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人行道用透水砖铺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6211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5 0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景观人行道用透水砖铺装结构,其从上往下依次为透水砖层、支撑架、混凝土层以及夯土层;还包括位于混凝土层纵向两侧的挡水层,挡水层竖直向上延伸至透水砖层的两侧,两侧的挡水层与混凝土层一起构成了位于透水砖层下方的储水流道;其中透水砖层包括多个透水砖体,每个透水转体的中心设置有通孔,每个透水转体的下方均对应地设有一个支撑架,每个支撑架的下部部分地插入至混凝土层内,支撑架的顶部与透水砖体底部相接触,且每个支撑架顶部的中心设置有一凸起,凸起设置为与透水砖体的通孔相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具有较好的储水效果,彻底避免了在下雨天透水砖不稳而导致雨水飞溅的问题发生,而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Pervious brick pavement structure for landscape sidewalk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idewalk pavement structure with landscape water permeable brick, which in turn from top to bottom for water permeable brick layer, supporting frame, concrete layer and rammed earth layer; also includes a layer loca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longitudinal concrete layer, retaining water vertically extends to the water permeable brick layer two side, on both sides of the blocking layer and the the concrete layer composed of water permeable brick road is located below the reservoir layer; the water permeable brick layer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permeable brick, pervious each swivel center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hole, below each permeable swivel are correspondingly provided with a support frame, each lower part supporting frame is inserted to the bottom of the concrete layer. The support frame and the top of water permeable brick body contact, and each of the top of the supporting frame is arranged in the center of a convex, convex set is matched with the through hole of the body is water permeable brick. The utility model not only has better water storage effect, but also completely avoids the problem of rain splashing caused by unstable bricks in rainy days, and has simple structure and convenient install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景观人行道用透水砖铺装结构
本技术属于人行道铺装
,具体地涉及一种景观人行道用透水砖铺装结构。
技术介绍
人行道指的是道路中用路缘石或护栏及其他类似设施加以分隔的专供行人通行的部分。目前,为了美化城市市容,在很多公园、马路边、小区等地设置有人行道,在方便行走的同时还具有景观的效果。目前现有的景观人行道通常在是在表层铺设有透水砖,透水砖通常铺设在细砂层上,以便在下雨天气时雨水通过透水砖而快速渗入至细砂层内并通过细砂层而渗入至夯土层内,从而使得透水砖的表层不会造成积水,不影响人的正常通行。然而在实际使用中,由于细砂层和夯土层本身的结构,导致渗水量有限;此外,当长时间使用时,透水砖会出现与细砂层接触不平的缺陷,当有雨水渗入且不能及时排出时,人在其上行走时极容易导致雨水飞溅。如何能够解决景观人行道渗水和透水砖平稳度问题为现有技术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景观人行道用透水砖铺装结构,其不仅具有较好的储水效果,彻底避免了在下雨天透水砖不稳而导致雨水飞溅的问题发生,而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景观人行道用透水砖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从上往下依次为透水砖层、支撑架、混凝土层以及夯土层;还包括位于混凝土层纵向两侧的挡水层,所述挡水层竖直向上延伸至透水砖层的两侧,两侧的挡水层与混凝土层一起构成了位于透水砖层下方的储水流道;其中,所述透水砖层包括多个透水砖体,每个透水转体的中心设置有通孔,每个透水转体的下方均对应地设有一个支撑架,每个支撑架的下部部分地插入至混凝土层内,支撑架的顶部与透水砖体底部相接触,且每个支撑架顶部的中心设置有一凸起,所述凸起设置为与透水砖体的通孔相配合。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支撑架的内部设置有中空的储水腔体,所述储水腔体自支撑架的底部竖直向上延伸至支撑架的凸起。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的凸起上罩设有过滤网。