传水表201,用于监测换热站内水耗量;换热站远传电表202,用于监测换热站内电耗量;换热站温度传感器203,用于监测换热站一次侧和二次侧的总供、回水管路温度;换热站压力传感器204,用于监测换热站一次侧和二次侧的总供、回水管路压力;换热站电流传感器205,用于监测换热站内循环水泵、补水泵的运行电流;换热站电压传感器206,用于监测换热站内循环水泵、补水泵的运行电压;换热站变频器207,用于监测水泵的频率。由此,换热站数据采集模块2可以采集换热站内各个传感器的数据,通过数据传输模块4将数据传输至云服务平台5,方便了换热站数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供热能效分析管理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供热能效分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锅炉房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锅炉房数据,并将所述锅炉房数据发送至数据传输模块;换热站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换热站数据,并将所述换热站数据发送至所述数据传输模块;楼内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楼内数据,并将所述楼内数据发送至所述数据传输模块;所述数据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锅炉房数据、所述换热站数据和所述楼内数据发送至云服务平台;所述云服务平台,用于存储所述锅炉房数据、所述换热站数据和所述楼内数据,并存储中央分析系统计算机对所述锅炉房数据、所述换热站数据和所述楼内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的处理结果;所述中央分析系统计算机,用于对所述云服务平台存储的所述锅炉房数据、所述换热站数据和所述楼内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所述处理结果;显示器,用于显示所述中央分析系统计算机得到的所述处理结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热能效分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锅炉房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锅炉房数据,并将所述锅炉房数据发送至数据传输模块;换热站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换热站数据,并将所述换热站数据发送至所述数据传输模块;楼内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楼内数据,并将所述楼内数据发送至所述数据传输模块;所述数据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锅炉房数据、所述换热站数据和所述楼内数据发送至云服务平台;所述云服务平台,用于存储所述锅炉房数据、所述换热站数据和所述楼内数据,并存储中央分析系统计算机对所述锅炉房数据、所述换热站数据和所述楼内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的处理结果;所述中央分析系统计算机,用于对所述云服务平台存储的所述锅炉房数据、所述换热站数据和所述楼内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所述处理结果;显示器,用于显示所述中央分析系统计算机得到的所述处理结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动终端,用于显示所述中央分析系统计算机得到的所述处理结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红波王庆丰张广耀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华远意通热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