进一步地,所述储水腔体还通过设置在支撑架上部内的连通管道而与储水流道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挡水层上还设置有出水口。进一步地,每个支撑架顶部的横截面积大于支撑架底部的横截面积。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上部的结构为自支撑架底部的预定高度处向外拱形地延伸。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的横截面均为圆形或椭圆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储水流道的设置,可以迅速地收集雨水且将收集的雨水排放至特定的雨水收集区而用于雨水循环利用;2.通过支撑架的结构,避免了现有技术的透水砖由于放置不平稳而造成踩踏时雨水飞溅的情况发生;3.本技术结构简单、安装维护更加便捷,略去了铺设软砂层的步骤,极大地节约了人力成本。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技术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景观人行道用透水砖铺装结构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4为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透水砖体1;通孔11;支撑架2;凸起21;过滤网211;储水腔体22;连通道23;混凝土层3;夯土层4;挡水层5;储水流道6;出水口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实施例1参考图1-3,本技术的景观人行道用透水砖铺装结构,从上往下依次为透水砖层、支撑架2、混凝土层3以及夯土层4。本技术还包括位于混凝土层3纵向两侧的挡水层5,该挡水层5竖直向上地延伸至透水砖层的两侧,两侧的挡水层5与混凝土层3一起构成了位于透水砖层下方的储水流道6,支撑架2位于储水流道6内。其中:透水砖层包括多个透水砖体1(即,通过多个拼接在一起的透水砖体而构成了透水砖层),每个透水转体1的中心均设置有通孔11,每个透水转体1的下方均对应地设有一个支撑架2,每个支撑架2的下部部分地插入至混凝土层内以将支撑架固定到位,支撑架2的顶部与透水砖体1底部相接触(优选地,支撑架2的顶部与透水砖体1的底部一部分相接触,即,支撑架2顶部的面积小于透水砖体底部的面积),且每个支撑架2顶部的中心设置有一凸起21,该凸起21设置为与透水砖体1的通孔11相配合。在实际实用中,通过多个并排和横排设置有多个支撑架,从而将透水砖体的通孔对应的放入至对应的支撑架凸起上,从而可实现本技术的铺装,极大节约了安装时间、节约了人工投入、且省时省力。此外,通过技术的储水流道的设置可以在雨季时雨水通过相邻透水砖之间的间隙以及与支撑架凸起之间的间隙而快速地收集至该储水流道内,与现有技术的采用渗透原理相比,本技术的储水量更大。实施例2参考图4,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每个支撑架2的内部还可设置有中空的储水腔体22,储水腔体22自支撑架2的底部竖直向上延伸至支撑架的凸起(即,储水腔体穿过凸起而与外部连通),支撑架的凸起上罩设有过滤网211(通过过滤网可以过滤污泥等杂质,该过滤网可以方便地更换)。此外,储水腔体22还通过设置在支撑架上部内的连通管道23而与储水流道6连通,通过这种结构可使得当经由凸起流入至储水腔体的液体到达一定液位时,则通过连通管道23而流入至储水流道6中,从而使得凸起可持续性地流入外界的雨水。通过储水腔体的设置,不仅可以更加快速地收集雨水,而且还能够在下雨停止后存储部分的水源,当高温暴晒时该储水腔体内存储的水可为储水砖体提供水分。为了使得储水流道内的水在到达一定液位时能够顺利地排放出,在挡水层5上的预定位置出还设置有出水口,该出水口可与特定的雨水收集处连接,从而将雨水排放至该位置,从而还可实现雨水的再循环利用。另外,参考图3,为了使得本技术的支撑架具有更好的支撑效果,每个支撑架2顶部的横截面积大于支撑架底部的横截面积,该横截面积均为统一的圆形或椭圆形。优选地,支撑架上部的结构为自支撑架底部的预定高度处向外拱形地延伸,当人踩在透水砖体上时,通过拱形设计的支撑架可更加稳定,受力范围更大,从而保证了支撑的稳定性,从而保证了透水砖体的稳定性。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技术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景观人行道用透水砖铺装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景观人行道用透水砖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从上往下依次为透水砖层、支撑架、混凝土层以及夯土层;还包括位于混凝土层纵向两侧的挡水层,所述挡水层竖直向上延伸至透水砖层的两侧,两侧的挡水层与混凝土层一起构成了位于透水砖层下方的储水流道;其中,所述透水砖层包括多个透水砖体,每个透水转体的中心设置有通孔,每个透水转体的下方均对应地设有一个支撑架,每个支撑架的下部部分地插入至混凝土层内,支撑架的顶部与透水砖体底部相接触,且每个支撑架顶部的中心设置有一凸起,所述凸起设置为与透水砖体的通孔相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景观人行道用透水砖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从上往下依次为透水砖层、支撑架、混凝土层以及夯土层;还包括位于混凝土层纵向两侧的挡水层,所述挡水层竖直向上延伸至透水砖层的两侧,两侧的挡水层与混凝土层一起构成了位于透水砖层下方的储水流道;其中,所述透水砖层包括多个透水砖体,每个透水转体的中心设置有通孔,每个透水转体的下方均对应地设有一个支撑架,每个支撑架的下部部分地插入至混凝土层内,支撑架的顶部与透水砖体底部相接触,且每个支撑架顶部的中心设置有一凸起,所述凸起设置为与透水砖体的通孔相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景观人行道用透水砖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撑架的内部设置有中空的储水腔体,所述储水腔体自支撑架的底部竖直向上延伸至支撑架的凸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俊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新骏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